Re: 台灣民眾械鬥怎麼不見弓箭

作者: hsufrank (松韻之聲)   2023-10-11 15:03:54
※ 引述《Dubroy (德布洛伊)》之銘言:
: 從明朝到現代
: 台灣民間械鬥不少
: 怎麼都不見有人拿弓箭出來?
: 現代有槍代替先不論
: 清朝各種閩彰械鬥
: 怎麼都是近戰部隊
: 當時民間應該也有獵戶
: 擅長使用弓箭的人也有
: 再騎個馬的話不是完剋近戰步兵?
清治台灣期間很長,前中後期各族群所擁有的武器都必然隨時代演進。
清治初期地方擁有鹿鎗、鳥鎗的比例仍低,越到後期才越來越多。
另外,原住民才是以獵手為主力,漢莊民壯基本上都是農民出身,近戰武器自然比較容
易訓練上手。
以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台灣中部平埔族群大規模反抗事件為例,當時熟番單一村
社都只有數百人,光阿里史社(現今台中市潭子區、北屯區舊社一帶)就搜索出以下武
器:
「鎮臣呂瑞麟咨稱,貳月初參日到烏牛欄駐劄,初肆日到阿里史地方觀形勢,有阿里史
社番,埋伏暗處放箭,兵丁看見吶喊,番逃入山。因喚土官、社丁繳出弓箭,該番不肯
,令兵丁搜出弓一百八十六張,有箭頭的箭一千六百一十枝,無箭頭箭二千餘枝,撒袋
五十二副,大鏢鎗六十桿,小鏢鎗一百二十三桿,腰刀五口,內營兵腰刀一口,鹿鎗二
桿,社番俱逃入山。 」
可見當時阿里史社仍以弓箭為主力,也常用標槍,鹿鎗僅有兩桿。
再以同樣發生在清雍正10年、在南台灣起事的吳福生事件為例,官兵在鳳山交戰後奪得
的武器如下:
「鎮臣王郡與守備林如錦,左右二路官兵全軍無失。斬首級九顆,鎗箭殺死賊數十名,
生擒賊八名,奪賊旗幟、戰鼓、刀鎗數十件,竹篙鎗一百一十枝...」
大致反映出當時民間漢人武器以竹竿長槍為多,偶有火槍,也多是突襲兵營搶來的。
再以另一場平埔族群突襲官兵駐防猫霧涑(現今台中市南屯區)的損失如下:
「提臣許良彬,鎮臣王郡,咨稱正月初一日,兇番串同朴仔籬等社,猖獗於綏斯寮、貓
霧涑庄社等處,官兵抵禦,眾寡不敵,損兵數十人。把總王來被傷,失去行營砲二位、
劈山砲一尊、弓箭十九付、排鎗二十七、桿籐牌三面,貓霧涑庄社被其焚燒,居民逃散
。」
反映出清雍正年間官兵使用的武器配置,排鎗和火砲之外,也仍有使用弓箭,另還裝備
藤盾牌。
以上幾則清治初期史料,簡單跟大家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