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川普將訪大馬日韓 亞洲政策充滿變數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10-21 18:12:35
標題: 川普將訪大馬日韓 亞洲政策充滿變數
新聞來源: https://www.rti.org.tw/news?uid=3&pid=171004
新聞引據:美聯社
撰稿編輯:鄭景懋 (央廣)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將啟程訪問亞洲,他希望在這趟亞洲行能夠幫助他解決那
些他無法犯下錯誤的重大議題。
這趟出訪攸關全球經濟,取決於他能否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中緩和貿易緊張。
任何失誤都可能對已經受川普激進關稅、政府裁員和政治邊緣政策困擾的美國產業帶來衝
擊。
川普的亞洲行充滿謎團,白宮尚未公布他的大部分行程。川普20日表示,他計畫前往主辦
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的馬來西亞,隨後前往日本,屆時他將試圖敲定外國投資。
川普也將訪問南韓,處理更多貿易議題,並且預計與習近平會面。北京尚未證實川習會,
美中雙方近期也互相威脅實施關稅與出口管制。
川普19日在空軍一號上表示:「我與中國習主席的關係非常好。」川普也提議調降關稅,
但「他們也必須給我們一些東西」,包含購買美國大豆、減少芬太尼原料出口,並終止對
稀土礦產的限制。
川普20日也更有信心地表示:「我認為我們最終將與中國達成一項美好的協議」,「這對
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川普2.0首訪亞洲 政策充滿不確定性
距離川普啟程出訪只剩下幾天的時間,對於一位喜歡讓人們猜測他下一步的總統來說,川
普的模糊性也達到不尋常的程度。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
(Bonnie Glaser)表示:「整趟出訪似乎從一開始就充滿不確定性。」
這是川普重返白宮後的首次亞洲行。儘管他曾在白宮接待亞洲各國領袖,但他並未與亞洲
建立起跟其他州一樣的基礎性關係。
白宮發言人凱利(Anna Kelly)回應有關川普形成的一連串問題,表示他「將在亞洲參加會
議與活動,將為我們國家達成許多重大協議」,她也補充說:「拭目以待!」
川普對亞洲的策略著重於利用關稅來調整他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這讓依賴美國市場的
國家感到不安。此外,川普與習近平的會晤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認為兩位領導人的爭執
可能導致國際經濟陷入混亂。
葛來儀預測:「有些人會感激他出席峰會,但我認為這不足以平息這個區域普遍存在的疑
慮。」
川普自第一任期以來就縮減了外交政策團隊的規模,放棄了國家安全會議典型的顧問陣容
,而是使用一群核心的忠誠者。
曾在前總統拜登任內負責中國政策杜如松(Rush Doshi)說:「白宮沒有太多工作人員來做
這類工作」,「這一切都讓我們陷入了未知的領域」。
曾在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的國安會任職、澳洲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USSC)執
行長葛林(Michael Green)表示,川普目前還沒有明確的亞洲戰略。
葛林說:「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他如何處理這一切。」
其他人也認為,川普的策略正在發揮成效。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國際經濟事務研究員金凡中(Anthony
Kim)表示,日本和南韓希望與川普政府合作,鞏固夥伴關係。
他們傳達的訊息一直是「讓我們坐下來,討論達成協議的相關細節」。
川普訪大馬 強調泰柬和平努力
馬來西亞將主持東南亞國協峰會,川普在第一屆任期時只出席一次,甚至在疫情期間缺席
了線上舉行的峰會。
但今年的峰會提供了一次機會,來強調川普的和平努力,川普已將和平努力當作他外交政
策的核心。
泰國和柬埔寨今年夏天在爭議性邊境地區發生衝突,川普曾威脅,如果兩國不停止戰鬥,
他將暫停與這兩個國家達成貿易協議。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表示:「他們願意共同努力進行談判,避免進一步的經濟損失。」
馬來西亞和美國一直在努力擴大停火協議。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表示,川普「期待」峰會上
