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如果大家有一億

作者: AmosYang (泛用人型編碼器)   2015-02-23 07:06:34
※ 引述《Endure (Endure to the end)》之銘言:
: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孫中山雖然有很多事情看得不清不楚, 但他還是能提出漲價歸公的概念
: : , 也意識到依賴土地租稅會令社會變得頹廢. 房地產被使用才有意義,
: : 為了維持價格而屯積和空置則是病態. 一旦大量強化房地產投資, 就是
: : 強化這種體制, 自己也成為既得利益者, 去到那時, 就會很容易墮入那
: : 個「不管如何令我的房價跌或租金跌我就不接受」的陣營裡, 而這個陣
: : 營只會讓臺灣進一步沉淪的.
: 統計下來至少七成的人拿到一筆錢後,是將資金投入房地產,
: 華人自古以來有土斯有財的概念根深蒂固,
前兩天與人聊這話題的體悟: 華人是農夫的後代,北美外國人是探險
家 (或著,侵略、掠奪者 XD)的後代
: 只喜歡穩賺不賠的,年輕人有想法卻少思考,賺錢變成人生價值的唯一,這些都不好。
: 事實上,當包租公的報酬率還不如投入股市、基金或債卷,
: 穩定度和資金靈活度遠不如放到國外貨幣的定存。
: 看來這幾個已被潛移默化深植人心的觀念,是比我想像的更令人憂心,
引用我的舊文
https://www.ptt.cc/bbs/MenTalk/M.1401450855.A.841.html
============================================================
「人性與共識」會隨著時代、地點、文化改變。
從內政部的資料來看
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6.xls
今日台灣 20 歲到 40 歲人口大約佔總人口的 30% ;再扣除未滿 20
歲的 20% 人口,也就是說有大約 50% 的人是在「戒嚴」時代長大的。
又, 55 歲以上的人口大約有 24.8%, 根據我的長輩的口述,這一代
是在物質極貧乏的情形下長大,受教育的機會不多。
我對這些數據的解讀為: 在這個時代及地點,有機會爬上馬斯洛需求
金字塔上層的人口是相對(極)少數。
http://zh.wikipedia.org/zh-tw/需求層次理論
易言之,與其說是「華人的劣根人性作崇」,不如說是過去一百年的
動亂把華人打成了驚弓之鳥;我的一位快 60 歲的長輩經歷過「在馬
祖當兵站哨要小心水鬼半夜來摸西瓜」的歲月。雖然台灣有過一段經
濟起飛的黃金時代,但仍不足以消除人們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不
安定感。是故,我能理解為什麼我的這位長輩常常做出很「從今日眼
光看來很短視」的決定。相對的,我也常做出「從昨日眼光看來很智
障」的事。
============================================================
只能靠時間洗去這一切 (如果台灣還有那個時間的話 :p)
: 我拿來和國外做了比較,做一些補充,
: 其一,不時在電視上可以看到老師或名嘴催促大家快點投資
: 定期定額的投入可以確保未來的人生無虞,基本上沒錯,但是,宏觀來說,
: 過度的投資還是有害社會穩定,造成人民失業、生活不便的,我舉個例子好了,
北美也是一樣,電視廣告也有在吹「金融投資」的法螺
https://www.facebook.com/PttTW/posts/10152557631361364
============================================================
Amos Yang 無獨有偶, The Economist 幾天前也發出文章,「警訊:
金融業太旺對經濟不好」,基本上就是把 chenglap 文中的「房地產
」換成「金融業」,把「台灣」換成「美國」
Warning: too much finance is bad for the economy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buttonwood/2015/02/finance-sector-and-growth
外國鄉民的討論: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9080960
============================================================
金融投資與房地產本身不是壞事,壞的是整個社會一窩蜂的「偏食」
該是請 John Nash 出來戰 Adam Smith 的時候了 XD
: 其二,台灣是個競爭超乎想像的學歷社會,卻極易放棄經營多年的心血
這點我有切身的感觸;最近幫不少新鮮人訂正申請北美工作的履歷表
;有一定數量的人是以台式履歷表的方式寫第一版草稿,在我看來像
是某種考試的填充題再配個自傳作文題…像是罐頭上的原料清單再配
篇八股文...
oversea_job 版最近出現個例子;這裡是對事不對人,僅是討論此種
觀點與思考方式
https://www.ptt.cc/bbs/Oversea_Job/M.1424407281.A.77F.html
============================================================
小弟一直很想去念美國博士, 攻讀Big Data方面的PHD.
