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捍衛戰士2》飛行相關細節 還原度&正確度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2-06-06 14:49:09
應澤揚 https://www.facebook.com/Yingtseyang/posts/10224297501536528
上週末我個人在大直美麗華影城包場《捍衛戰士:獨行俠》,邀請了以前的飛行教官、同
袍、飛行同學、家人、公司同事和好朋友們一起觀賞,大家的反應非常熱烈,甚至不少人
後來馬上又帶家人去二、三刷。
這部電影的熱門程度不用多說,與第一集的連結、滿滿的情懷、角色塑造曲線、配樂節奏
、拍攝的細膩與寫實程度等等,已有許多影評和專業報導說明地十分詳細,這邊就不再贅
述。僅將針對片中飛行專業的部分,我和我老弟觀察到的有趣之處,跟大家做個重點分享

因為這部電影的背景是美海軍航空隊戰機,部分觀念、習慣和文化與空軍有所不同。好在
老弟在美國長駐期間,多次被邀請去與FALLON美海軍武器學校TOP GUN的飛行員做不同機
種對抗,與本片中的主角F-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美國海軍假想敵的F-18C、F-16N、
F-5等機種都對打過。所以片中不少細節我們在討論時,都是與他的親身經歷確認過的。
先說結論:
跟飛行相關的細節還原度與正確性超高,可以給到至少90分!
(1)片中第一段,MAVERICK擔任試飛員的高超音速實驗機DARKSTAR(片中翻譯:暗星)在10
倍音速(真的能否飛到10倍音速…電影劇情需求嘛)下飛機解體,MAVERICK能生還唯一有可
能的解釋是逃生系採用類似F-111戰機的逃生艙,而非彈射座椅,不然人員是絕無可能在
這種高速下彈射生還的。
這段還有一個航空迷能看懂的致敬:DARKSTAR實驗機轉進跑道的時候,畫面有1秒鐘照在
垂直尾翼上,垂直尾翼上畫有一個洛克希德馬丁「臭鼬工廠」的LOGO。臭鼬工廠就是當年
設計製作出著名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U-2高空偵察機、F-104星式戰鬥機等航空史名
機的飛機製造商。對於DARKSTAR高超音速實驗機的定位而言,這個致敬非常地恰當且經典

這幾天洛克希德馬丁的官方推特發佈新聞稿,宣布DARKSTAR是以他們之前的實驗機種為範
本,協助電影公司設計出來的,至於真實性大家就自行判斷了。
(2)將軍AIR BOSS向MAVERICK講述任務目標後,問他”How do you read?”,MAVERICK的
分析判斷非常正確,一個優秀的任務領隊不是賣弄技術和匹夫之勇,他快速解讀了情報提
供的環境、威脅、限制等,提出用F-18E/F兩機一組突穿投彈。而他也一直強調因為可能
威脅有5代戰機(科學和工程方面的”FACT”),要盡一切可能快進快出,避免跟有技術優
勢的5代戰機接戰(善用情報,務實設計戰術)等等。這一段其實反映出,很多人刻板印象
認為老美就是老粗、就是什麼要牛仔英雄式的正面對決。海軍飛行員當然有其COCKY的一
面,但是別這樣就誤以為嚴格訓練、久經戰陣的任務領隊是有勇無謀之輩,美軍在世界各
地打仗,用生命換來的實戰經驗不容小覷。
(3)TOP GUN訓練的第一階段,空對空BFM(纏鬥)課目中,MAVERICK要求學員們”GUN ONLY
” (武器設定限制只有機砲,不能用飛彈),很符合老美在真實訓練時會特別設定為”
GUN ONLY”在打BFM。或許現代空戰戰場會進入到用機砲對打的機會比較低,但是GUN
ONLY的BFM是讓飛行員了解、熟練並專精飛機性能和極限操作,很重要的訓練方式。
(4)對於空軍的我們來說,在每個BFM課目SET UP開始FIGHT’s ON時,都有制式的起始位
置。而電影中,MAVERICK和訓員們在BFM開打時,根本就沒有什麼佔位,隨時無線電一喊
就FIGHT’s ON。這個在美海軍卻是很正常的!當然他們也有循許漸進的制式佔位訓練,
但在如TOP GUN這種專精進階訓練中,只要雙方是READY的,隨時可以喊FIGHT’s ON大亂
鬥(好啦,MAVERICK跟公雞倒飛座艙罩對座艙罩時喊FIGHT’s ON還是為了電影效果稍微誇
張一點,不過確實是可以的喔)!