簽署協議。
川普訪日 預料會晤高市早苗
川普的下一站是日本。華盛頓和東京在今年稍早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其中包括承諾向美
國投資5,500億美元。
日本正處於政權轉換的時刻,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預料將在今天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
相。
高市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門生。川普在第一屆任期時與安倍關係密切,葛林說,高市
「有潛力扮演這個角色」。
葛林認為,與川普合作,並讓他致力於美國的聯盟「需要一定程度的互動與信任,這是目
前亞洲領導人所缺少的」。
南韓APEC峰會 聚焦川習會
川普亞洲行的高潮將可能發生在南韓。南韓將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川普說屆時他將與
習近平會面。
美中關係在最近幾週陷入緊張,尤其是中國宣布管制稀土礦產的出口。川普則威脅以高額
關稅進行報復,他也承認這些關稅是無法持續的。
前拜登顧問杜如松表示,川普與習近平的會晤可能出現3種結果:「達成協議、無協議或
災難」。
杜如松表示,川普在北京限制稀土磁鐵的出口後,在先前宣布的關稅上做出讓步,這讓中
國受到鼓舞。
杜如松說:「中國人覺得他們掌握了川普總統的底細」,他們認為,「如果他們繼續推進
,他就會屈服。」
川普20日表示,自他上任以來,中國一直「非常尊重我們」。他說:「我可以用很多其他
方式威脅他們」,但「我希望對中國好一點」。
另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川普與南韓的貿易談判。南韓正面臨美國的關稅,可能會損害其
汽車產業。然而,對川普提出設立一個類似日本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要求,首爾猶豫
不決。
曾擔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超過20年、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談判有一些動能」,「但我不想誇大其辭,因為關於這個基金存在一些
根本分歧,有待解決。」(編輯:宋皖媛)
───────────────────────────────────────
川普亞洲行受矚目 攸關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前景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0210277.aspx
中央社 綜合華盛頓外電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本週末啟程前往亞洲,將訪問馬來西亞、日本,並可能在韓國進行「川
習會」。他與日本首位女首相的互動、關稅爭鋒下美中如何碰撞,都是此行焦點。
美聯社報導,此行成敗攸關全球經濟的未來,關鍵就在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預期
的會晤時,能否緩解雙邊貿易緊張。若有差池,恐怕會對已因川普激進關稅政策、政府裁
員和政治邊緣策略而受到衝擊的美國各行各業,再次投下震撼彈。
外界對此行充滿揣測,白宮遲未正式公布大部分行程。川普昨天表示,他計劃前往馬來西
亞出席一場區域高峰會,之後轉往日本,爭取更多外來投資。
川普也將訪問韓國,繼續推動雙邊貿易事宜,並且預計與習近平會面。不過北京尚未證實
這場雙邊會談,兩國領袖近期相互威脅加徵關稅和祭出出口管制。
●不確定的旅程
這將是川普第2任期以來首度訪問亞洲。距離啟程只剩幾天,即便川普習慣賣關子,行程
安排如此諱莫如深實屬罕見。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印太
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整個行程似乎從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不確定」

川普的亞洲政策主軸在於透過關稅調整其口中「不公平」的貿易行為,這讓仰賴美國龐大
出口市場的亞洲國家陷入不安。外界也憂心,若川普與習近平有所嫌隙,恐對國際經濟帶
來重大衝擊。
葛來儀預測:「亞洲國家會有點感謝他親自到訪,但是我不認為這足以消除區域內普遍的
疑慮。」
這位共和黨總統自從第一任期以來就已縮編外交政策團隊,捨棄國家安全會議(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固有的大批顧問團隊,改由一群核心親信取而代之。