也計畫在拿到學位後, 能在美國就業.
關於薪水方面, 爬文有找到CS PHD的薪水是120k/year,
想請教有經驗的版友, 要得到這種起薪,
1. 學校排名要在甚麼範圍? (例如 Top 10~50)
2. 工作的地點? (例如矽谷)
============================================================
有點像是解方程式一樣,又像是工廠生產線, 原料物料從這邊進去,
產品從那邊出來... 可惜現實人生不是那樣運作 :o
: 同理,要如何搞垮台灣社會,很簡單,那就是開一家公司設一堆的職位,
: 而且這些職位都有很高的門檻卻做很簡單的事,門檻和工作內容完全不相關且不相襯,
: 除此之外並給很高的薪水,這樣想加入的人會花好幾年的時光用盡心力學習,
: 跨過毫無意義的門檻,然後這些簡單的事情用盡他的時間,這樣工作幾年後把他裁掉,
: 反覆實施之後,這樣人才就變成了個只會做簡單事的廢人,
: 同時人才也過了培育的黃金時期,久而久之台灣都是包租公或幼稚園長,
: 台灣也就垮了。
因為痛過 (天災、人禍、戰亂) 所以怕;因為怕所以求穩,為了求穩
就保守;因為保守,所以只練得「穩」字訣,不知如何「動,更不知
如何跟上環境變化,所以會再痛一次…更怕…更求穩…
http://en.wikipedia.org/wiki/Cycle_of_poverty
google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linda-tirado/why-poor-peoples-bad-decisions-make-perfect-sense_b_4326233.html
* http://www.lifehack.org/articles/lifestyle/great-ways-to-become-poor-and-stay-poor.html
: 台灣的論壇專業的人非常多,三不五時就能釣出一些高手,但寫的出企劃的人很少,
: 很想當老闆創業,但都還是在循穩賺不賠或幾乎不需專業門檻的老路,
: 更簡單說,就是代工做久了,有專業但不會賣,或不知道去哪裡賣。
雖然大環境未有起色,但可以看到有年青菁英仍在努力找出生路;他
們讓我看到了希望,所以我是儘可能地想辦法把台灣與北美接起來
: 其三,被害妄想症的受害者
: 其實我也不太想歸咎媒體,他們偶爾也需要一些聳動一點的話題增加注意力,
: 加上華人的臉皮薄,失敗者需要一個可以宣洩的出口,都是他害的,怪他就對了
易言之,「『作結論的速度』比『結論本身的精確、準確性』重要」
的想法
不過,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時代有網路這神器,或許這就是「停止重
蹈覆轍」的開始
作者: FinalAce (王牌)   2015-02-23 07:28:00
照推以免別人以為我看不懂!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15-02-23 08:06:00
還是買保鮮袋裝錢才能保值。糟糕推錯女神都推了 一定要跟進
作者: fr373969 (Brian)   2015-02-23 08:23:00
作者: smdf (我依然相信)   2015-02-23 09:21:00
作者: herikocat (巴貓兔)   2015-02-23 09:35:00
我跟許多年紀超過40的長輩談過馬斯洛理論感覺都停留在安全階段 至於自我實現 說出來還會被笑可是就算我很魯 我還是認為人應該要達到自我實現那階層至於之後提出的第六階層 我是不予置評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15-02-23 10:09:00
要在轉運島玩到第六層太搞鋼了 那是在加州紐約讓下一代做的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