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10-27 18:27:39標題: 美不排除再對俄擴大制裁 籲歐洲跟進
新聞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729688
自由時報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
川普:除非烏俄能達成和平協議 不會浪費時間見普廷
隨著俄羅斯總統普廷持續拖延結束對烏克蘭的戰爭,美國總統川普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表明除非烏俄能達成和平協議,否則不會再與普廷會面。不僅如此,川普還可能對俄國銀
行和石油基礎設施實施更多制裁,也願意支持聯邦參議院的對俄制裁法案,同時希望歐洲
合作擴大施壓莫斯科。
支持歐盟用凍結俄資產 為烏買美軍備
「路透」廿六日引述一名美國官員和另一名知情人士報導,如果普廷繼續以拖待變,川普
政府已準備好對俄國經濟的關鍵領域,實施更多制裁。美國官員也告訴歐洲政府,華府支
持歐盟使用凍結的俄國國有資產,為烏克蘭採購美國武器,並已針對利用存放於美國的俄
國資產支持烏國,展開初步內部對話。雖然不清楚華府是否會在短期內採取這些措施,但
此舉表明川普政府已有一套完善工具,可進一步對俄擴大制裁。
川普坦承,試圖結束烏俄長達三年多的戰爭,比他預想的困難許多。川普廿五日在飛往亞
洲途中停留卡達杜哈時表示,除非烏俄有可能達成和平協議,否則他不會再與普廷會面,
「我不會浪費時間」。在歐洲國家期盼美國對俄國施加更大壓力的情況下,川普也希望看
到歐洲國家對俄國採取重大措施,例如額外制裁或關稅。
據了解,美國準備採取的額外制裁措施,係針對俄國銀行業及用於將石油輸送到市場的基
礎設施。烏克蘭官員近日提出的可能措施,包括將所有俄國銀行與全球美元體系隔離,但
不清楚美方是否認真考慮烏方請求。部分美國參議員則試圖重新推動一項長期擱置的跨黨
派制裁法案,一名瞭解政府內部動態的人士表示,此前態度猶疑的川普,如今願意支持該
法案。
俄稱可攜核彈頭核動力飛彈 測試成功
另一方面,克里姆林宮廿六日指出,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已向總統
普廷稟報,成功測試一款可攜帶核彈頭的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名為9M370海燕式飛彈(
9M370 Burevestnik,北約代號SSC-X-9 Skyfall)。在本月廿一日的測試中,該飛彈飛行
一.四萬公里,飛行時間約十五小時。克宮聲稱,該款飛彈具有幾乎無限的射程,以及難
以預測的飛行路徑,現有及未來的飛彈防禦系統均無法阻擋。
普廷在與負責烏戰的將領會晤的指揮所表示,「這是一款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沒有的獨特武
器」,並透露曾被俄國部分專家告知該武器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如今「關鍵測試」已完成
。他告訴格拉西莫夫,俄軍須釐清該型武器的技術與軍事分類,並籌備部署該型武器所需
的基礎設施。
───────────────────────────────────────
澤倫斯基私下曝:烏克蘭準備再戰3年 波蘭警告俄「願打到底」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25086
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烏克蘭最堅定的盟友之一、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透露,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已準備好再抵抗俄羅斯的入侵數年之久。根據《烏克蘭真理報》引述圖斯克接受英國《週
日泰晤士報》的專訪,他同時也向西方世界發出嚴厲警告,絕不能因俄國經濟困頓而自滿
,因為克里姆林宮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準備好戰鬥到底」。
圖斯克在專訪中,引述了上週四(23日)與澤倫斯基的對話內容。他表示:「我毫不懷疑
烏克蘭將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活下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將看到多少犧牲者。總統
澤倫斯基告訴我,他希望戰爭不會持續10年,但烏克蘭已準備好再戰2至3年。」
報導指出,圖斯克也提到,烏克蘭方面擔憂,如果戰爭持續超過數年,將對其國內人口與
經濟,造成難以承受的長期衝擊。
儘管俄羅斯因全面入侵而遭受的經濟制裁,已使其自身經濟陷入困境,但圖斯克對此提出
了極為清醒的分析。他警告:「俄羅斯人在經濟上確實陷入了很深的麻煩。」
「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說我們正在贏?完全不是。」圖斯克直言:「他們相對於西方
,特別是歐洲,有一個巨大優勢:他們準備好戰鬥…」他認為,內部的動盪只會讓克里姆
林宮領導人普廷變得更具侵略性。
籲歐洲團結 不向普廷示弱
作為烏克蘭在歐盟內部最堅定的支持者,圖斯克也藉此專訪,再次呼籲歐洲的團結。他先
前曾明確表示,任何人都無權向澤倫斯基總統施壓,要求其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做出領土
讓步。
他強調,唯有持續團結,歐洲才能在這場意志對決中不被拖垮,並將持續抵抗普廷的侵略
,視為當前歐洲不可動搖的核心任務。
───────────────────────────────────────
俄核動力「海燕」導彈完成測試 普京讚獨一無二
https://is.gd/pueg3h
【明報專訊】
克里姆林宮周日(26日)發表新聞稿,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配備核動力裝置、可攜載核
彈頭的巡航導彈「海燕」(Burevestnik,按俄官媒中譯,俄語本意為風暴海燕)已完成
測試,儘管投入實戰仍需大量工作,但核動力導彈是俄羅斯獨一無二的軍事產品,其他國
家都沒有。
外媒此前估計,俄軍是在巴倫支海新地島的潘科沃導彈發射場測試「海燕」。俄軍參謀總
長格拉西莫夫向普京匯報稱,「海燕」最新一次測試在10月21日進行,在空中逗留約15小
時,飛行距離長達1.4萬公里,而且這不是其極限。他宣稱「海燕」已展現出規避導彈防
禦系統的能力。普京2018年首次披露俄軍正研製核動力導彈,俄國官方此前宣稱,因「海
燕」以核動力推進,故理論上對今後導彈防禦系統來說是形同無限射程,而且其飛行路徑
難以預測,堪稱「無敵」。
朝鮮外務相赴俄 料商金正恩訪問
一些西方專家質疑「海燕」的戰略價值,主張該導彈不會為莫斯科增加任何原本沒有的戰
