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究竟為什麼要保險?

作者: Risian (aj4)   2014-10-11 09:45:38
最近準備成家立業了
也開始思考人生的第一份保單(早期父母幫自己買的不算)
我有些朋友做保險,因為本身是醫療業工作上也常接觸到請領保險的民眾
我一直有種疑惑
究竟人為什麼需要保險?
對我而言
保險是為了承擔「我所承擔不起的風險」
譬如說假使明天我意外身故
那我留下妻子跟小孩 他們需要一筆應急金來照顧
甚至如果希望保障他們更久一些,需要把留下的保險金額不只計算生活費
還要計算小孩子就學還有房貸等等花費
若以年薪百萬的人而言 算個1000-1500萬留下來都不為過
這筆錢是我存款沒有的 我所承擔不起的事
另一個我所承擔不起的事情是假使我意外致殘或生病失能
從此需要長期看護
這件事情會造成家人很大的負擔
所以我思考的是我自己(因為是家中經濟支柱)
所以必須有足夠的保險來保障當我不能工作時,保險可以保障家庭的經濟來源
但當我越來越年長,假設我60歲,小孩已經30了
我手上應該也有一筆存款準備來退休
那時候我其實就不需要什麼保險
(除非是用壽險來逃遺產稅啦,詳細稅法我不太清楚)
會有這樣的疑惑是因為周遭醫療險真的是賣的嚇嚇叫
不管是我朋友/版上的版眾 人人都有醫療險
大家只是在討論要不要終身/實支實付是不是比較好
卻沒想人問說醫療險到底用來幹麻?
有醫療險一次給付500萬的嗎?似乎沒有
就算實支實付
住院10多天給你領回20-30萬 這筆錢如果你存款裡就有
那他就不是你所不能承擔的風險不是嗎
保險業務時常說健保哪裡沒有保 哪裡需要自費
問題是如果這筆自費金額是你出得起的
那還是保險嗎?
保險公司所有的保險都是經過精算師算過風險及相關期望值
今天假使小明因為不幸得了100人10年才會有1人得到的A疾病
因此得到保險公司50萬元的給付
保險公司保這個A疾病險的保費會是多少?
一年400塊?不可能。這樣保險公司早就倒了,因為100人*10年*400=40萬根本不夠給付
小明的賠償
最有可能就是1000塊,這樣保險公司算完期望值10年還可以淨賺50萬
對於花1000快去保這個A醫療險的人保這個險划算嗎?對小明來說他得到疾病不幸,但
有個保險給付卻好像比較幸運,這個概念而言蠻奇怪的,但對其他手上拿得出50萬的人
而言,其實並不划算,因為根本不會用到。除非是手上真的拿不出50萬的人,這個保險
才有他實質的意義
就算是壽險/意外險,保險公司的期望值一定大於你,但是你手上可能真的沒有那1000萬
所以你願意每年付錢給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來分擔。
我上面說的A疾病是不會造成失能的年提下,造成失能是另一個故事了
若是造成失能對於家庭經濟功能的損傷肯定相當嚴重
的確應該規劃保險因應
另一個保險上的問題是我遇過的保險業務
通常不是理財專員
無法用重貼現率幫你算未來價值
而現在很多的壽險/意外險/醫療險
很多是有保單價值(解約金)或是標榜保本的(簡單說就是收比較貴的錢讓保險公司幫你
去投資)
這些遠比儲蓄險更加複雜
要計算單買這個標榜保本的壽險保單A跟你單買同樣保障額度的消費險B,然後差額去計算
每年投資報酬率多少,也不多業務可以做到這點,或者常常計算錯誤
對我而言,就算年報酬只有2%-3%的儲蓄險或許也有短期持有的必要(分散風險原則)
但套句綠角的話
就算投資報酬率比較好,又何苦在現在的低利率時代綁定10年期-20年期的低利率
難道2040年台灣的利率還是一樣的低嗎?
