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嵐山 天龍寺

作者: hellangel (我。不存在。)   2015-04-17 00:00:57
20120831
網誌圖文版:http://mydearnoel.pixnet.net/blog/post/42141662
天龍寺,京都五山之首,經過多次火燒及修復的命運,最終在199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想像著應該是十分靜謐的寺院空間,果然似乎沒有因為靠近嵐山電車站而受到影響,
從總門進入,要到達參訪地點還需要走一小段路,每踏一步也一層層隔絕了外界喧囂。
在長長的步道側邊也看到了其他寺院,事後才知道似乎也是開放參訪,
當日到達已經下午四點,只想著得抓緊腳步參訪天龍寺就沒有留心在其他寺院上。
除了售票處,朱印服務和紀念品也都在入口的一處涼亭可以讓遊客採購,
欣慰的是,相較於之前參訪奈良的春日大社和東大寺,天龍寺的商業氣息也就止步於此。
票劵分為兩種,庭園參拜卷為500円,可以進入曹源池沿著走便可由北口出到竹林,
另外加100円就多了本堂參拜卷,可以從庫裏進入大方丈、書院、多寶殿等參觀。
當日購票想著本堂只要多加100円,應該只是附加的項目一下就可以解決,
加上外觀實在看不出端倪,還以為就只是入口處的小小一間寺院別館。
當下決定先從曹源池開始參觀,差點就錯過了本堂的開放時間,
參觀的行程比較順暢應該是從本堂開始,然後進入曹源池,最後才由北門出去竹林步道。
本堂的參訪路線和庭院雖然被巧妙分隔開來,但彼此都在同一個空間且可以互望到,
一開始不明白狀況的個人,在庭園看到了大方丈簷廊的訪客,還想著到底要從哪邊上去,
加上行走的每個人都換上了藍色拖鞋,即便有些地方看似可以上去個人也不敢大意。
於是就決定先專心於眼前的景色,庭園入口處已經可以看到了枯山水的精神,
白砂被畫出一絲不苟的直線,或許這也是修行帶給人心如止水意境的一種反射。
沿著大方丈走轉個彎過去,豁然開朗的景色便是曹源池,
天龍寺的建築幾乎經過明治時期的重建,唯有曹源池還保持著初建時的景象,
真正的池水與枯山水中代表水的白砂在同一空間中並存著,不衝突的展示各自的姿態。
在諾大的庭院中行走,因為造訪的時節既不是涼秋也不是暖春因此只有一片綠可以看,
天龍寺即便只是庭院空間也比想像中要大,可以完全隔絕了牆外的觀光喧鬧。
突然看到了刻著復元二字的石碑,試著查詢相關歷史卻也沒找出有憑據的解釋,
不過與其說復元代表一元復始之意,個人反倒更相信另一種叫深刻的說法,
經過了八次火災包含戰爭時的損毀,在修復之後立了石碑來表達對以往歷史的敬意。
走在庭園內總是會突然發現小徑後有豁然開朗的一片地和建築,慢慢的也走到了多寶殿,
同樣是看著上面行走的訪客穿著藍色拖鞋,困惑極的個人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在殿外繞了繞,基樁等構造的嚴謹工法也協助了木造建築能夠保存至今。
在這裡看到了丟滿銅板的許願池反倒有點奇妙,兩大一小的青蛙看起來非常逗趣,
名為愛之泉的泉水喝了便能被庇祐,這名稱和說法對個人而言都好觀光。
用石塊堆砌的洗手處有一塊青綠色的硯石佇立,是為了紀念畫家鈴木松年,
當初在修復寺院時鈴木松年在天花畫了龍圖,因此設置硯石來紀念,
最後也成了用來祈求書法進步的參拜地點,連書法都有特定參拜的對象頗為有趣。
即將走到北門前到達了百花苑,就連告示牌本身也淹埋在眾多植物當中,
這趟旅程也造訪了一些庭園空間,因為時節問題所以沒看到什麼叫人驚嘆的場景。
稀稀落落的花在枝頭上盛開也難以點綴諾大的空間,標示植物名的木牌還比較顯眼,
源平枝垂桃是花瓣多色的品種,開起來應是斑斕炫麗,可惜當日只有點點幾株在樹梢。
不過無論如何,這些植物對個人而言都一樣可愛,無論是什麼時節都讓人感到舒心,
即便只是在路邊的隱隱姿態,細看也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景。
在北門也有另一閘口負責售票,要從北門進入參觀也沒有問題,
只要不是把竹林步道放在參觀動線中間,放頭放尾都能夠順路。
有一很大原因是出了閘門就不能再進入了,當下看到的個人有點慌了,
原本的如意算盤是走完步道後再照原路回去本堂,個人也一直以為竹林是寺廟的一部分。
因為參訪的時間頗趕加上從竹林繞回入口不知道要走多遠,只好縮短在竹林的時間,
試著看一旁的告示牌,各個寺院的步行時間都很明確,唯有回到入口的時間不清楚,
當下決定放寬心再說,不要讓無謂的擔心而浪費了在竹林的慢步時刻。
雖然這鬱鬱蒼蒼的竹林步道看過了好多照片,但身歷其境時還是忍不住感到讚嘆,
