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俄羅斯動員:前海自觀點

作者: kuoyipong (petohtalrayn)   2022-09-23 12:53:39
以下直接簡易翻譯影片內文
https://youtu.be/OIpk6YwKkR8
俄羅斯在烏克蘭受挫太久,不得不開始動員徵兵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依谷表示,將會徵召30萬人
俄羅斯的預備軍人大約兩百萬,30萬僅僅是一部分
把預備軍人以外的國民也抓去當兵叫做總動員
目前紹依谷的說法帳面上看起來確實只是部分動員
至於這個動員能不能讓俄羅斯解決在烏克蘭的劣勢
結論是沒辦法,有三個原因:
1. 國內的不安定
2. 難以改善士兵的品質
3. 後勤(兵站)問題
【國內的不安定】
發表動員之後國內開始發生混亂
具體來說是大量的俄羅斯人民想要逃出國,機票漲價10倍等等
對動員命令的抗議示威也在俄羅斯各地發生,21日當天就逮捕了1300名民眾
在動員命令發布之前(20日),俄羅斯的下議院也把違抗命令跟逃兵的罰則提高
經過上議院同意、普丁簽署之後,以往7年的刑罰被拉高到最長10年。
可能是因為前線逃兵一直發生,想要改善這個狀況
但這種政策可能反而會引發俄羅斯國內更多的不安
俄羅斯國內目前因為新聞的管制,當地的戰況處於一個不明確的狀態
但如果是有利的戰況的話,動員跟逃兵罰則提高這種事應該不會發生
因此也製造了一種令人不安的氛圍
國內開始發生不安時,前線士氣會下降
支持前線士兵的國民不安導致的經濟活動影響也會影響到補給等部分
因此動員這件事帶來的國內不安算是負面要素
【難以改善士兵的品質】
動員本身雖然可以大幅增加士兵數量
但大量人員從軍不僅會讓國家生產力下降
就算只看戰鬥力的部分,這些徵召來士兵的品質也劣於職業軍人
低品質的士兵加入軍隊後會使軍隊肥大化,增加維持費用,應變能力也會下降
與蘇聯時代相比,國力較弱的俄羅斯無法負擔五百萬名的蘇聯軍隊
為了應對恐怖組織等也需要更高的應變能力
為了追求小型化而有應變能力的軍隊,才會從徵兵轉型為增加職業軍人
而這次的30萬大規模動員,與以往的走向相反
俄羅斯軍隊總數約90萬,陸上戰力的陸軍與空降軍合計約30萬
因此陸上戰力的總數一口氣變成兩倍
※相較起來,陸自總數約13萬多,自衛隊全體約23萬
當然,戰爭就是要有數量,士兵是越多越好,但這次的問題是品質
動員來的士兵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教育訓練,就沒辦法當士兵來用
跟打工仔不教他怎麼做事就沒辦法幫上忙是一樣的道理
然後,這個負責教育訓練的人員可能根本就不足夠
能夠進行教育的通常是軍官,或者老練的下士
但這些人都是戰場上非常貴重的存在,理論上早就送到前線了
美國國防部八月的統計中,俄羅斯的傷亡人數約在7~8萬不等
就算只算2成當死亡人數,也死了約2萬人,包含重傷人員的話就更多了
當然,這是2月開始的累計數字,應該也是有人從重傷中恢復了
但這種人就是所謂的歷戰的人才,前線也是非常需要這種人
尤其因為烏東戰線目前是被壓制的狀態,因此一定很想處理這部分
但如果把這些人才送過去支援,就沒有人可以負責教育訓練了
俄羅斯軍隊在哈爾科夫大敗,戰線被壓迫的情況下,應該非常想要反攻
但大量的低熟練度士兵無法對這件事情有所幫忙
如果只是躲在壕溝裡面只防守的話,只會開槍的士兵多少是能幫上忙
但要進行攻擊時,就需要為數上千甚至上萬的軍隊整體的機動、移動
要讓軍隊全體進行移動時,步兵、戰車、砲兵、工兵需要一起進行移動
然後如果補給部隊沒有跟上的話,往前突出的部隊就會缺乏補給而自滅
這種大型軍隊的移動不僅需要個別士兵的熟練度,大規模的演習也是必須的
因此,軍隊光是移動就是一件需要訓練的事情
(此處以日本陸自演習為例)
2021年9月至11月,陸自的「令和3年度陸上自衛隊演習」就是為此舉辦
這演習的規模從1993年以來約30年沒有這麼大
演習內容是從約13萬8000人的陸上自衛隊中
將約10萬人的,北至北海道部隊集結到九州
這種大規模演習,包含計畫跟準備階段等需要很多時間,但現在的俄羅斯沒有那些時間
因此在攻擊面上這些被動員的士兵幫不上忙
光是移動到前線也需要部隊移動,整體而言只會扯後腿
如果為了教育訓練把老練的士兵撤離前線的話戰況會惡化
如果不教育訓練的話動員來的士兵只會扯後腿
如果想要花時間,隨著時間歐美的援助也會持續強化烏克蘭
沒有他國支援,國家的經濟持續惡化的俄羅斯也只會走入死巷
因此戰爭拉長對俄羅斯是負面要素
因此雖然俄羅斯進行了動員,但動員來的士兵品質太低,幫不上忙
【後勤(兵站)問題】
這是最致命的問題。
雖然俄羅斯有大量的蘇聯時代遺產,所以戰車、裝甲車以及彈藥火藥應該還夠
但是三十萬的士兵除了這些以外還需要很多其他物資
具體而言,例如糧食、服裝、醫藥用品、燃料、維修故障器械的零件
以及運送這些東西的車輛