(5)MAVERICK跟公雞在BFM進入同向垂直剪式動作(Rolling Scissor),這種態勢會快速喪
失高度,且雙方距離近,通常都是以比誰先撞DECK(規定最低安全高度)誰先被KILL結束。
電影中為了視覺和劇情效果,有兩個不合實情之處:
[1]美軍BFM課目裡,兩架飛機的BUBBLE(安全間隔)是500呎,片中很明顯在剪式動作中兩
架飛機的距離不足。
[2]從垂直向下運動中改出,至少要提前2~3000呎開始動作,片中HARD DECK是5000呎,也
就是最晚在7000呎高度時就要開始改出。當然以F-18E的推力和高攻角性能而言,進行改
出是輕而易舉,不過電影裡呈現兩架飛機改出的高度和速率是不合理的。
(6)片中飛行員戴的飛行手套,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最末節部分剪掉手套露出指頭,這
個是非常真實的細節。美海軍飛行員會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方便操作iPAD Mini。美海空
軍配給飛行員一人兩台iPAD Mini,可以下載所有的技術資料、任務內容、各種數據檢查
表等等,用專門的保護殼綁在大腿CHECK LIST的位置上。美軍非常懂得善用科技和工具,
來提升人員表現減輕負擔,望向我們國軍可笑的資安規定……
(7)在美海軍TOP GUN裡面,受訓的訓員規定穿著咖啡色的皮飛行靴,只有INSTRUCTOR(教
官)可以穿黑色的飛行靴。電影中這點有正確呈現,僅有身為教官的MAVERICK穿黑色飛行
靴。
(8)美軍飛行員還沒有STEP OUT去飛行時,飛行裝或是飛行外套上面花里胡哨一堆單位章
、機種章、紀念章等PATCH。但到了著裝STEP OUT,就必須把所有的PATCH都拿掉以去識別
化。有基於飛安的理由,也有在戰場上如果跳傘後逃生求生的考量。電影裡這點有正確呈
現。
(9)纏鬥中,MAVERICK很常利用F-18E超強的高攻角,瞬間拉出類似眼鏡蛇動作讓對方衝出
,佔到後方射擊位置。其實我們的F-16在BFM也有這樣的練習,STACK這個動作把能量換成
立體空間,拉出2~3000呎的高位去GUN。尤其像F-18這種高攻角性能特優,F-16這種推重
比超好的戰機來說,這樣的動作絕對是可行,不過有它適用的操作狀態,並非像電影中隨
時都可以這樣操作。至於在電影最後一段空戰中F-14老貓這樣飛,它「知名」的脆弱發動
機P&W TF30這樣劇烈的高攻角操作會不會壓縮段失速,只能說電影嘛…
(10)美海軍飛行員在上了飛行甲板後,即使還沒有進入飛機座艙,基於安全考量依規定必
須全程戴好頭盔不可摘下。電影裡MAVERICK和公雞站在飛機前講話,頭盔卻拿在手上,這
是為了視覺效果(帥氣?)而不符合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實際情況。
(11)片中的任務深入敵境,4架飛機分成2個小隊,每個小隊各一架單座機(F-18E)一架雙
座機(F-18F)。由單座機擔任SHOOTER(投彈機),雙座機擔任EYEBALL(眼球,追瞄機),一
起進入採用POP UP方式倒入投GBU雷射導引彈,這樣的設定是正確可行。唯有幾個在真實
情況中,可能會不太一樣的地方:
[1]POP UP拉升倒入投彈,基本上都會取出OFF SET(進入角度差/橫間隔),這樣在整個過
程中都可以目視目標,而且倒入時也不需要到整個倒飛,只需要OVER BANK就可以。當然
你可以說電影裡面是因目標周圍環境地形的影響,所以它的唯一可行攻擊軸線就是正對著
目標去,無法取出OFF SET。
[2]倒入後EYEBALL機用雷射莢艙追瞄目標打雷射光是正確的,但有一個可能的問題在這過
程中。因為從GBU雷射導引彈離開翼下派龍架、雷射尋標頭啟動、搜索、彈翼展開、調整
飛行軌跡對向目標等流程,是需要一定的秒數的(詳細幾秒就不說了)。如果雷射導引彈在
空中的FLY TIME不足這個秒數,那還不如直接投無導引的傳統炸彈。這應該在任務規劃階
段,任務領隊在選擇使用彈藥時就會考量到。電影裡雷射導引彈的FLY TIME秒數似乎不太
足夠,不過也可以解釋為只是為了效果緊湊程度而做的時間切割。