20年期尚且有此問題,更何況是終身險?
現在保險產品越複雜 消費者就越霧颯颯
而你也不確定你的保險專員投資概念正確
對於消費者而言的確是頗困難
最後請教一下版上的朋友
有不同想法的當然歡迎提出來討論
也歡迎推薦適合我的保險
現在想的是南山跟國泰的20年期優體險,大概可以支撐我這20年的保險需求
另外再加買意外險(因為年輕死亡原因以意外的機率較高,還可以多一些支撐殘障費用)
失能的部分還研究不太多
不知道版友對於這部分有沒有推薦的?
(之所以考慮20年期其實是懶惰,1年期還要每年去續約, 還有能不能保證續約的問題
另外是有朋友在綠角財經筆記提出計算, 若是以年化報酬率3%來算20年期還比1年期
划算, 若以6%來算才會是1年期較佳, 我若是把這筆錢當作年化報酬3%來算放20年期其實
並無不可。但詳細狀況其實是要自己拿兩種保單來計算啦..有點麻煩...)
作者: ihakkanet (健人就是腳勤)   2014-10-11 09:56:00
某公司一年期險續保時祇有劃撥單 不能轉帳扣款折一趴如果要買一年期壽險較推可轉帳扣款的遠雄 也較便宜公司內部經算一次給付癌的費率要調高 要先買
作者: hank0624 (不用錢的保險最貴)   2014-10-11 11:12:00
觀念很好
作者: heeroc (Heeroc)   2014-10-11 11:38:00
1保險學的書上第一章有您要的答案
作者: ac0963369126 (Allen Iverson)   2014-10-11 11:41:00
幹掉板上大多數的業務了
作者: bbkey   2014-10-11 12:55:00
其實你還少了殘廢險,可與意外險互相搭配或另外作補強我一個保戶就只願意投保1000萬定壽,觀點跟你一樣,家中經然而多數壽險理賠是全殘或身故,少部份包含三級以上殘廢優體要體檢,若體況不佳建議多看幾個備案
作者: Jry2 (Jry)   2014-10-11 13:52:00
可是假如我有200萬我還是會保法巴100萬,因為保了會變成300萬.可能每個人觀念不一樣
作者: weihoncheng (許下一個成功的諾言!)   2014-10-11 15:21:00
大多數家庭經濟支柱都有保險的觀念就好囉但都被做壞了 搞得對保險觀念很差
作者: someoneelse ( )   2014-10-11 15:29:00
保險給付的是"錢" 不會付"時間"跟"健康"所以的確只要有足以承擔風險的"錢" 就可以不需要保險但有錢人還是會買 原因在於成本對他們來說很低只是他們保障的角度已經不是保自己本身 而是保護資產避免資產因為風險而被侵蝕
作者: qmaper (~卡片~)   2014-10-11 15:35:00
罹癌一次給付真的很重要阿 余天女兒大腸癌第三期 住院一周就出院等接下來的化療了...