前總統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表示:「白宮能處理這
類業務的幕僚不多…這都讓我們進入未知領域。」
●化解泰柬邊界問題
川普將出席馬來西亞主辦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高峰會。今夏泰國與柬埔寨在爭議
邊界爆發小規模衝突,馬來西亞和美國都一直在致力於確保擴大停火。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透露,川普「期待」能在峰會期間簽署相關協議。
●日本
川普下一站將前往日本。美日兩國今年稍早已達成貿易協議,日本承諾對美國投資5500億
美元。
東京政壇正值過渡,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今天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被外界視為前首
相安倍晉三路線繼承者,而川普第一任期內與安倍互動友好。
曾任職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會議、現任澳洲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United
States Studies Centre)執行長的葛林(Michael Green)認為,高市「也具有扮演這種
角色的潛力」。
葛林指出,與川普合作、讓他信守盟約「需要高度互動和互信,這是目前亞洲領袖所欠缺
的」。
●中國
川普亞洲行的高潮可能落在主辦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的韓國。川普已
經表示將在當地會晤習近平。
美中緊張關係近幾週來急遽升高,特別是中國宣布限制稀土出口、川普威脅不惜祭出連他
自己也承認「非長久之計」的高關稅予以反制。
杜如松指出,川習會可能有3種結果:達成協議、沒有協議,或是一場災難。他表示,川
普於因應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時在關稅措施上讓步,這助長北京氣勢。
他說:「中國認為他們已經摸清川普的底牌,他們相信只要施壓,川普就會屈服。」
●韓國
另一懸而未決議題是川普與韓國的貿易談判,美國關稅可能削弱韓國汽車產業。不過,首
爾對川普所提的類似日本、規模達3500億美元投資要求持保留態度。(編譯:何宏儒)
───────────────────────────────────────
杜如松看川普亞洲行:他與習近平會面只有三種結果,成交、破局、或者災難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75371
風傳媒 李忠謙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本週末將展開他重返白宮後的首次亞洲行,這不僅是一次
環繞地球的外交長征,更是一場押上全球經濟未來、牽動地緣政治格局的「川普式」豪賭
。從馬來西亞的東協峰會、與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磨合,再到韓國APEC峰會與習近平的
會晤,川普激進的關稅政策與中國強硬的出口管制將如何碰撞、美中關係的未來是戰是和
,則是這趟旅程最受矚目的焦點。包括葛來儀與杜如松等美中關係專家,都難以拿捏這次
川習會究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美中貿易戰的陰雲密布,早讓全球產業鏈備感寒意,因此川普與習近平的每一次互動,都
可能引發市場的劇烈震盪。而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之外,從中東脆弱的停火線、烏克蘭陷入
相持戰的壕溝、再到台海的敏感局勢,無數雙眼睛正緊盯著川普,試圖從他每一個不可預
測的舉動中,窺探自身未來的命運。美聯社指出,川普自一月重返執政以來,其「即興交
易」的外交策略毀譽參半,如今他將這套混合著威嚇、利誘與高度不確定性的劇本帶到了
亞洲,但亞洲對他而言也是一個關係既不深厚、疑慮卻又最為普遍的地區。
一趟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
「整趟旅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感。」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亞洲計畫主
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如此形容。的確,即便出發在即,白宮對川普的具體行程依
然三緘其口,官方僅模糊地表示總統將「參與亞洲的會議和活動,為我們國家帶來許多偉
大的交易」,並故作懸念地要媒體「敬請期待」!
