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09-08 11:48:36標題: 俄810架無人機空襲烏至少3死 烏政府大樓首遇襲
新聞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63/8989870
聯合報 編譯羅方妤/綜合報導
美國CNN報導,俄羅斯七日徹夜空襲烏克蘭,共發射八百一十架無人機、四枚彈道飛彈
和九枚巡弋飛彈,是俄烏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並首次襲擊烏國政府大樓。
烏克蘭首都基輔空襲警報七日持續了十一小時,多棟住宅大樓遭無人機襲擊,造成至少一
名嬰兒等三人死亡,至少廿人受傷。
烏克蘭空軍表示,大多數無人機被防空系統擊落,但仍有五十四架無人機和九枚飛彈擊中
烏克蘭各地目標。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這次襲擊「卑鄙無恥」,並表示「真正的外交對話早就該展開,現
在發生這樣的殺戮是蓄意犯罪,延長戰爭。世界可以讓克里姆林宮的罪犯停止殺戮,我們
需要的只是政治意願」。
烏克蘭總理尤莉亞.思維里登科稱這是一場「大規模空襲」,她表示,聶伯城、克列緬丘
格、敖德薩以及基輔等烏克蘭各城市均遭空襲。思維里登科說,基輔的總理辦公室和一些
政府部會所在大樓也遭襲擊。她表示:「政府大樓、其屋頂和高樓層首次因敵軍攻擊受損
。救難人員撲滅了火勢,我很感謝他們的努力。」
CNN指出,遇襲政府大樓位於基輔的政府大樓區,緊鄰國會且接近總統辦公室。
除了政府大樓遇襲,還有多棟住宅大樓遭無人機破壞。基輔軍事管理局局長特卡欽科表示
,救難隊員在基輔西部斯維亞托申斯基區一棟大樓廢墟發現罹難嬰兒遺體。基輔市長克里
契科表示,罹難嬰兒年僅一歲,還有一名年輕女子喪生。
現場畫面顯示,多棟大樓側面被炸出大洞,消防人員正在現場執勤。
路透報導,波蘭軍方說,由於俄軍空襲鄰近波蘭邊境的烏克蘭西部地區,波蘭和盟軍戰機
七日上午升空確保波蘭領空安全。
波蘭作戰司令部在社群媒體X貼文表示:「波蘭和盟軍戰機正在我們的領空內作業,地面
防空系統和雷達偵察系統已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俄羅斯國防部稱,這次襲擊目標是烏克蘭軍事工業複合體和交通基礎設施相關地點,包括
武器和軍事裝備倉庫、軍用機場以及遠程無人機的儲存和發射場所。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法國總統馬克宏等歐洲領袖相繼譴責俄國。
───────────────────────────────────────
烏遭大空襲!川普擬對俄祭第2階段制裁 澤倫斯基批1事「讓普亭得逞」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63/8990067
聯合報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
俄羅斯7日徹夜空襲烏克蘭,創下俄烏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美國總統川普當日表態,
已經準備好對俄羅斯祭出第二階段制裁。另一方面,澤倫斯基日前受訪,暗批川普「讓普
亭得逞」。
俄軍7日對烏克蘭發射810架無人機、4枚彈道飛彈和9枚巡弋飛彈,並首度襲擊烏國政府大
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7日於紐約出席美網公開賽,被問及是否準備對俄
羅斯展開第二階段制裁,川普正面回覆:「沒錯。」
另一方面,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5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節目This Week
訪問於7日播出,他談及美俄領袖在阿拉斯加會談表示,「很遺憾烏克蘭沒有參與,我認
為川普給了普亭想要的,普亭一直非常想見到川普,美國的總統,很遺憾普亭得逞」。
澤倫斯基也強調,應該加大對普亭的施壓力道,尤其需要美國的壓力。
對於烏俄談判,澤倫斯基提到普亭開出會談條件是在「和美國玩遊戲」,要求澤倫斯基到
莫斯科是「拖延會面」。
不過澤倫斯基並未排除雙邊或三邊會晤可能性,前提是不能在俄羅斯領土。
至於烏克蘭長久以來要求美國和歐洲盟友在戰後提供安全保證,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
的任何安全保證只能以我們的軍隊為基礎。」
───────────────────────────────────────
普丁警告!若北約部隊進入烏克蘭 將成俄羅斯軍隊合法打擊目標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43450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俄羅斯總統普丁週五(5 日)在俄遠東城市海參崴舉行的第十屆東方經濟論壇上強調,若
北約部隊進入烏克蘭,將被視為俄羅斯軍隊的合法打擊目標。此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
,由歐洲國家主導的 26 國已正式承諾,將在「停火或和平協議框架下」向烏克蘭部署多
國部隊,但未透露具體規模。
根據《新華社》報導,普丁指出,如果能就烏克蘭危機達成實現長期和平的協議,那麼西
方軍隊駐紮烏克蘭就「沒有任何意義」。
普丁表示,雖然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保障自身安全的方式,但若忽視俄羅斯的安全考量,
烏克蘭的安全問題就無法真正解決。
他補充說,俄烏雙方都需要安全保障,若能達成協議,俄羅斯將「毫無疑問地尊重並全面
履行」相關條款。
談及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直接會談,普丁指出,烏方此前拒絕對話,如今卻呼籲雙方
