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電影菜鳥們】鄧九雲/演員的餘地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8-22 11:28:52
http://udn.com/news/story/7046/1910265
2016-08-22 聯合報 文/鄧九雲
我非常確定演戲這件事是需要學習的,至於究竟要不要成為演員,恐怕也得學了再決定吧
下定決心學習當演員
每個演員回溯兒時記憶,總能捕捉到一些表演特質展露的蛛絲馬跡。
我國小時寫相聲段子代表學校去表演,在台上講著只有自己覺得好笑的笑話而笑場。國中
跟體育老師學了一套羽扇舞,千里迢迢飛到美國表演給校友們欣賞。高中參加管樂社,擔
任首席法國號兼社團公關,每次演出都要兼當主持人,於是每首曲子的高音都因為腦子想
著串場台詞而吹不上去。看似在團體中活躍的我,一到了自由的大學,卻自然遠離舞台,
回到其他比較靜態的興趣。直到大三,偶然看見《破報》上某劇團在徵演員,跑去試鏡,
再次與表演接軌。現在想起來,那不是「表演慾」的驅使結果,可能更貼近純粹對藝術的
喜歡,所以就這樣自然地靠近了。
從小劇場輾轉到模特兒,懵懂間踏入娛樂圈,我走到了人生一個最顯著的交叉口。像我這
樣典型台灣教育體制長成的大學畢業生,好像沒有太多機會能正視自己的興趣。所有的喜
好都需要一點時間培養,我猜只有「非常幸運的人」會無意間接觸到一些事物,就立刻被
勾起濃濃的使命與決心,但大多數人恐怕像我一樣,一開始接觸到新東西,多少覺得有點
意思,但天分又不足以支撐到能很快嘗到甜頭。這時,如果身上還背負著原本的人生目標
與計畫,大概一下就打退堂鼓了。
剛開始演戲,不知道要做角色功課,不知道要找每句台詞的動機,不知道如何一邊說話一
邊動作,技術層面更不知道要自己找光、動作要連戲、情緒該如何隨喚隨到……我拖延了
一些時間,最後抱著忐忑的心飛往英國倫敦,決心好好學習如何做個演員。
我非常確定演戲這件事是需要學習的,至於究竟要不要成為演員,恐怕也得學了再決定吧
。那是二十多歲的我,給自己的第一個餘地。
放過自己留一點餘地
回國後,繼續往銀幕和劇場發展,只要有演出機會就毫不考慮地參與。在這大約五年的時
間,因為到處拍戲巡演,我漸漸學會把工作融入生活、生活融入工作。不再焦慮工作表現
,不是認為自己完全上手,是在英國的那短短一年裡,我學會尊重戲劇藝術的本質,學習
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自己。演員的唯一工具就是自己的身體,演
戲就是在操作自己的身體來呈現一個角色。但是身體有時無法精準地被大腦控制,經驗不
足會力不從心,最典型的就是情緒不夠到位。而且戲劇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尤其當演
藝圈裡商業價值主導大權,演員們就常常暴露在非健全的標準下成了被批評的活靶。如果
對自己以及表演藝術沒有健全的認知,一不小心就遍體鱗傷。不要說做演員不成,連做個
簡簡單單的人都可能失去信心。遇上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等待久了,還會懷疑是不是
自己真的太差,所以沒有人找。
老實說,演員在影像工作的成果上能掌握的比重很低,把自己的部分演好,劇本該怎麼寫
、之後會被怎麼剪輯,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繞了一圈,只能做好自己,然後任人安排揀
選,揀選的標準依據主觀感受,主事者只要覺得不適合,通常演員也沒有為自己爭取的機
會。因此,演員的畢生終極功課,應該是學習如何放過自己。縱使自己的選擇要自己負責
,選擇的「結果」也是沒有時間點的──今天看到的結果是壞的,也許明天是另一個面貌
。就算偶爾迷惘懷疑,也要記著放過自己,為自己選擇的結果留一點餘地。
村上春樹說自己是一個還在「發展中的作家」,還留有發展餘地,還留有(近乎)無限的
「伸縮」餘地。我想這套用在演員身上也是一樣的。只是對我個人來說,那片餘地裡的我
,演員只會是其中的一種身分,她還必須同時是生活家、創造者,更是「自己」。而「自
己」這個主題,將永遠在變化,無窮無盡沒有終結。我或許可以說,我是幸運地選擇走上
演員這條路,在自己的餘地裡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