作者: MrE (願深愛過的人平安)   2014-10-11 17:34:00
樓上這個例子有什麼承擔不起的金錢損失需要保險轉嫁的?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4-10-11 17:58:00
有一年期保證續保的壽險可選或者是直接買多張不同年期的壽險來做搭配
作者: ian00727 (秘密)   2014-10-11 18:37:00
可以多點資金醫療啊
作者: qmaper (~卡片~)   2014-10-11 19:36:00
說明目前癌症 並不一定要住院很久 主要還是初罹癌給付好
作者: ihakkanet (健人就是腳勤)   2014-10-11 20:38:00
滿推南山一年期壽險比台銀便宜不少
作者: iamjust (yeah)   2014-10-11 20:44:00
你的想法跟我想的好近..到現在遲遲無想買的險種,目前也是想到20年期的定期壽險,原po最後決定買什麼可以分享給我嗎保險業務請勿來信接過幾百封了
作者: greatime (11)   2014-10-12 01:32:00
醫療的進步 健保不一定跟得上 台灣目前醫療費用相對便宜但長期趨勢一定是越來越貴 對於自費醫療的依賴越來越高未來 20-30萬的醫療費用可能一生會遇到好幾次存款裡有這麼多錢且可隨時拿來做醫療用途的人不多吧?再來是醫療品質也是有優劣之分的~ 如果覺得一生都能接受用最"基本"的醫療來面對疾病 不會嚮往更好的品質 (例如避免疼痛、快些治癒) 那麼醫療險的確可以規劃的少一點
作者: dreamliar (夢)   2014-10-12 02:13:00
這種鋸齒式的討論,優點是集束於單一打點去討論,看起來都很正確。但問題就在於,保險是透過大數法則去分散,比較類似互助會概念更複雜點的制度(白話說明)或許錢賺很多的人,對於那些錢看不上眼,但對於很多薪水不高,勞健保又被高薪低報的人來說,買點保險每月可能有固定成本支出2~3000元有點重,那些幾十萬可能就是一年收入了。而且誰能算得如此精準,知道自己的人生不會因為疾病或意外發生更嚴重的失能,或者沒有失能但要付龐大費用?而且當發生疾病或意外後,才想到要買保險,還有一堆問題要處理,何不早點做好規劃?預算、規劃方向、內容也都很好找資料了~啥都要在商言商、計算報酬,就算業務員真的會算貼現率也計算入通膨問題,也都白搭。多半還是不會想買~所以,假如認為幾十萬自己負擔得起,這些人全都不投入那那些負擔不起醫療費的人,其實也負擔不起保費。因為沒有太多人參與這個制度或商品,保險公司只能提高保費減少盈虧,不然哪來的資金?
作者: bear5025 ( ‵‧ω‧′)   2014-10-12 03:34:00
我個人看法是..當你手上存了100萬..這100萬你是為了夢想而存,還是為了生病而存,我相信沒人是存一筆錢為了未來風險專用,而保險就是在你會動用這筆夢想金的時候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掉,而你的夢想金還能持續保留並不是你不能承擔這樣的風險,而是你這筆錢的目的在哪好比你所說的60了小孩30了,你手上有一筆退休金,不怕風險,但這筆退休金對你而言是你未來一輩子的生活費還是單純現在全部用在風險上,生活不下去就算了呢?這才是保險真正能幫助到自己跟家人的地方保險本身的意義讓太多人用利率用保費去衡量它的價值存在才會造就現在這麼多所為的保本型商品,但是這類商品個人覺得一點意義都沒有,保險沒那麼複雜,只是一堆公司都出了一大堆又臭又長的名詞去包裝,甚至是搞成"類似"某些險種,讓人誤以為其實買對了規劃真正需要的時候,就成了高保費低保障的廢物A4紙ww另外還是想提出一點,有價值的東西絕對不會是便宜的但也不會是最貴的,保險只是工具,解決你的問題不是拿來給你賺錢,算那麼精細,比較保費,不一定吃虧還是自己
作者: oceanweaver ((★>>>>>))   2014-10-12 08:25:00
原PO是醫療的, 不如來講講你認為該存多少給醫療用才夠?