[3]投完彈後的拉升脫離,標準是建立5個G。電影裡是設定因為陡峭地形的緣故,要帶到
9~10個G,在低空大速度的時候要拉到這種G力並非不可能,但是不會是持續這樣的G值,
頂多是建立姿態的那一瞬間到達極限峰值。當然也能解釋成電影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那種劇
烈,把2~3秒的時間故意拉長成時間好像變慢了。
在這裡倒是有一個很微小的動作,不管是在任務前的演練還是實際進行任務中,帶桿拉升
的畫面有清楚地拍到MAVERICK和他的隊員們右手都有緊按住駕駛桿根部的一個Paddle壓板
然後向後猛帶。這是F-18的設計讓飛行員壓住這個Paddle帶桿時,可以短暫跨越原本飛操
電腦對攻角(AOA)的限制,多獲得額外的操作幅度和裕量。非常小的細節卻蠻符合他們要
讓飛機操作到極限甚至超G的劇情。
(12)MAVERICK和公雞被擊落後去敵人機場偷一架F-14老貓來「衝出封鎖線」,偷飛機這個
橋段故事性和娛樂性十足,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成功。不過我們專注在跟飛行相關的橋段
上:
[1]在MAVERICK要啟動F-14的過程中,他要公雞操作氣源車讓F-14發動機開車,看到這一
幕我、老弟和老爸都笑出來,因為實在是太寫實太經典,So Classic!上個世紀50~60年
代科技水準的戰機都是要外接氣源車來啟動發動機,然後再用已運轉的發動機通氣去啟動
另外一具發動機。到了第4代戰機後已經全面採用電動啟動,氣源車就走入歷史了。看到
電影在老貓的身上注意到這樣經典的細節,真的很令人感動。
[2]公雞在MAVERICK啟動第一具發動機後,拔除氣源車氣源,跑到另外一側拔除電源,再
把兩枚響尾蛇飛彈的安全銷拆除。此時兩具發動機都已經在運轉,所以公雞爬上左後水平
尾翼,跑過F-14整個碩大的機背,從左方進氣口上跨進後座座艙內,一連串的動作、流程
與相關位置都非常正確。
[3]在空中F-14老貓與第5代戰機(沒明講,不過那外型大家應該都知道是SU-57吧!)遭遇
,基本上毫無勝算。當然為了劇情需要必須讓主角們取得最終勝利,但老貓打了兩枚早期
型的響尾蛇飛彈,都輕易地被SU-57 defeat掉是正確的,SU-57能作出瞬間改變機頭指向
等超機動性動作,配合上熱焰彈的投放,老響尾蛇的Pk(擊殺可能值)本來就非常低。
多從一個角度講,這也反映出機砲GUN的重要性,MAVERICK想辦法讓SU-57的飛彈優勢無法
發揮,然後進入到BFM GUN的操作範圍內。雖然看似科技層次低,但它就是一種簡單有效
又不會受干擾的武器。而這也是當初美軍在越戰戰場以F-4幽靈戰機對上北越的MIG-17,
佔盡了科技優勢卻打得很難看,痛定思痛後成立TOP GUN的根本原因。
我真的認為這部片可算是有史以來最考究、最真實、最正確的戰鬥機電影。電影為了故事
和娛樂性,而必須要作的某些妥協和視覺效果我們都能理解,除此以外,大概再一個36年
也拍不出這樣的空戰飛行電影了。
感謝朋友們耐心看到這邊,希望對大家看這部電影的瞭解和樂趣有所幫助。如果活動那天
的照片有漏標註的朋友請讓我知道喲!
You’re Where You Belong
作者: kisaraki1976 (老月)   2022-06-06 14:57:00
X-15逃生彈射包,不知道效果如何。
作者: WSY000000000   2022-06-06 15:19:00
專業推
作者: patrickleeee (派脆)   2022-06-06 19:46:00
推 我也準備要去看了
作者: LeMirage2000 (幻象高高飛)   2022-06-06 20:09:00
作者: Jerrylin1212 (jerrylin)   2022-06-06 21:15:00
這部跟本拍給軍武迷看爽的,主打現實軍武的電影越來越少路4dx蠻多方向亂搖的,所以有點扣分
作者: appleball200 (我帶把的不要再把我了orz)   2022-06-07 16:0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