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國墮胎合法化運動主角瑪孔薇的轉變

作者: timer000 (祝我們平安^_^)   2015-04-05 01:43:46
生命的歸依──美國墮胎合法化運動主角瑪孔薇的轉變
蔣玉華(星沙基金會生命倫理研究員)
在1995年8月,美國德州一個福音聚會中,湧進了大量的媒體記者,爭相報導一位曾經是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羅伊對韋德」(Roe v. Wade)訴訟案的女主角──瑪孔薇女士(
NormaMcCorvey)。
話說從頭
羅伊(Roe)就是瑪孔薇的暱名,韋德(Wade)則是當時德州檢察官的名字。話說1972年
,「新女性主義」運動先進SaraWeddington以及Linda Coffee兩人崇尚解放與前衛,積極
地推動婦女擁有自己身體與情慾的絕對自主權!為了挑戰當時德州的反墮胎法,她們積極
地物色角色,找到了瑪孔薇,並為之取名──羅伊。
那時的羅伊懷孕、未婚又貧窮、生活及工作都很混亂,想到未來要面對種種困難,毅然決
定要墮胎。但是當時她所居住的德州法律嚴格規定,墮胎是犯法的行為,除非是為了搶救
懷孕母親的生命。雖然有人勸她到法律比較寬鬆的加州去墮胎,但因經費困難而作罷。她
這個令人同情的處境成了最佳訴訟原告,從此,羅伊成為用來挑戰德州法院的一只棋子。
經過長時間的辯論之後,羅伊竟然勝訴。檢察官韋德不服,又向美國最高法院上訴。1973
年最高法院,以解放與平權的前衛觀念,牽強地引用憲法第14條修正案,與婦女「隱私權
」的法條,宣判墮胎是符合婦女選擇的權利。此宣判一出,全美群情譁然,而且至今爭議
不斷。「墮胎全面合法化」為新女性主義解放運動帶來了空前的勝利!
我就是羅伊
如今,瑪孔薇,「墮胎里程碑」的主角卻發生了戲劇化的改變。她徹頭徹尾地悔改,領洗
成為基督徒;並且正式與墮胎集團決裂,轉而投身反墮胎陣營。是什麼力量改變了她?我
們來一探究竟。瑪孔薇女士在《我就是羅伊:我的一生、羅伊對韋德案、選擇的自由》(
I am Roe: My Life, Roe v. Wade and Freedom of Choice)一書,介紹她出身於一個破
碎的家庭。從小父母離異,進過矯治學校,青少年時遭受過性傷害。16歲結婚,婚後常常
受到丈夫毆打。後來,她自己也開始酗酒,服用迷幻藥,且有雙性戀的性關係。她的生命
與墮胎幾乎牽連在一起,按她的話說:「墮胎幾乎成為我為此而活的議題。我生活、吃飯
、呼吸與思想都與墮胎有關。」雖然如此,她自己卻從沒有墮過胎。她的第一個孩子交給
羅伊的母親撫養;第二個孩子是由孩子的父親撫養;第三胎懷孕即造成舉國譁然的「羅伊
對韋德」訴訟案。
正因此案,使得她成為媒體與政治上的寵兒,也輕易得到墮胎診所的工作。瑪孔薇對那些
拿著反墮胎標語,衝著她而來的遊行人士會直接在她們臉上吐口水,並諷刺帶頭的班能牧
師為「毒液」。班能牧師也毫不保留地回應,說:「妳要為3500萬個無辜死亡的胎兒負責
!」
在一個巧合中,反墮胎「搶救行動組織」搬到她工作的診所隔壁。因為她常到診所外抽根
煙,班能牧師便得著機會與她談話。當她挑釁地質問牧師說:「少來了!我從來不知道你
是一個大罪人呢!」牧師卻誠懇地回答:「我是個大罪人!是個被神拯救的大罪人!」這
句話瓦解了她的敵意。謙卑、溫暖與接納碰觸了她,人性的軟弱與耶穌基督的神性產生了
交會,震撼了她的心頭,久久不能止息!