作者: abcccbbs (保險經紀人業務副理)   2014-10-12 10:20:00
紅明顯。前半部符合主題,概念也對,但是後面扯遠了。保險公司當然會賺錢,但是不可否認的當真的需要用錢時,保險才是能真正幫助到人的,要不然買基金不就好了?買保險要看"價值",而不是只看"價錢"。
作者: hank0624 (不用錢的保險最貴)   2014-10-12 11:42:00
吾人支持 原po的看法說真的....如果可以重新來 我只會把一個實支買到爆無法承擔的損失 用保險可以自己承擔的損失 不是風險
作者: jaroslaw (雨楓)   2014-10-12 12:22:00
感覺原po越說越偏激
作者: bear5025 ( ‵‧ω‧′)   2014-10-12 12:39:00
你一直主張年輕人手上沒資金,那又怎麼去存一筆30~40欠30~40萬的錢,保險不是要你一次繳完20萬,而是一直分期如果連分期20萬去換到任何時間點都有30~40萬的急救金都做不到,我還真不相信他可以存到30~40萬理論都是踩著人生一帆風順可以很順利累積資產,去打擊保險所主張的集眾人之力幫助各家庭,你不覺得根本失去討論的意義了嗎?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已你都說自己是醫生,難道沒看過家屬那種被經濟壓慘的狀
作者: iamjust (yeah)   2014-10-12 12:44:00
原po很透徹..但對保險業務來說是把利刃!醫療確是如此,醫
作者: bear5025 ( ‵‧ω‧′)   2014-10-12 12:44:00
況嗎?實在不懂,我還真是第一次看到醫生自己反對保險
作者: iamjust (yeah)   2014-10-12 12:45:00
療從業人員才知道醫療在做些什麼..不懂醫療的業務要推醫療險..只會暴露自己的不了解,公司應該也不會第一線就去推給醫療人員吧
作者: bear5025 ( ‵‧ω‧′)   2014-10-12 12:48:00
況且你也說了,不就是要累積資產,那存的錢只為了生病
作者: iamjust (yeah)   2014-10-12 12:48:00
但也不得不說.一堆話術確實能撂倒一大群民眾,不用再放話
作者: iamjust (yeah)   2014-10-12 12:49:00
說些有的沒的,直接舉實例讓內行人打臉討論看看吧
作者: hank0624 (不用錢的保險最貴)   2014-10-12 12:57:00
原PO只是帶給別人觀念 可以承擔的損失 就不用保險
作者: bear07 (德魯熊)   2014-10-12 17:32:00
足夠有錢的人當然不用保險,沒錢的人才要保險很多人不會體會真的沒錢又要住院的感覺,都要遇到才知道話人人會講,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會遇到這狀況,那如果遇到呢?
作者: bear5025 ( ‵‧ω‧′)   2014-10-12 18:36:00
新聞上的珣珣就是我們保德信的保戶,他的家庭狀況很糟嗎也不盡然吧,但是沒有保險在後面支撐經濟上的壓力,我真不知道珣珣家人要怎麼度過這麼常的一段治療跟復健期保險確實是彌補無法負擔的經濟壓力,但機率越低保險能發揮的效益才越大,我外公就是多發性骨髓瘤當年根本沒人賣保險,我舅、阿姨、我媽,為了我外公的治治療,長期下來花了4百多萬,我才能感受到保險能帶來的幫助到底是在哪,自己才投入了這個行業保險只是用可以衡量的保費去彌補不能衡量的風險,再者你提到了終身醫療,這險種本身就是低保障高保費,當然覺得用自己的保費在賠自己,用你的例子500買保障1500投資,個人認為很適當阿,風險發生可以不動用到投資或定存繼續往夢想前進,透過每個月少掉的500換到大額的彌補,不見得就是浪費錢,不否認很多人都自認很懂保險,才買了一堆高保費低保障的規劃,但我在賣保單,也是會一在給觀念,有的客戶就是非常堅持一定要照著他想的做,那就是沒緣分,也只能給他自己承擔後果我不知道版大是不是一生其實都很平順,在我個人而言,我生病了,除了醫療費、還要煩惱家裡的開銷、還有薪水被扣還有哩哩摳摳很多的雜費,並不是單純醫療費用而已手上存款或許是未來的小孩教育金、或許是退休後的老年生活費,如果只有一種選擇,我寧可透過少少的保費去轉移以確保小孩教育OK,老年生活費還在,而不是花在一場病
