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線通車後
大多數旅客僅需一次轉乘就可到達目的地,
唯一例外是中和新蘆線和文湖線。
因沒有任何交會,
最少須轉乘兩次。
(暫不討論加上往新北投、小碧潭支線的轉乘次數)
本人幻想若兩條路線在市區段走線對調的話,
就可多出兩座轉乘站。
也必須稍微調整一些站的位置。
幻想如圖:
![]()
[ 行天宮往科技大樓方向各站 ]
<行天宮站>
地下車站設於民權松江路口,
高架站體在路口南側,
為高架+地下轉乘車站
(未來無法與民生汐止線轉乘)
1號線(文湖線)在此向北續行松江路
以高架跨過建國高架道路和中山高
在大佳河濱公園轉入地下段
接往大直站
<松江南京站>
為1號線(文湖線)、3號線(松山新店線)高架+地下轉乘車站。
<忠孝新生站>
為1號線(文湖線)、5號線(板南線)高架+地下轉乘車站。
<東門站>
調整至信義新生路口,
為三線交會,
2號(淡水信義線)、4號線(中和新蘆線)平行轉乘+1號線高架站。
<大安森林公園站>
改設在1號線(文湖線)上,
為高架車站。
位於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北側,
此站後路線轉往和平東路,
原科技大樓站後的90度轉彎也改到這裡。
<科技大樓站>
改設在和平東路上(與科技部大樓共構)
為高架車站。
[ 行天宮往大安方向各站 ]
<中山國中站>
因應民權東路轉向復興北路需有足夠轉彎半徑
向南遷移至民生復興路口
為地下車站。
(未來與民生汐止線轉乘)
<南京復興站>
為3號線(松山新店線)、4號線(中和新蘆線)地下轉乘車站。
<忠孝復興站>
為4號線(中和新蘆線)、5號線(板南線)地下轉乘車站。
<大安站>
因應復興南路轉向信義路需有足夠轉彎半徑,
調整至師大附中正門口偏西側,
為2號(淡水信義線)、4號(中和新蘆線)地下平行轉乘站。
與東門站採用港鐵「雙胞胎平行轉乘」方式
東門為同月台「反」方向列車平行轉乘
(中永和往台北車站方向在此換車)
大安為同月台「同」方向列車平行轉乘
(中永和往台北101/世貿方向在此換車)。
至於松山機場站目前不知如何是好
(個人不怎麼喜歡那個彆扭的大彎)
或許可以參考之前板上以拉支線的方式進行。
感謝大家撥空閱讀,
以上皆為幻想,
實際可行性無疑是0%。
個人剛踏入此領域不久,
以此當做思考路網規劃的練習,
有不周全或過於可笑的規劃,
希望各位能給予指點賜教,
在此感謝諸位前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