接觸。
但他認為,目前難以與澤倫斯基在關鍵議題上達成共識,即便有會晤的政治意願,也存在
法律與技術障礙,因此「現在進行這些接觸的意義不大」。
第十屆東方經濟論壇於 9 月 3 日至 6 日在海參威舉行,主題為「遠東:為和平與繁榮
而合作」,吸引多國政要與商界人士參與。
───────────────────────────────────────
背後有靠山?普亭警告西方「別想派兵到烏」 BBC揭態度強硬3大原因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63/8988085
聯合報 編譯江昱蓁/即時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羅森柏格6日指出,由於俄國軍隊在烏克蘭戰場握有主動權,加
上與中國大陸、印度、及北韓的外交成功,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始終未能兌現對俄國的威脅
,甚至讓西方孤立俄國的努力失敗,成為俄國總統普亭敢在烏克蘭戰爭一事上態度強硬的
原因。
普亭近日向西方發出警告:「別想派遣士兵至烏克蘭,包括維和人員。如果有部隊出現在
那,特別是當戰鬥正進行時,這些將成為合法摧毀的目標」。
出席海參崴東方經濟論壇的聽眾聽聞此語則爆出如雷的掌聲,俄國官員與商界領袖顯然對
「摧毀」西方軍隊的威脅言論表示歡迎。就在前一天,基輔的盟友,也就是「志願者聯盟
」剛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戰後「保證部隊」。
當普亭表示願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但僅限於俄國本土時,觀眾再次回以掌聲。他
說,「最好的(會面)地點是俄羅斯首都,英雄之城莫斯科」。
羅森伯格說,這概括說明克里姆林宮目前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即「是的,我們想要和平
,但必須按我們的條件。你拒絕我們的條件?那就沒有和平」。
這背後受多重因素驅動。首先,克里姆林宮認為,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握有主動權;其次,
其外交也很成功。普亭本周訪華期間與多名世界領袖握手寒暄,顯示俄國擁有強大的友人
,如中國大陸、印度及北韓。
還有美國,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邀請普亭前往阿拉斯加會談,讓親俄的評論員稱峰會證明
西方因烏克蘭戰爭而孤立俄國的努力已失敗。儘管為說服克里姆林宮結束戰爭,川普訂下
最後通牒與期限,揚言若沒有和平將進一步制裁。但普亭未履行其威脅,這也是俄國滿是
信心的另一原因。
普亭公開讚揚川普為和平的努力,卻拒絕川普的停火提議,也絲毫沒有表現出想在烏克蘭
戰爭上讓步的意願。
和平的前景如何?普亭近日表示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但羅森柏格認為一邊是俄國,一
邊是烏克蘭與歐洲(相當程度也包含美國),他們各自走在不同的隧道中,走著不同的路
,朝向不同的目的地。
烏克蘭與歐洲致力於結束戰爭,提供基輔安全保障,確保烏軍戰後仍足夠強大,足以防止
俄國再次入侵,而普亭的路則是通往取得勝利的道路,一條有利於俄國全球新秩序的路。
從和平的角度來看,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很難預測會在何時何地交會。
───────────────────────────────────────
俄烏戰爭成「沙漏對決」!華爾街日報:普廷豪賭烏克蘭軍隊先崩潰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169901
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最新分析,烏克蘭戰爭已演變為一場兩個「沙漏」之間的殘酷競賽
:一個沙漏計量著烏克蘭捉襟見肘的軍隊還能支撐多久,另一個則計量著俄羅斯的經濟還
能在不危及普廷政權穩定的情況下,持續支撐這場侵略多久。而普廷,正在豪賭烏克蘭的
沙漏會先流光。
報導指出,這正是俄羅斯總統數月來,持續迴避美國總統川普所提出、以領土妥協換取停
火提議的根本原因。克里姆林宮堅持其「極限主義要求」,意圖將烏克蘭徹底附庸化,並
改變歐洲的權力平衡。許多分析家認為,除非歐美能找到有效縮短俄羅斯經濟沙漏的方法
,否則以目前的趨勢來看,普廷可能會贏得這場賭局。
儘管西方祭出制裁,但俄羅斯經濟在大量軍事開支的刺激下,展現出驚人韌性。柏林卡內
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評估,俄國經濟還能支撐至少18到
24個月的戰事,才會出現嚴重問題。相較之下,烏克蘭的軍隊正因無情的兵力損耗而承受
巨大壓力。報導指出,烏克蘭不平等的徵兵制度,已將動員重擔不成比例地壓在貧困農村
地區的中年男性身上。
「農夫上戰場,律師在夜店」
「社會不平等是步兵危機背後的主要問題,」烏克蘭總統旅「布拉瓦」無人機部隊指揮官
伊格納圖哈(Serhiy Ignatukha)直言,「徵兵辦公室把農夫從他的拖拉機上帶走,卻沒
有把律師從他的辦公室裡帶走。」
許多前線官兵對於基輔等大城市酒吧夜店中,仍有大量體格健全的男性感到沮喪。此外,
僵化的蘇聯式軍事指揮,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侵蝕了公民的信任與參軍意願。
然而,正如烏軍第47機械化旅營長希爾辛上尉(Capt. Oleksandr Shyrshyn)所言,烏克
蘭最深厚的資源是「我們的求生意志,這幫助我們以非標準的方式行動,在無路之處,找
到出路。」
羅添斌/核稿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