作者: bear07 (德魯熊)   2014-10-12 19:45:00
噓你是因為,我躺在急診外面,親耳聽到旁邊人說要住院一個月沒賺錢又要付錢時,那種擔憂的聲音生病是隨時都會來的,現在連小孩都會得癌症了之前有客戶老公34歲得到日本腦炎,現在癱瘓,就因為保險起碼有點補助,不然真得過不下去健保補助,之前可能都可以,現在要改二代健保就不知道囉有客戶也是裝心臟支架只補助兩根,其他三根還不是要自己出
作者: dreamliar (夢)   2014-10-12 21:31:00
照原PO的意思,雙實支實付規劃的業務員都非常不應該了因為醫療現場的高自費其實少見,其實單一實支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至於終身醫療,這版基本上都是反對終醫至於幹嘛每年要花幾千元去買住院日額 + 實支實付,或許對於病患來說,未必無法負擔,但收入和家人的隱形經濟損失就是該算入。就把買醫療險當作移轉這段期間的經濟損失,或許在原PO眼中是一笑置之,但有些人就是在意。說難聽的,版上的許多業務,若是公司照實際薪資投保,他們每個月的健保保費都是上千在繳納,他們沒有對不起這個社會保險制度,無須針對性如此強吧?好像業務就該罵該打似的。至於原PO可以承擔醫療費用,我只會因為你是醫療工作人員,所以認為你確實有能耐或有資源承擔。因為你資訊比許多非該專業領域的人更透明,如此罷了。
作者: KAOKCH (KAO)   2014-10-12 21:48:00
我的上一代都在排夜市,因為某些因素無法申請低收入戶,阿嬤某日清晨呼吸道阻塞缺氧造成腦中風除了微微眨眼之外不能有任何動作,第一個月住健保房時長輩拿著帳單來問我能借多少,當時我21歲有在打工,而帳單還在五位數,拿出一點錢後他們說要去社工那邊問問看有沒有便宜的安養中心,第四個月入住安養中心後長輩說這雖然是最便宜的但還是要17000,你還能借我多少?一年半後阿嬤辭世喪葬費減到11萬,還是四處去跟親戚籌錢來的,我最印象深刻他們說等你阿嬤走了大家就輕鬆了,我了解到保險轉嫁風險的意義,因為阿嬤沒有保險全部的住院、醫療、看護和安養院花費都由我們承受。我贊成原 po的部分看法,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你那套,請你給其他人尊重。
作者: hank0624 (不用錢的保險最貴)   2014-10-12 22:39:00
某些人就是 只看自己想要的.......
作者: dreamliar (夢)   2014-10-12 23:23:00
個人對於醫療險還要算一堆貼現率那部分感到不太OK我大概也只是對於這點在疑惑而已。因為我確實是在原PO多次回覆後才確認你的想法可是若都沒有討論,其實有時候實務上就是會發生客戶拿某人的網路文章說這樣規劃才對,完全忘了要估算自身的風險承受力或有無必要。
作者: someoneelse ( )   2014-10-12 23:33:00
坦白說 壽險/意外殘廢/疾病殘廢/重大燒燙傷 這些才應該是第一順位 一次給付的重大疾病險/癌症險次之住院醫療實支實付要排只能排第三...所以大力鼓吹醫療險 本來就有點本末倒置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4-10-12 23:36:00
不賣醫療險 賺啥(?