就算找來了三十萬人,也不可能全部送到前線
而如果熟練度又低落,那大約只有3成的人力可以送前線,其他需要負責後勤
然而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面
後勤的意思是「支援作戰的所有行為」
不只是準備必需的物資,士兵的展開與衛生、必須設施的建構與維持,
裝備的維修、薪資的發配等全方面的後方支援業務都叫做後勤
而要到可以恰當的執行這些業務,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就算以前有做過類似的事情,但隨著時代管理方式發生變化也是很常見的事
三十萬人中,有多少人可以恰當的執行這些業務是個問號
自衛官表示,雖然他服役也有十年以上
但現在立刻要他回去做一樣的工作他也是做不到
事情的做法總是會有變化,需要向現在正在服役的學弟妹們請教現在的做法
俄羅斯的陸軍大約有三十萬,而大部分的人員已經投入了烏克蘭戰線
剩下的也大多會在後方從事後勤業務
需要進行教育訓練的話,就會回到上面那個要顧戰線還是教育訓練的兩難
後勤還有更根本的系統性問題
蘇聯在二次大戰中,以總動員的方式打贏了德蘇戰爭
這次的動員可能參考了這個經驗,但沒辦法像那時候一樣順利
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的蘇聯軍隊的後勤系統相當強大
在莫斯科一戰中,蘇聯以總動員徵召來的雜牌大軍擊敗了德軍
但這是集齊了40萬士兵、一千輛以上的戰車與航空器
以及可以運用這些武器的大量物資,全部集中到莫斯科的強大後勤的成果
這並不是只是把大量物資蒐集到一起,而是要有強大的後勤系統來處理
只講重點,這是由管理軍政的國防人民委員部根據需求估算補給
然後由工業人民委員部下達生產命令
再從國防人民委員部把物資發配到各個軍區,是整個國家的總力戰體制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個把多餘的部分省略,將力量集中起來的系統
德蘇戰爭時的蘇聯雖然有士兵是種出來的這種硬幹的印象
但也有後勤非常系統化的一面
但這種方式無法在現代的俄羅斯重現
現在的俄羅斯不像以前蘇聯那樣高壓統治,
為了避免國內的反對,也無法真正意義上的構建總動員體制
畢竟帳面上這不是戰爭,只是特別軍事行動
與二戰時的蘇聯不同,非總動員體制的俄羅斯就算拉了三十萬人
也很難把這些人轉化為戰力
這也是為了把軍隊轉型為小型化的苦果
整個國家的體制變的比較不適合進行總力戰
這就是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上,如果誤判了威脅,就會出大事
再加上九月初的哈爾科夫州的敗退
失去了伊久姆跟庫普楊斯克這兩個重要的補給據點
在HIMARS的遠距離襲擊下,也失去了大量的輸送用軍事卡車
要維修或生產卡車所需的零件原料等需要不少進口材料
這部份似乎也遇到了困難
說到底要將十萬以上的軍隊送進他國本身就需要很大規模的後勤支援
而這對於開戰前就已經將士兵在國境展開好的俄羅斯都有困難了
就算武器彈藥可以使用蘇聯時代的遺產
可以操作1960年代武器的人才也不多,為了維修這些武器也會加重後勤負擔
總而言之,不僅是教育問題,系統上的根本問題,
其他補給線的維持、物資的管理等等,問題多到舉不完
因此,綜上所述,國內安定性問題、士兵品質低落問題、後勤問題
這三個問題讓俄羅斯這次的動員難以解決烏克蘭戰線的問題
再加上因應俄羅斯動員,歐美的援助幅度可能也會加大,總之就是問題重重
動員來的士兵在像德蘇戰爭那樣保衛自己的國家時士氣會上升
但攻擊他國時士氣就不會上升
畢竟要讓人團結發揮力量需要有個理由(大義名分)
如果中國開始全面支援俄羅斯的話,那可能狀況會有所轉變
但目前沒有觀察到類似的跡象
普丁總統究竟如何結束這場戰爭不得而知,但估計是不會有什麼重大戰果
然後,三十萬士兵要轉化為戰力有難度
因此紹伊古國防部長的這個發言可能只是來嚇人的
※這位自衛官高估了俄羅斯的理性程度…
普丁總統也做了讓人聯想核子武器的發言,並且舉行了佔領區公投
可能是對要支援烏克蘭的各個國家進行牽制
當烏克蘭的後援消失時,俄羅斯就有勝算,但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就算真的要動員,實際數字應該會比三十萬少很多
就算真的有三十萬,要全部轉變成戰力也有難度
如果只是要守目前佔領的區域可能有點用,但還是無法解決現況的問題
單純從軍事面來看,這次的動員會分批次的投入戰力
但可能會變成把沒什麼訓練的士兵一點一點地送上前線然後消耗掉
日本以前也犯過相同的錯誤,因此非常心痛。
開啟戰爭很簡單,結束戰爭很難。願兩國的犧牲能夠減到最少。
作者: chewthelife8 (咀嚼生活)   2022-09-23 13:57:00
不管多少 拜託侵略別人家園的人趕快死一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