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淺談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建造案、雷達與

作者: Mazda6680 (SEALs)   2023-05-16 19:15:23
淺談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建造案、雷達與英國軍事政策因素
聯合新聞網 (梅復興專題) https://reurl.cc/Ge78Vy
媒體報導,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兩艘原型艦建造案以及該艦所將使用的CMS330戰鬥
管理系統以及旋轉式3D陣列雷達均已於日前完成簽約,正式啟動!
事實上,在去年的拉法葉(康定級)巡防艦性能提升案與日前才剛簽約的2000噸級輕型巡
防艦(輕巡)案先後都選用英國BAE公司的「匠師」(ARTISAN)似已成為我國海軍下一代
的標準艦用中程區域搜索雷達。
「匠師」(ARTISAN)英國軍方的正式型號為「997式」(Type 997),而ARTISAN其實是
「先進目標指示,狀態意識與導航雷達」(Advanced Radar Target Indication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Navigation)的縮寫。該雷達於2013年正式服役,開始為皇
軍海軍廣泛使用,在其11艘23型(Type 23)巡防艦、兩艘伊麗莎白級航空母艦,三艘大
型兩棲母艦上安裝,迄今使用經驗相當滿意。
此外,巴西與智利也都有在現役艦艇上使用(共四艘)。故該型雷達目前仍有至少二十套
在服役。此外,皇軍海軍八艘目前正興建中的26型(Type 26)下一代巡防艦也將配備此
雷達。是以,「匠師」堪稱新進、但技術也足夠成熟的現役主戰艦艇用雷達。
雖然聲稱採用了SAMPSON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的技術,但「匠師」其實仍屬被
動電子掃描陣列(PESA)的三維(3D)雷達。它可同時精確測定目標方位,距離與高度。
該雷達天線採用兩面背對背的陣列,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旋轉,以提供360度的涵蓋。由
於是被動陣列雷達,所以採用了一個16單元的全固態發射機,作業頻率為S波段(2-4 GHz
)。
不過,「匠師」的確使用了與SAMPSON基本上相同的波束產生器和數位前端接收器,所以
大大的降低了技術風險與成本。同時,因為沿用了英國空軍現役Commander陸基長程防空
雷達的訊號處理架構,這意味著「匠師」亦具有即時獨立處理個別接收波束之能力,有助
辨識與抗干擾等性能。
「匠師」雖仍是被動陣列雷達,但使用了SAMPSON主動陣列雷達的一些關鍵技術與次系統
,所以相當先進,性能優良。
「匠師」目前分為三型:ARTISAN 100/200/300。海軍究竟選用了哪一型尚未公開,但三
型彼此之間差距並不太大,主要是系統總重(分別為:730/760/900公斤以下)與有效追
蹤距離(分別為:110/135/200公里以上)上的出入。無論哪種子型號,由於總重不大,
甲板以上部分(主要為天線)不至於會太重,故可安裝在桅端較高的位置,從而優化對超
低空或水面目標的偵測距離。
根據原廠資料,即便是「匠師」的最基本型(「匠師」100),亦可追蹤高達一千個目標
,並可追蹤網球或小型飛鳥截面積大小,航速高達三馬赫的空中目標。有效偵測範圍從兩
百公尺以內到兩百公里以上,對飛彈類的小型目標有效追蹤距離亦可達35公里。水平波束
