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大政奉還百大名城-二条城楓與銀杏

作者: aice (kung)   2016-12-04 13:23:03
二条城賞楓、銀杏網誌圖文無音樂版: https://goo.gl/LUU1Ix
二条城參訪日期:2016年11月19日。
我們當天使用的交通票券為京都觀光一日券,內附京都市內佛寺神社及設施的優惠券,
二条城入城費用大人600円。
如出示優惠券還不夠,工作人員還會要求出示觀光一日券的背面的日期證明是否與當日一
致,才能以優惠價500円購入。
這裡的歷史意義,遠比內裝的美景還要有價值。
二条城是1603年,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為保護京都御所(皇宮),同時作為自己造訪京都拜
訪天皇所需的住所而興建。
早期這種為大名設立駐所的目的,有一點意味就近監視的感覺。
甚至會有發信給各地大名問候,有沒有興趣來住一下?一年住個兩三次,每次一季半年,
以確保大名不會沒事屯兵。
其實,德川家康見座此城真正的用意是要向皇室朝廷顯示幕府的權力,在那個天皇無實權
的年代,這座城池所用的材料都是極為上等。
後來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豐臣秀吉留下來的伏見城幾座建築遷移至此,並請工匠裝飾了
內部。
終於在1626年完成。二条城擁有了桃山時代的風格,桃山時代的藝術風格華力而奢華,展
現了當時實力和財富。
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条城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
,二条城因而聞名。
1939年,天皇又將之賜給京都市政府,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条城」,正式對外開放
參觀。
二条城建有東西500公尺、南北400公尺的高大圍牆,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其主要建築
,並有內外兩層護城河做為保護。
二条御殿內一共有22棟建築被列為重點文物,且於1994年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抵達當天,番所正在整修,番所是做為德川將軍不在時,值勤衛士的駐所。
現今屋內有蠟像模型,模擬了當時衛士們工作的情景;由於現存的哨所遺跡並不多,因此
二條城的番所更顯稀有少見。
唐門
唐門是二条城的著名景點,門上貼有金箔裝飾,標準的桃山文化華麗奢華風格。
唐門上有龍、鶴等代表吉祥的動物,以及竹虎、牡丹獅的兇悍猛獸,一般而言此門是天皇
相關人物的出入口,
而當時德川幕府建造此門的目的,是像天皇顯示他的野心和權力。
二之丸御殿(國寶)
大政奉還便是在這座二之丸御殿中進行,和很多日本的景點一樣,進去要脫鞋,入口有提
供鞋箱。
二之丸御殿是桃山時代的武家書院式建築之一,御殿由6棟建築從東南往西北方向呈斜線
排列;內部共有33間房間,鋪有800多張塌塌米,
很特別的地方是,走在木質地板上會發出唧唧的聲音,取名為鶯聲地板,
我原本以為建築物歷史悠久老舊所發出的聲響,看了摺頁上的說明這鶯聲地板其實是為防
止刺客的侵入而設計。
本丸御殿
穿越內層的護城河來到了本丸御殿,這是1626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擴建完成。
1788年京都市發生嚴重火災,本丸御殿被燒毀。目前的本丸御殿建築是1893-94年間,將
皇宮內的舊桂宮御殿移建而來的。
本丸庭園
當年的庭園,多是將軍騎馬議事之地。
這裡的華麗風雅,更是顯出當年德川幕府的氣派和野心。
除了占地,所有庭園的規劃、設計,都是非常的令人炫目。
天守閣跡
二条城的天守閣本來面貌是一座五層天守閣(主塔),但因1750年遭雷擊而燒毀。
從天守閣跡往下俯瞰,可以看到本丸御殿全貌,也可遠眺京都市區的優美景色。
城內還種有許多巨大的銀杏樹,每到秋天時,城內就飄滿金黃色銀杏葉,如雪片般飛落。
清流園
這個庭園建於1965年,佔地約5千坪,結合了日本傳統與歐美現代的風格,逾千個奇石擺
飾其中,展現壯麗與風雅的特色。
建園的建材一部分來自舊時富商的宅邸,下圖香雲亭用圖是款待貴賓處所。
在城外圍,有紀念品展示販售中心,也有幾攤小吃,章魚丸子、炒麵等等,提醒一下是不
能拍照的。
二条城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象徵,但是在景致上,其實比較起各大古寺賞楓名所
的楓景,其實有一段差距。
我可以感覺到當年德川幕府的誇炫權貴,但是時過境遷,這裡剩下的是一座座古蹟殘瓦。
雖然也有幾株銀杏楓葉綻放,但是還是可以感覺到那種風華不在的氛圍。
一代德川幕府,在這裡畫下句點,但也開啟了一個新的現代化日本改革,
雖然這個改革走到不是至善的方向,但也算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點。
作者: lawson (未來絕對值得期待)   2016-12-04 15:04:00
有看有推
作者: bikevts (魯魯魯魯魯)   2016-12-05 13:19:00
有講解給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