被愛征服
「搶救行動組織」的志工容達(Ronda)的7歲女兒──艾蜜莉(Emily),以童稚純真的
愛,敲開了瑪孔薇內心沉封已久的母愛。她意識到這孩子對她完全毫無保留的愛與接納。
以致每天進診所之前,內心開始迫不及待地渴望見到容達與艾蜜莉,期待孩子全然投向她
的擁抱!然而,她也開始在這女孩面前掩飾診所內不宜讓孩子知道的黑暗世界。這個窘境
,在她內心裡不斷地動搖她那原本對墮胎習以為常的心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嘗試讓艾蜜莉了解她是喜歡小孩並且不會傷害孩子的人。但是艾蜜
莉卻百般不解地問:「可是,妳為什麼讓他們在診所裡殺死小嬰兒呢?」的確,這是一個
無法解釋的困惑。 她因而陷入了良知與罪惡的掙扎。
艾蜜莉多次邀請瑪孔薇與她們全家一起上教堂,但都被她拒絕了。有一天她終於答應了。
之所以答應,完全是出於不耐煩,她不想一直跟艾蜜莉說:「不!」脾氣倔強的她說:「
我可不同意人突然覺得需要神才去教堂。」
那天,班能牧師以《若望福音》第3章第16節的經文呼召在場的人,說:「我們當中有沒
有弟兄姊妹厭惡繼續生活在罪惡中?」很奇妙地,一股暖流傾流而下,催迫著她舉起手。
是啊!多年來,她早已厭惡生活在罪惡中的日子!她確信再也不想要過著那樣的生活!當
她向前走去,在牧師的眼中,她看見了耶穌。
沒錯!是耶穌!再也按捺不住了。對於與她生命糾結在一起的墮胎與罪惡,這位影響美國
「墮胎全面合法化」的女子,獨自承擔太多的重擔。她萬分愧疚!她不停地向主哭訴說:
「我願意停止在這世上所做過的一切惡事。我真的很抱歉!噢,主,我真的很抱歉!我願
意為停止墮胎作一切努力!我希望再也不要有墮胎!」不知道向主說了多久。終於,在恩
典中,意識到罪惡的重擔從她的肩頭卸下,從她的心頭釋放,在心中湧起一個屬天的微笑
,她的心飄了起來,幾乎是浮在一個溫暖的愛情海洋上。
她被神的愛征服了!
不再是羅伊
兩個原本水火不容的對立陣營,卻演出了陣前倒戈的戲碼。支持墮胎陣營的大將──瑪孔
薇,不僅領受了反墮胎陣營的洗禮,並且成為反墮胎的鬥士。最特別的是,消息走漏得很
快,美國廣播公司(ABC)還現場轉播大肆報導。這個轉變給了支持墮胎的陣營極大的難
堪。
之後,瑪孔薇專務「維護生命」的事工,四處宣講與見證;並建立起一個「不再是羅伊」
的反墮胎服事機構,陪伴與輔導曾經墮過胎的婦女。在2003年初,也就是墮胎全面合法化
的30周年,她號召了全美「維護生命」團體,為「終止羅伊對韋德案」進行一整年的全國
禁食禱告。
她非常清楚以「完整擴張及抽取術」肢解胎兒的殘忍。其中,最令人髮指的是針對中、晚
期的墮胎(4~9月大的胎兒),其假藉生物科技先進研究的美名,蒐集墮胎胎兒的各項器
官,特別是收集腦的作法。其作法通常希望抽出來的胎兒仍然是活的。胎兒越成熟,可使
用的器官也就越多。對於胎兒的腦,醫生會用剪刀剪開胎兒的後頸,抽出腦漿。
瑪孔薇明白縱然新女性主義運動者知道這些殘忍至極的手法,卻仍視墮胎為婦女的「神聖
自主權利」!
她作了一首詩,表達她懇切的禱告,盼望墮胎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我知道這些是兒童遊玩的地方,
但是我再也聽不到他們的歡笑。
因為我,這些地方竟成為荒場。
主啊!我但願天家有個完美的遊樂場,
那裡有天使保護他們,
使得他們快樂又安全。
我為那撕碎的幼小生命憂傷,
求祢把他們修復完整。
我會樂意地獻上自己的身體,
作為修補的材料;
因著我所作的,在祢的面光中,
我將永遠以為羞恥。
原載《天主教周報》331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