步道比想像中深遠幽長,走著走著好像一直都看不到盡頭。
步行當中忍不住不斷往上張望,看著這些瘦長的竹子筆直挺著擁有自己的姿態。
畢竟是自然環境,當中也有其他樹種生根於此,與竹林用同一姿態佇立參天。
竹林步道地勢帶著起伏,每從不同角度看都是一幅不一樣的景。
如此熱門景點無法獨自一人步行其中,但所幸接近黃昏時刻人潮也散去大半。
經過部分區域也會有告示牌指示其他參拜景點,與環境融入的棕色系招牌不互相干擾。
夕陽漸斜,這些穿透竹林的溫暖陽光點點打落在竹體上,再晚些應該更美。
可惜的是個人沒能從頭到尾走完竹林,礙於時間實在必須前往本堂參拜,
回到了北門入口處,想著避免走錯路浪費時間,拿著本堂的票問售票阿姨要怎麼繞過去,
和阿姨說了一陣子,本來已經要用跑步的姿態離開,突然又被叫住,
大概是時間真的是不夠了,阿姨指了指入口處,表示要放個人直接進去照原路回,
頓時心中真是感謝不盡,連忙道謝數聲後朝著本堂跑去。
一般寺院關門時間都頗早,而關門前卻也正是最美的時刻,
回到了曹源池正是夕陽西落時,陽光大片灑落在立面上染黃了瓦片和木頭。
若不是時間緊迫,有什麼能比靜坐在這裡等著夕陽西下更是愜意。
從出口要轉去庫裏,才突然看到這鬼瓦,原是安裝在屋脊收口處用來避邪,
表情生動的鬼瓦帶著墨黑的顏色,真的懸掛起來氣勢也頗為驚人。
參訪一路上戰戰兢兢中於進到了庫裏,雖然只剩半個小時不到但總是沒那麼緊張,
庫裏擺了大幅的達摩像,大膽的用色和俐落的筆觸是出自前館長平田精耕之手。
在從庫裏進入時,令個人困惑的藍色拖鞋之謎也解開了,終於也可以穿著它到處跑。
走出了庫裏先進入了小方丈的簷廊,一望出即是曹源池的景色,
在這裡望著曹源池,比方才走在其中更顯詩意。
這時大方丈殿內比殿外更加吸引人,整個室內被染成金黃色,讓人目不轉睛盯著,
雖然不能進入室內浸染其中,但隔著廊道看著也沒什麼差別。
牆上的龍頓時也被染的金黃,整個氛圍突然變得好不可思議,
金龍帶著氣魄懾人的眼神,彷彿一不注意就會發現畫中龍活了起來。
這時沒有比待在這裡更舒適的事了,或坐或站,看景或是放空。
在這裡待著的訪客步調都很緩慢,想必也是正把握著關院前的最後時刻。
在庭園步行時沒有注意,不過殿內倒是有設置洗手間,不需要再出去換鞋離開找廁所。
繞回到小方丈又看到了另一幅達摩圖,同樣大器的筆觸勾勒出生動的神情非常有意思。
通透的空間每個面向都被開啟,而每處開口所框出的都是不同景色。
順著指標前進多寶殿,方才在庭院空間時也有經過些長廊,個人相當喜愛這樣的空間。
即便是在這長廊行走,也都是穿著寺院的脫鞋,因此也不能隨意跑出長廊到戶外,
這裡的長廊高低不一致,落差造成了許多階梯和不同高度的屋簷。
因為這樣的高差,前方的訪客原本還在眼前,一轉身可能就消失不見了,
這樣的造景設計,這是不是也帶著些許佛家詮釋世態的意境。
空間意境更勝於實質物件象徵的天龍寺,從入院到現在倒是沒看到大鐘,
倒是長廊上吊掛一盅泛綠的銅鐘,一旁還有敲擊用的木樁。
走廊一旁望去還有其他別館隱身在樹後,剛才在庭園沒有發覺現在換了脫鞋也不便走去,
隱隱約約看到上方的匾額有個花字,卻也沒找到相關資訊或圖片,
不知道是不同的別館,還是某一參訪過的別館側方入口。
用來當作抄經道場的多寶殿建築風格與方丈頗有差異,細部較繁複也精緻了些。
查詢之下,似乎多寶殿採用的造型是吉野朝時代的紫宸殿,也是位於京都之中,
在唐朝時長安大明宮也有一紫宸殿,不知是否因當時文化交流頻繁而因此命名。
殿內高掛了資聖的匾額,唯一的光源處供奉的是後醍醐天皇。
殿外的某處也為此別館做了詳盡的解釋,光看著漢字也稍稍能解讀一二。
半截的格柵直接掀開成為屋簷的一部分,蓋下來則完全遮擋住陽光,
看著昏暗的殿內,不明白是什麼特殊的原因需設計得這樣隱蔽。
在這些傳統建築當中個人最喜愛的便是構造上的五金,每每都可以讓人端詳許久。
精緻到驚嘆的工藝卻不過分華麗,帶著沉穩內斂的色彩表現出隱隱之美。
參觀完多寶殿,天龍寺的行程也將近結束,走在回程的廊道上把握最後的光景,
突然瞥見了一旁被層層壓住的石臺,不知道是不是一口還能用的井。
雖然不明白為什麼是鐘形,但在窗框造型當中也透露出了當時工匠的巧思。
隔著潺潺的河水遙望祥雲閣和甘雨亭的所在地,已往是為茶室之用。
加上竹林約一個半小時的參訪時間,對個人而言還是有些不足,
若能在此處獲得一時半刻的平靜,特地再次造訪也是值得。
作者: DENNISJHENG (DENNISJHENG)   2015-04-17 07:29:00
作者: IamSierra (面對轉變能做什麼?)   2015-04-17 10:39:00
推 但櫻花季去到處都是人 沒體會寧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