作者: someoneelse ( )   2014-10-12 23:37:00
XD b大好壞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4-10-12 23:39:00
賣定期險已經沒啥賺頭了,這種就別爭了
作者: bear5025 ( ‵‧ω‧′)   2014-10-12 23:41:00
但是偏偏現在的人都只會要一大堆醫療,不要壽險 (笑醫療險不是不好,只是真得滿多人保過頭...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4-10-12 23:43:00
不要壽險這點我是覺得還好,不少人確實是真的沒這需求醫療險因雙實支制度確實有點過投了看看之前退餅事件,台灣人根本不適合雙實支制度一盒餅都可退三到四份錢
作者: dreamliar (夢)   2014-10-12 23:56:00
其實還是回歸基本面,客戶需求和風險分析都該做好,剩下就是看業務自己良心啦 ~~~
作者: bear07 (德魯熊)   2014-10-13 01:02:00
我噓你是因為你說啥沒實例,你沒接觸過那些人,哪來的評論當你真的有做過保險接觸過這些保戶,再來說這些大道理吧不做繞道,當然是不能做阿,每個人身體狀況都不同,講這些當然保險這東西有好有壞,每人見解不同,問題是看什摩時期保什摩險當然會不同還有,你要保啥,你高興就好,隨你便,別誤導別人就好
作者: greatime (11)   2014-10-13 18:22:00
其實最大的盲點在於 如何能確定年老時一定會有那筆資金?醫生的話 很大的機率在老年時是會有的 其他人呢?又如何保證老年時子女不會要我們拿錢去救命?這就是風險當然各類保險要如何決定要不要買 還是要看它的設計付出和可能的回收如果相近 我覺得就適合拿來分散風險我好奇如果原po覺得醫療險如此不值 那是否也該否定健保?我覺得它們的概念是一樣的~保險在不同人身上成本效益不一樣 不用大家都做相同規畫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4-10-13 18:36:00
終身險的保費差額存起來,就是為了老年那筆資金而存不了的,那終身險又如何能繳完不過多數業務的講法確實是,買終身險可繳完,存就無法存
作者: Risian (aj4)   2014-10-13 19:35:00
b大說的真的是業務常見的話術啊,科科
作者: someoneelse ( )   2014-10-13 20:21:00
完全認同你所說的...很多人根本搞錯順位我還看過年繳12萬的醫療險(20年) 後來剖腹產領了19萬這個媽咪的爸媽還對這個險很滿意...假如20年下來就繳了240萬了...根本自己賠自己
作者: greatime (11)   2014-10-13 21:36:00
所以您反的是哪種醫療險?實支外我倒是不想買其他醫療險我最擔心的就是未來健保是否也會如現在超值我想一般醫療險跟實支實付醫療險應該是要分開思考的他們給付的對象與保險公司設計計費方式完全不同再來是一般醫療險90年左右的跟現在的也差很多~
作者: iamjust (yeah)   2014-10-13 23:11:00
這麼在乎醫療險,到底你是要健健康康的還是想從保險賺錢?如果每次生病你所要負擔的都是付得起的.那付20年高額醫療險的意義何在?想賺回來嗎...?擔心健保未來如何,所以現在要買醫療險,這是倒因為果的話術,就像鼓吹你現在保險不買以後會更貴的道理相似,事實上就是你怎麼算都算不過百億保險公司請來的精算師,選好自己暴險最大的地方加保,真的要給業務抽傭就找親朋好友吧!
作者: dreamliar (夢)   2014-10-14 01:24:00
原PO反的應該是無限加碼要客戶買醫療險的業務或是推客戶買保障很糟卻很貴的終身醫療吧不過照原PO的經驗分享,其實連推薦雙實支規劃的業務也不應該了。反過來說,恰如其分的醫療險規劃應該不在其射程範圍假如是賣定期型的實支實付或日額給付,說實話也沒賺頭也可以得知原PO預設的射程就是終身或還本型醫療險~
作者: ottff (aa相似性質)   2014-10-14 05:53:00
原po的觀念不錯,但也有前提就是目前已經有了以前投保的保單,在基本規畫都已經有的情況下,壽險和殘廢險的確是最大的缺口,只是每個人的狀況不一,記得之前也有在版上看到高住院支出的例子,只能說這的確不常見,所以不算優先規劃的重點,但這還是有機率會發生,以業務員的角度來說就是能夠還是建議規劃,適當就好了。保戶看這樣錢花的有沒有價值,我們業務員怕的是發生重大狀況,要和客戶說賠不到所以一開始規畫都會盡量規劃,但這保險真的只有適不適合原po目前已經很有想法了,看來也做了很多功課但每個人背景和觀念不同,有時候討論到最後也是口水戰啊..