寬度低於二度、仰角精度則在1.8度以下。最大仰角涵蓋達70度。
英軍聲稱「匠師」雷達因拜數位化適性波束成型(digital adaptive beamforming)技術
之賜,抗干擾性能極佳。數位化適性波束成型可透過動態的調適訊號參數(功率、方向、
相位等),來優化特定方位的雷達訊號波束暨或降低其他來源/方位的訊號並改進訊號對
干擾加雜訊比(SNIR),從而較有效的克服干擾。
這不僅可提升對敵方電戰反制的抗拒能力,也對確保頻譜日益受到行動通訊,衛星廣播,
WiFi無線上網等民用通訊活動擠壓的S波段軍用雷達運作韌性深具意義。此外,原廠已於
數年前透過修改軟體來提升「匠師」雷達對彈道飛彈之偵測與追蹤性能,並已於2019年開
始在實兵演習中測試對反艦彈道飛彈的偵測功能。
英國的政策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政府雖然在去(2022)年夏天正式批准了該國的「海軍集團」(
Naval Group)公司對我海軍六艘拉法葉級巡防艦進行中期性能提升,並提供了「絲綢」
(SETIS)戰鬥管理系統與Captas-1拖曳式聲納陣列等系統與工程技術協助,但卻拒絕出
口法國Thales公司(暨其旗下外國子公司)所製造的雷達,甚至還禁止了繼續輸出我國已
使用多年的STIR射控雷達,致使海軍興建後續沱江級飛彈巡邏艦以及輕型巡防艦案都不得
不另覓雷達來源。
這當然是跟法國總統馬克宏希望跟北京維持良好關係的雙面政策有關。但英國在過去數年
來,卻同意對台灣輸出潛艦紅區裝備並對潛艦國造案極為重要的工程技術協助,同時自去
年以來,還批准提供了技術與性能相對先進的「匠師」水面艦用雷達,明顯有加碼支持台
灣的意味。事實上,早在2010年代中期,英國就曾有意對台灣輸出獵雷艦技術,並曾考慮
出售AESA主動電子掃描陣列海軍雷達。而去年美國海軍甚至還主動向台灣簡報了某種英國
製造的艦用防空飛彈系統,以供我未來建軍規劃參考。
英國政府日前雖鑒於前首相特拉斯女士(Liz Truss)即將訪台呼籲強化軍事援台而預先
發表立場,指稱英國目前的對台政策並未與特拉斯在任外相或首相時有所不同,但實際上
近幾年來倫敦已在低調調整其兩岸關係的運作尺度。
英國政策的演化固然是配合美國的戰略重心挪移並呼應美國近一年多來開始鼓勵第三國(
盟邦)放寬對台灣提供軍備技術的立場,也與倫敦對北京片面撕毀香港《中英聯合聲明》
(稱其為「歷史文件」)後所做出的整體回應政策調控不無關聯,但更是英國過去數百年
來一直秉持維護「勢力均衡」的戰略思維之體現。那就是,協助扶持相對弱勢邦國抗阻單
一霸權崛起,以避免破壞區域(甚至全球)的態勢均衡。
倫敦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斷升級,甚至還(代華府?)率先提供「暴風影」(Storm
Shadow)遙攻飛彈等先進武器,就是日雖已落的大英帝國在21世紀對其傳統大方略之最佳
演繹。事實上,英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動作或亦暗示了未來英國可能對台灣開放軍事協助的
尺度與進程邏輯,很值得我們密切觀察、參考和研究。而中短期內也應該可能察覺到英國
進一步逐漸(但仍舊相對隱斂的)放寬對台灣的軍事協助與安全合作。
輕巡案的省思與前瞻
最後,也順便淺談一下對輕型巡防艦案的相關觀察與評論。
過去六、七年來,海軍在潛艦國造方面或有所進展,但對於水面主戰兵力與海航兵力的更
新卻長期卻步。不僅因各種原因接連取消/延遲了四個主要建軍案(獵雷艦、微型飛彈突
擊艇、反潛直升機、飛彈巡防艦),等於放棄執行了超過一千三百億元已奉核編列的預算
。就連對三級作戰艦(沱江/塔江級)的量產原本都顯得意興闌珊。
從沱江原型艦完工(2014年12月)到第二艘塔江艦交船(2021年7月)相隔了將近七年!
