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天皇的稱號

作者: chinese228 (請補交夏聚心得)   2013-03-13 10:14:32
不好意思,因為沒啥人討論,在下覺得發這種業餘文不夠妥當,所以自刪。
應版主邀約,但bbs砍掉後Fox附件好像不能轉信,
只好舊文刪了又手動重發。
※ 引述《PrinceBamboo (竹筍王子)》之銘言:
: 問題1
: 既然乙巳之變後中大兄就已經掌握實權 那為何當時不登基
: 而要架空舅舅(兼妹夫)和媽媽長達16年 媽媽死後(661年)還又拖了7年才即位?
: 跟當年的聖德太子一樣 只差在中大兄最後還是有即位 聖德太子又為何不自己當天皇?
這時期的大王(日後的天皇)比較偏向精神領袖,其統治權力並不鞏固,
因此誰來當天皇,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個人聲望,
以及靈力(比如能否祈雨成功)能否讓各大臣豪族信服。
用中國的政治邏輯來講,就是"誰有德",可以讓"萬民所歸"。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般來講,在這情況下是很難當上大王的。
聖德太子並沒有實權,他和蘇我氏沒有直接的親屬關係,
換言之他不是"蘇我氏的人",蘇我氏並不想扶正他。
他的執政基礎是建立在大王家內部的威望,
以及實際上能滿足蘇我氏的政治喜好與利益。
所以他選擇用佛教和遣隋史巧妙地強化他和大王家的政治威望,
用憲法十七條在精神上壓制蘇我氏,
但實際上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所以他死後,他的兒子山背大兄居然還被蘇我入鹿陷害滅族。
相較之下,中大兄可能是繼體天皇之後,第一個掌握政治實權的皇族,
但最初的掌權只是他成功消滅專擅的蘇我氏,而非自身有高人一等的威望。
(繼體時期是一堆動亂,他死後之後沒多久就是蘇我氏的時代了)
他消滅蘇我父子時,蘇我要扶持的繼位者是他的異母兄古人大兄皇子,
而他消滅蘇我氏等於跟當時在他之上的實力者古人大兄作對,
當然不可能自己上台當箭靶,所以拱舅舅輕皇子當天皇(孝德天皇)反而是穩當的作法。
等他除掉最大競爭者古人大兄時,已經到他舅舅去世,老媽重祚為齊明天皇的時候,
在努力成為實際的主宰者的過程中,他還要讓律令制轉化為政治資本,
更需要的是顯眼到足以服眾的政績,而不是搶著登上有負擔的王位。
這種為何之前他要不顧孝德天皇反對,硬將朝廷遷到難波,
以擺脫奈良盆地的諸多豪族的制約。
但律令制度下朝廷的建設消耗太多人力物力,也奪走許多各地豪族的利益
(如廢屯倉制律令國,這讓各地國造失去政經大權只能剩祭祀權)
這讓各地的國造豪族非常不爽。
為了轉移壓力,他發舉國之力救援百濟,
想透過重建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來強化威望。
但老媽皇極天皇遠征到筑紫時就病死了,白村江之戰又被唐軍打個慘敗,落荒而逃。
這時要以收拾爛攤子安撫民心為重,所以把弟弟大海人留在西國安撫豪強,
自己則回到近江朝廷繼續大化時期的制度革新,
為了避免得罪人,這時選擇稱制自然比較恰當,
等到局勢穩定下來,再開始稱皇稱帝。
話說日本目前考古的發掘中,最早使用"天皇"的官方紀錄是天武朝的文書,
可以想見,"天皇"這名稱背後代表的是全面引進全新的律令制度。
當時這是個前無古人的改革,要承受的壓力相當龐大,
所以也不能怪中大兄費盡心思搞鬥爭和"change"而遲遲不登基。
: 問題2
: 中間曾遷都難波,近江大津京,藤原京 不是都在飛鳥
: 為何日本史分期上全都畫進飛鳥時代中?