力,而且飛行時可能會大量排放輻射。惟今次測試後,挪威官方暫未探測到任何輻射異常
。
另外,朝鮮外務相崔善姬昨日起一連3日訪問俄羅斯,預計會商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
的訪俄計劃。她之後還會訪問白俄羅斯,但行程細節尚未公布。
(俄羅斯衛星網、路透社、韓聯社)
───────────────────────────────────────
西方14國就烏克蘭問題發表聯合聲明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204661
鉅亨網 編譯鍾詠翔
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周六(25 日)發布了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聯合聲明。烏克蘭聯合加拿大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 14 國,以及歐盟和歐洲理事會等 17 方共同發表聲明。
聲明稱,各方渴望烏克蘭享有公正、持久的和平。各方堅決支持立即停火,並以現有接觸
線為談判起點。各方始終堅持國際邊界不得以武力改變的原則。
聲明稱,各方正在制定措施,充分利用俄羅斯已凍結的主權資產,來確保烏克蘭獲得所需
資源。
───────────────────────────────────────
分析:特朗普放下胡蘿蔔,轉而在烏克蘭問題上對普京舉起大棒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62ex002j58o/trad
史蒂夫.羅森伯格(Steve Rosenberg)
BBC俄羅斯事務編輯
一週前,我有一種強烈的既視感,彷彿陷入《土撥鼠之日》(俄語稱 Dyen Surka)那樣
的循環。
當美國揚言要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以向莫斯科施壓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
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結果是宣布兩人將在布達佩斯舉行一場美俄峰會。
去年八月,在美方威脅對俄採取更多制裁的背景下,普京與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維特科
夫(Steve Witkoff)會晤,結果類似——宣布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
真是似曾相識。
不過,這回的「土撥鼠之日」似乎結束了。
阿拉斯加會晤確實舉行了,但準備不足、成果有限。
但布達佩斯峰會取消了。或者說,它幾乎還來不及「啟動」,就被特朗普總統又取消了。
「感覺我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特朗普告訴記者。
但事情不止於此。
此前,特朗普並未兌現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的威脅,而是在與克里姆林宮打交道時,寧
願以「胡蘿蔔」代替「大棒」。
如今,他暫時收起了胡蘿蔔。
他對俄羅斯兩家主要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實
施制裁。
這些措施不太可能迫使普京在戰爭問題上讓步,但反映出特朗普對克里姆林宮拒絕妥協、
拒不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挫敗感。
而俄羅斯人,向來不吃「大棒」這一套。
週四,普京告訴記者,美國新制裁是「不友好的行為」,是試圖對俄施壓的手段。他說:
「但任何有自尊的國家、任何有自尊的人民,都不會在壓力下作出決定。」
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則用詞更為激烈。
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美國是我們的敵人,那個多嘴的『和事佬』如今已完全走上與俄
羅斯開戰的道路。這些決定,就是對俄羅斯的宣戰行為。」
週四早上的《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Moskovsky Komsomolets)雖然語氣沒那麼激烈,
但也頗為不客氣,批評「我們主要談判夥伴的任性與反覆無常」。
那麼,這次到底有何不同?
與先前急於推動第二場峰會不同,這次特朗普明顯更謹慎。
他曾指派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
)接觸,為峰會鋪路,以確定是否值得親赴布達佩斯。
很快可見這並沒什麼意義。當前舉行新一輪峰會,幾乎不可能帶來突破。
俄羅斯強烈反對特朗普提出凍結現有戰線的構想。
克里姆林宮決心至少要完全控制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目前俄軍已奪取並佔領了其
中大部分。
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拒絕將仍在烏方控制下的地區交出。
莫斯科原本樂見第二場美俄峰會。
第一次的阿拉斯加會晤,對克里姆林宮而言是一次外交與政治上的勝利。普京在安克雷奇
獲得紅毯迎接,象徵俄羅斯重返國際舞台,也凸顯西方孤立莫斯科的努力已然失敗。
過去一週,俄羅斯官媒熱議在歐洲舉行「特朗普—普京峰會」的想法,但這場會議將不包
括歐盟。俄羅斯評論員更形容,原定的布達佩斯會晤是對布魯塞爾的一記耳光。
不過,即便真能舉行,俄羅斯輿論也普遍不相信它能帶來莫斯科想要的結果。
部分俄羅斯報紙呼籲軍方繼續戰鬥。
《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昨日寫道:「莫斯科沒有任何理由同意停火。」
這並不意味克里姆林宮不想要和平——它想,但只接受「按照自己的條件」的和平。而眼
下,這些條件對基輔和華盛頓都不可接受。
這些條件不只關乎領土。莫斯科要求解決所謂烏克蘭戰爭的「根本原因」——一個模糊且
涵蓋廣泛的說法,實際上是要求北約停止東擴。
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仍懷有讓烏克蘭重新回到其勢力範圍的目標。
特朗普是否準備進一步加大對俄壓力?
或許會。
但也不排除有那麼一天,我們又會醒來,發現自己重新陷入「土撥鼠之日」。
《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在布達佩斯峰會宣布後曾評論道:「在前往布達佩斯的幾週裡,
特朗普會被歐洲的電話與訪問拉走。然後普京又會把他拉回我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