而該級艦後續的建造,最後還是得依靠特別預算方得以推動得事實,更是水面作戰艦艇排
不上投資優序的明顯證據。相形之下,在同一期間內,中共海軍興建成軍了三千五百噸以
上之大型水面作戰艦艇(護衛艦、驅逐艦、大驅逐艦、航空母艦等)至少37艘。主事者延
宕了海軍新一代水面主戰兵力之構建與現役一二級艦之性能提升,將絕大部分精神與資源
都投注在優先推動潛艦國造上。
這種偏廢建軍模式的代價,在2022年8月共軍艦隻開始頻繁突入我領海鄰接區、甚至接近
領海基線,致使我水面偵巡兵力疲於奔命後尤其凸顯,從而更加劇了興建輕型巡防艦的急
迫性。這種犧牲中短期水面戰力發展以聚焦構建中長期水下戰力的做法究竟是否值得?風
險代價如何?實有必要認真檢討。
依目前規劃,兩艘輕巡的原型艦分防空,反潛二種構型。但排水量才兩千餘噸的載臺,無
論哪種任務都難以滿足。事實上,由於原型艦在當初概念設計時就沒有艦體聲納,而將只
裝備(拖曳式的)VDS可變深度聲納,且自身非但缺乏遠射反潛武器(如:濟陽級艦所用
的ASROC反潛火箭等),也沒有直升機庫,無法搭載直升機,必須仰賴岸基的直升機來執
行再偵潛與攻潛的任務。故其實際反潛能力將非常有限,甚至可說在反潛作戰方面根本就
沒有太大價值,尤其是在季節性海象惡劣、難以確保直升機全天候作業的台海周邊。
建造輕型巡防艦其實是因必須消化因主事者政策搖擺,而有意無意黃掉了的「震海計劃」
(4500噸級陣列雷達飛彈巡防艦)預算而不得不勉力為之,所以才倉促擠出來的案子,故
其原型艦規劃會存在缺憾或還情有可原。但後續艦量產時卻明顯有必要大幅修改設計,以
補正任務功能上的重大遺缺。
首先,既然這些被定位為二級艦的輕巡主要將扮演「工作馬」(work horse)的角色,那
就應該將構型統一,並以近海護航或所謂的「局部制海」(local sea control)為其主
要任務功能。在平時擔任偵巡任務,亦可抗阻共軍艦艇侵壓我領海線等的脅迫性(灰色地
帶)威脅,戰時則主要負責近海(尤其從海上交通線SLOC到台灣港口之間)的海域反潛清
掃,護航運補船團等攸關台灣生命線的任務。而能符合這種需要的二級艦則必須具備某種
程度的中短程防空能力(類似輕巡防原型艦的防空構型基準)以及有效的全天候反潛戰力
。後者應體現於中頻艦體聲納,VDS可變深度聲納暨或拖曳式陣列聲納,遠程攻潛武器暨
或飛行甲板及可容納大型無人機,甚至直升機的伸縮式機庫。
如欲容納這些裝備,量產型的輕巡艦體勢必有必要加大,排水量與設計裕度(design
margins)亦需增加。實際艦體大小與噸位當然仍待海軍造艦單位專業計算評估,但粗估
滿載排水量應該要在兩千五百至三千噸之間才可滿足需要。單位建造成本固然可能會因此
而提高,而反潛作戰又是相當依托兵力數量對比的任務,故輕型巡防艦後續量產型在價格
、規格/性能與籌獲數量之間的捨取折衷仍待海軍進一步量化分析。
對面中共平時不斷進逼的軍事脅迫以及戰時局部制海保障運補之作戰需要,海軍亟需更積
極的籌建合乎我實際防衛需要的水面作戰兵力。輕型巡防艦(至少目前規劃的二艘原型艦
構型)是否能滿足此需求,恐仍有進一步辯證與(在量產階段)修改精進的空間。但建軍
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滿足務實的作戰需求,故需以長遠的視野較從容、細膩、通盤的評估
規劃,不宜經常受政治或主事者影響而粗糙建案,倉促推動執行,最後不得不削足適履,
導致無法符合現實需要的軍事投資結果。
心得感想:
連拉法葉升級都用了英國BAE雷達,型號都確認了~~梅復興把該雷達性能也講得非常清楚
雖然沒有確認是ARTISAN 100/200/300 哪個等級,接下來就是等著輕航艦跟拉法葉順利推
出。海軍又可以有新玩具了
作者: CoachKuester (我就是愛冰人)   2023-05-16 19:19:00
法國真的很X
作者: fantasyhorse (水多多)   2023-05-16 20:06:00
海軍不是說PESE落後??純粹不想用科科院的東西早講就好4530那要求本來就超標沱江還想怎樣XD?700噸都給你上防空飛彈了高雄不是有上四面,自己愛開4350怪誰..
作者: OpenGoodHate (什麼東西什麼東西)   2023-05-16 22:41:00
STIR不是祖國荷蘭的雷達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