如果整理下歷朝皇宮的遷徙,其實是找的到規律的。
古墳時期的大王大都是難波和奈良盆地兩地在跑。
泊瀬部皇子(崇峻)時遷到盆地東南方的飛鳥地區,
於是推古到孝德諸天皇的皇居都在飛鳥,
齊明天智朝時遷到近江,但壬申之亂時近江的宮室被燒毀,
天武朝時又遷回飛鳥,然後天武老婆鸕野讃良皇女(持統)開始建造第一座都城藤原京,
(之前都是皇宮,所以才叫"xx宮")
日後才有平城京 長岡京和平安京。
對照地圖會發現早期的飛鳥xx宮都在飛鳥川沿岸,
也就是奈良盆地的東南邊。
奈良盆地的特色就是豐美的糧食產地,
而且盆地的封閉地形也能保障安全,
神武東征後,日本上古神話的主要舞台就以這裡為主(像長隨彥 三輪大神等等)
大王墓和各大臣連的墓也密集地集中在這裡
難波則是在今天的大阪地區,其實遷到這裡就很明白,
是要控制對朝鮮的貿易,特別是從朝鮮引進的渡來人和鐵器等先進的技術,
在這裡建宮的天皇大都以善於內政為名(如仁德天皇)
換言之古墳時代的大和王權就是以奈良盆地為生產腹地,
靠著難波的對朝貿易來強化政治實力。
但古墳晚期大和王權對對任那府的控制力大幅下滑,
難波的重要性也隨之降低。
崇峻朝後的大和王權的核心區域則集中在飛鳥川一帶,
因此稱之為飛鳥時期並不為過。
天智天皇是第一個試圖超越[飛鳥-難波]體系的天皇,
近江朝廷想利用琵琶湖的水運控制東國的豪強,但他的兒子大友皇子輸了,
持統的藤原京則是遷到奈良盆地北方的政治實驗,
試圖控制山背(日後的山城國)以北的地區。
之後的平城京到平安京則是越遷越北,
這也反映了大和王權的直接控制區域隨律令制越來越大,
朝廷的權力越來越強。
: 問題3
: 日本史分期 首都在平安京時稱平安時代 政治中心在江戶城時稱江戶時代
: 並不是"京都時代"與"東京時代" 那為什麼只有奈良時代不是稱為"平城時代"?
: 當時首都名稱是平城京而不是奈良啊 而且後期遷都長岡京 也不在奈良啊
: 這個我多年前曾問過(#1AEw9_WJ) 但沒得到答案
沒什麼標準答案,但我想主要是因為都在奈良平原(大和)的緣故。
這些歷史時期的命名很明顯都是明治的事情,
因為幕府之前都是古人以xx朝來命名,
就算是賴山陽那種尊王論的仿正史寫作也是用當權者來斷代,
而近代「地名」或文化現象為斷代的分期方式,
很明顯是受到考古學的影響。
另外,從明治到目前為止都是「東京」的時代,
去劃分一個「東京時代」完全沒意義。
: 問題4
: 中國的君主皇帝 一般以諡號或廟號傳名後世 而兩者都是死後才給予的
: 因此一個人只會有一個
: 比如唐中宗,唐睿宗都曾經退位又復位 都當過兩任皇帝 但史書上的廟號只有各一個
: 但是日本天皇的稱號 卻不一定是諡號
: 根據維基百科的表 → http://zh.wikipedia.org/wiki/日本天皇列表
: 有的是諡號(藍字) 有的是追號(紅字) 有的是生前尊稱(綠字)
: 但到底諡號和追號有什麼不同呢?
: 還有諡號或追號是天皇崩後多久之內決定呢?
: 元正天皇時成書的"日本書紀"中已有紀載到舒明,皇極,孝德,齊明,天智,天武,持統
: 從持統上皇崩(703年)到"日本書紀"完成(720年)可知 至少在17年內就決定了
: (弘文天皇則是過了1200年後才追諡)
: 那為何當過兩任天皇的皇極天皇(齊明天皇)和孝謙天皇(稱德天皇)會各有兩個諡號呢?
: 她們第一任的諡號難道是退位後~重祚前的這段期間就定了嗎?
: 另外假如天皇在位時都稱為今上天皇
: 那退位為上皇 甚至有好幾位上皇並存時 當代是如何稱呼他們的呢?
: 是否史書上的諡號在退位後~崩前就已經定了呢?
: (嵯峨上皇和淳和上皇並存, 白河法皇,鳥羽上皇並存, 鳥羽法皇,崇德上皇並存,
: 崇德上皇,後白河上皇並存, 後白河上皇,六條上皇並存, 後白河法皇,高倉上皇並存 等)
: 這個我多年前也曾問過(#19mE6WV1) 但也沒有得到答案
: 希望有日本史高手能解開我的迷惑 謝謝! ^^
日文維基其實有寫: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BF%BD%E5%8F%B7#.E6.97.A5.E6.9C.AC
E3.81.AE.E8.AB.A1.E5.8F.B7
諡號有褒貶之義(跟中國的褒貶不大一樣,主要是紀錄天皇的重大事件),
如御眞木天皇在天旱時首創祭雨,所以諡號為崇神天皇;
大友皇子有文采,能寫漢詩,所以明治時加諡號弘文;
安殿親王有名的事蹟是二所朝廷和藥子之變,所以諡號平城。
追號則是天皇居所,沒有褒貶之義(如醍醐,村上,一條,三條,桃園,正親町等等)。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3-03-13 17:08:00
推! 板主快m!
作者: jfy (天之子)   2013-03-13 19:06:00
我上面那篇全引日文Wiki的更業餘阿XD,沒人討論的原因除了本版人氣之外,有沒有其他資料能引用來說明也是一個問題,就像我回本系列的那篇,也是因為剛好我有買介紹天皇的那期歷史人雜誌,所以就引用該期一些學者、專家的論述來說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