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天的五個資糧

作者: DavisC (大言希聲)   2014-11-02 16:09:46
回天的五個資糧:德性、戒律、心念、火候、愿行
活佛老師慈悲
  三天主考慈訓:手提考試卷,一篇又一篇,先把品格驗,再把功德添,禮節誠敬獻,
火候煉周全,若有瞋意念,即墜入魔圈,或是勢利眼,慢上罪欺天,修道憑金線,啟後承
上焉,若逞己能辦,有錢反遭愆,犯者速檢點,否則勾出盤。修道課程:品格、功德、火
候、禮節--修道品格驗當先,再培功德立志前,火候煉足性光現,博文約禮法聖賢。師
尊叮嚀慈語第3條:「將來的成就,不在道場的大小,也不在佛堂廟宇的多寡,更不在信
眾人數的比較,而看修道人是否真修實煉、護守愿戒、無貪無妄、不爭不辯、心性圓融的
工夫、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德性篇
  德性,是修身的根本。身口意三業要清淨。化性,可以隨圓就方;反省,可以終身寡
過。末後修道,以德性為重。只有無畏、無私、無相奉獻的功德,包容忍辱謙讓的格局胸
襟,才能化劫息考。
  仁者無敵,一個人若有才而無德,便會遭來別人的嫉妒;如果能力強,德行就要愈齊
全。(周公之才使驕且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癢要自己抓
,好要人家誇)
  道是本來面目,德是當然的行為。你要學習率性而行,把當然的行為做出來。
  禮貌是一個人修養的指標,涉及一個人的德性,也表現道的親切與尊貴。所以初步的
功夫,要做到「非禮勿視」,道德經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修道要有寬大的心,要學彌勒的心,多包容他人。不管你居於什麼職位,都要素位而
行,本著一顆真誠的心,只問耕耘,去付出,去感動、感化他人。
  做人不可虛假,就算短時間別人看不出來,時間久了,早晚會被看穿,所以不要自欺
欺人。
  德性是誠於中、形於外的表現。(富潤屋德潤身,睟面盎背)
  我們要「養德」,雖然「有德者必有言」,德高望重可以一言九鼎,但德不在於口說
--德性的好壞,是要讓人去感受、潛移默化的。(玉在山草木潤,淵生珠崖不枯)
二、戒律篇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以戒為師,不致放逸,持戒可以渡毀犯瞋忿。當下就是道,
盡心就有道。要修道,就要圓滿人道(綱常倫理)。修道六字銘--改毛病,去脾氣。
  戒律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是用來批評前賢、要求後學的。佛規乃是天戒律,不遵焉
能故家歸。
  莫現乎隱,莫顯乎微,君子慎其獨也。十五條佛規,從「尊敬仙佛」到「謹言慎行」
,觀念態度是一貫的。
  (01尊敬仙佛02遵前提後03齋莊中正04循規蹈矩05責任負起06重聖輕凡07謙恭和藹08
勿棄聖訓09莫?形相10手續必清11出告反面12不亂系統13愛惜公物14活潑應事15謹言慎行)
  道德經云: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也。
  修道是要逆修的,故要重返道的本來面目,必須先從守禮開始。(不肯守佛規,身段
不能低下,便不算修行)
三、心念篇
  師尊叮嚀慈語第82條:「末後了,一切真偽善惡與好壞,已漸次顯現,這可不是上天
出考題,而是修道人的心態有了偏差和失落,皆因道名道權道勢的看不破,和人事紛爭所
引起的,此即是魔由心生、考由自招的由來,所以修道可千萬要慎心念於隱微啊!」
  聽不順耳、看不順眼,心中打「結」,跟人有了過「節」,如不加處理化解,便會生
成災「劫」。當你有心結時,如何打開?打破執著,拋開舊思維舊習慣。
  修道修心,你的心修了嗎?一念動即是輪迴種,一念靜乃成金剛身。一念善即是天堂
,一念惡即是地獄。要懂得轉念,念轉命運轉。
  步聖途而非貪凡福,修天爵而不求來世福。昇降關鍵,要堅持到底。坦蕩、平常的心
,才能隨遇而安。常保初衷,成道有餘。拋開推拖、怠慢的心。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什麼人家可以走得很好,而我卻重心一直都不很穩?
  是哪裡生病了?修道不是講要「轉念」嗎?道理都聽那麼多了,會不會轉?
  心過於忿懥、恐懼、好惡、憂患,都沒辦法得其正!你修道修得愁眉苦臉,什麼原因?
  修道修到最後,腦袋裡不裝道理,只裝一些是是非非?身為前面的人,你腦袋裝著某
人怎樣啊!某人要改進啊!那是最可悲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解鈴還須繫鈴人,心中的障礙須自己去突破,當你聽了許多是非、毀謗之後,你還是
要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護持道場,道場需要我。
四、火候篇
  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容易相處也容易。人意我意常會衝突,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王鳳儀:姑娘道性如綿,媳婦道性如水,婆婆道性如灰。(萬念俱灰)
  在外與別人相處不難,內在與自己良心相處,卻不容易了。為什麼?
  怎樣才叫做隨遇而安?不論你們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哪個工作崗位,都要各安其
分,也就是守你的本分,不要有不平的心。(要學天平水平)
  火中栽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佛印對蘇東坡開示八風: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南陽國師對魚朝恩開示無明:國
奴何敢問佛法!
  一把無明火,燒毀萬里功德林。
五、愿行篇
  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愿當先。心發則眾生可渡,愿立則佛道堪成。
  以佛愿為己愿,以師愿為徒愿。立愿了愿,盡心了愿。了愿才能了苦,了苦就能了罪。
  當愿力沒有時,業力就現前;當業力現前時,愿力可挽救。
  辦道盡心,何謂盡心?心是否在眾生身上?心能和道契合嗎?你們對道盡了幾分心。
渡人、講課、辦事就是盡心嗎?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真正用心。
  師母說:一天花兩個小時在聖事上,保證你能回天。修道歷程從發心道可惜。
  現在不好過的,懺悔立愿了愿-還人家(歡喜甘願、多做善事)現在好過的,感恩立
愿了愿-存一點(無相布施)只問耕耘莫問收穫(怨天尤人、我做夠了沒、為何我做了這
麼多老天還要折磨我?)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穫、因果鐵律(凡走過的必
留下痕跡,老天自會撥轉。明裡去暗中來。濟公說:老天給你們的考驗,你們一定可以承
擔,但不能逃避!)
  永遠要感恩,時時要知足。聖凡兼顧是修法,重聖輕凡才是愿立。
  (開始時第一顧巴肚,第二顧佛祖;以後你若顧佛祖,佛祖就顧你的巴肚。)
  愿不能了,難把鄉還,愿大力大。但願大家都能憑原心說話、憑原心做事,最後都能
--了愿還鄉!
全文請點閱:
http://xian-fo-ci-yu.blogspot.tw/2012/05/blog-post.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