川普此行共有三個重點,首先是在馬來西亞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川普第
一任期對東協興趣缺缺,疫情期間甚至連線上會議都懶得參加,但東南亞如今可能成為他
展示「和平締造者」形象的舞台。包括泰國與柬埔寨因邊界爭端爆發衝突,川普以貿易協
議為籌碼進行威脅,迫使雙方重回談判桌,馬來西亞正居中協調,期待能在峰會上達成擴
大停火的協議,而川普顯然「期待」能親自見證簽署。
其次是到日本拜會即將上任的新首相高市早苗,高市被視為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門徒,
而安倍正是亞洲少數能與川普建立起緊密私人關係的領導人。在川普政府與東京達成貿易
協議,換取日本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之後,如何與鷹派色彩濃厚、同樣強調日本利益
的高市建立互信,將是此行的關鍵看點。
最後的高潮戲碼則是韓國,川普將在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與習近平展開
重回白宮後的首場會談。由於美中近幾週的緊張關係急劇升高,從中國宣布管制稀土出口
、到川普威脅祭出「不可持續」的報復性關稅,雙方幾乎是在極限施壓的邊緣遊走,市場
無不高度關注川習兩人會怎麼打這場貿易戰。曾在拜登政府負責中國政策的杜如松(Rush
Doshi)指出,由於川普政府的國安會團隊大幅縮水,幾乎沒有足夠的幕僚來執行傳統的
政策規劃,「這也讓我們進入了未知的領域」。
美中攤牌:一場「成交、破局或災難」的會晤
川普在從佛州回到華府的空軍一號上強調「我與中國的習主席關係非常好」,但他隨即話
鋒一轉,表示「但他們也必須給我們一些東西」。川普開出的價碼清單,與先前媒體披露
的高度一致:恢復採購美國大豆、遏止芬太尼(Fentanyl)原料外流、停止對稀土礦物的
出口限制、還有台灣。這份清單主要圍繞著美國國內的具體利益:芬太尼攸關公衛與社會
安定、大豆牽動農業州的核心票倉、稀土則扼住了高科技製造業的咽喉。對於台灣,川普
則繼續保持低調,不願意透露他怎麼看待習近平可能要求控制台灣。
儘管川普口中充滿信心,聲稱「我認為我們最終將與中國達成一項了不起的協議」、「這
對全世界都將是美妙的」,但專家們卻不敢如此樂觀。杜如松就悲觀預測,川習會只有三
種可能的結果:「成交(deal)、破局(no deal)或者一場災難(disaster)。」他認
為中國方面感覺他們已經「抓住了川普的把柄」,因為當北京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反時,川
普最終選擇讓步。這讓北京相信,只要他們在關鍵供應鏈上採取強硬姿態,川普最終會為
了避免經濟衝擊而退縮,「他們覺得只要施壓,他就會屈服」。
盟友的焦慮:在日本與韓國的未竟之業
在川習會的巨大陰影下,川普的日、韓之行同樣充滿挑戰。這兩個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
友,正以極為複雜的心情迎接這位難以預測的總統。一方面,他們樂見川普親自到訪,展
現對區域的重視,但日韓兩國更擔心自己成為美中「偉大交易」下的犧牲品。雪梨大學美
國研究中心主任、前布希政府國安會官員邁可·格林(Michael Green)直言,川普政府
至今沒有清晰的亞洲戰略,「每個人都在等著看他最終會如何處理這一切。」
在日本,即將上任的高市早苗能否複製安倍晉三的「成功經驗」,與川普建立起私人信任
,將是穩定美日同盟的關鍵。格林指出,「與川普合作並讓他維持對美國聯盟的承諾,需
要一種目前亞洲領導人都不具備的互動與信任水準。」在韓國,問題則更為棘手。川普同
樣要求首爾設立一個類似日本的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以換取美國在汽車關稅上的讓步。
但韓國對此反應冷淡,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曾在美國貿易代表署服務超過二十年的談判專家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
雖然談判仍在進行,但雙方在基金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她坦言儘管重大談判總是拖到
最後一刻,但這次「空中有太多的球在飛了」。日韓兩國的焦慮,也凸顯了川普「美國優
先」政策對傳統盟邦體系的衝擊。當聯盟的基礎從共享價值轉變為赤裸裸的利益交換時,
信任便成了最稀缺的商品。這種不確定性,讓亞太地區的國家在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
力時,感到更加無所適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