作者: greatime (11)   2014-10-14 17:52:00
其實 健保未來如何是不是話術 去研究一下就會有想法了是否有了解健保制度與人口結構但對未來健保樂觀的人?
作者: MrE (願深愛過的人平安)   2014-10-14 19:26:00
是否有瞭解保險公司和利率問題還對商業保險長期未來樂觀的人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4-10-14 20:45:00
如果健保真的怎了,對台灣現在的醫療險可能還更吃虧畢竟目前的醫療險幾乎都設定為補健保不足之處
作者: metallolita (Baby)   2014-10-15 00:51:00
其實我覺得原po想法跟其他人的想法都是對的,我也推那種定期的,不是終身醫療。每個人需求也真的不同,以我的話,我願意每個月在我也有儲蓄的情形下,負擔一點不會讓我太累的保費,就算自己沒用到,給別人用我也不會難過,因為我是想說,今天是我發生事情我也需要幫助,保險公司是公司既然開了也是讓他賺沒關係,該賠有賠就好,但我真的是幾萬會有負擔壓力的人就是了,父母付我也會心疼,他們還沒退休還在存退休金,真的付出來也是拿退休金在付,所以醫療費用如果有理賠,對我是有幫助的,不過我比較不太了解的地方是,因為我印象中,健保夠用,雖然自費存活率一樣,不過人生病或受傷已經好可憐,用自費的手術方式、藥或用品、麻藥,不會比較舒服、副作用比較少或是好的比較快嗎?謝謝。
作者: Risian (aj4)   2014-10-15 12:30:00
回樓上 麻藥上沒差 術後止痛我覺得PCA(病人自控式止痛)的確對疼痛控制較好,通常用三四天,三到六千不等 應該不至於傾家蕩產。手術方式有些自費醫材會讓醫師開得快一點有沒有差很難說 我自己也不能給你數字。但對一般中產家庭相信一次手術就算兩三萬也是拿得出來的,我是覺得年輕人在毫無存款的工作前兩年如果真的遇到這種事件,真的需要一兩年的醫療險支付,我也還可以接受,但等你手上存款有三四萬就不太需要了。老實說跟父母借錢也是種方式,像一次結婚也是10幾20萬啊,很多人也是會讓父母付到一些,以後再每年養老金慢慢慢慢還有些朋友年輕結婚沒錢,也不會去外面貸款而不願跟父母貸款同樣的道理。為了這種付得出來的錢讓保險公司賺差價是很不智的。而在買這種險的時候反而降低了你如果真的有意外,要留給父母/配偶或小孩的重要的身後保障,並不聰明。
作者: metallolita (Baby)   2014-10-16 21:17:00
了解~謝謝!
作者: blackarden19 (嘿嘿笑的黑黑)   2014-10-20 01:56:00
我是保險跟醫療外行人 想請問原PO一下 意思是說目前健保已經有給付幾乎全部的有效醫療方式 並且一次的費用也最多落在20~30W 自費部分的醫療基本上就只是升級的意思嗎?
作者: greatime (11)   2014-10-20 14:08:00
其實要買商業保險就不要怕給保險公司賺(若非賺很多的話)風險自留絕對是最省錢的方式 但是也最難 因為人性即使你手上隨時有3-10萬可以活用 真生病的時候 捨得用嗎必需的支出 可能捨得 不必需的 可提高品質的 大多要自費這些部分 即使有活用存款可支付 我也不見得願意拿出來會想著我還有其他地方需要用錢 而捨不得用在治療如果甘願一輩子只使用基本醫療 信任健保 或捨得花錢自費那麼真的可以不用保醫療險~我覺得實支不是只有在住院日數多的重大手術上有價值單次幾十萬的支出也許不多見 但幾十年下來每次的大小手術自費費用加總若能接近總繳保費 就值啦~身邊親友有疾病的經驗的 應該就能體會我在說什麼我太年輕說不準 但倒是常聽到身邊的人說"好險有保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