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08-01 10:01:36標題: 川普簽令調整對等關稅 對台灣課20% 一表掌握全球最新稅率
新聞來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085746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31 日簽署最新行政命令,進一步調整《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
課徵 20% 關稅,而加拿大在內的多國關稅稅率上調至最高 35%,以保護美國製造業並回
應長年貿易逆差所構成的國安威脅。
根據白宮公告,此次命令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國家緊急狀態法》與
《1974 年貿易法》第 604 條授權發布,為先前 4 月 2 日發布之第 14257 號行政命令
的延伸措施。該命令聲稱,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源自不對等的貿易政策與非關稅壁壘,構成
對美國經濟與國安的「異常與重大威脅」。
新命令內容顯示,自發布 7 日後 (即美東時間 8 月 7 日凌晨起) ,對特定貿易夥伴的
貨品課徵額外從 10% 至最高 41% 的加徵性從價稅。
加拿大的稅率由先前的 25% 上調至 35%;對印度、哈薩克、摩爾多瓦、突尼西亞等國則
調高至 25%;台灣、越南與斯里蘭卡則被課以 20%;而對於如緬甸與寮國等涉嫌「繞道出
口」的高風險國家,懲罰性稅率達 40%。
國家與地區 調整後對等關稅
敘利亞 41%
寮國 40%
緬甸 40%
瑞士 39%
伊拉克 35%
塞爾維亞 35%
阿爾及利亞 30%
波士尼亞與蘇 30%
塞哥維納
利比亞 30%
南非 30%
汶萊 25%
印度 25%
哈薩克 25%
摩爾多瓦 25%
突尼西亞 25%
孟加拉 20%
斯里蘭卡 20%
台灣 20%
越南 20%
柬埔寨 19%
印尼 19%
馬來西亞 19%
巴基斯坦 19%
菲律賓 19%
泰國 19%
尼加拉瓜 18%
阿富汗 15%
安哥拉 15%
玻利維亞 15%
波札那 15%
喀麥隆 15%
查德 15%
哥斯大黎加 15%
象牙海岸 15%
剛果民主共和國 15%
厄瓜多 15%
赤道幾内亞 15%
歐盟 15%(下限)
斐濟 15%
加納 15%
圭亞那 15%
冰島 15%
以色列 15%
日本 15%
約旦 15%
賴索托 15%
列支敦士登 15%
馬達加斯加 15%
馬拉威 15%
模里西斯 15%
莫三比克 15%
納米比亞 15%
諾魯 15%
紐西蘭 15%
奈及利亞 15%
北馬其頓 15%
挪威 15%
巴布亞紐幾内亞 15%
南韓 15%
千里達及托巴哥 15%
土耳其 15%
烏干達 15%
瓦努阿圖 15%
委内瑞拉 15%
尚比亞 15%
巴西 10%
福克蘭群島 10%
英國 10%
針對歐盟商品,美方採「15% 關稅下限」原則:若該商品原本在美國關稅低於 15%,將補
足至 15%;若已高於 15%,則不再加徵。此外,與美國接近完成安全與貿易協議的國家,
其商品將維持在此次所列稅率,待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後另行公告調整。
白宮亦明定,若海關查獲企業透過第三國轉運以規避關稅,該批貨物將被課以懲罰性 40%
,並禁止減免處分。
行政命令同時授權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處 (USTR) 每六個月公布一次繞道與違規名單,
並持續監控是否有國家主動消除不公平貿易障礙,若有進展,將視情況建議總統調整措施
。
川普總統在命令中強調,美方樂見有誠意的貿易夥伴選擇與美國在經濟與國安層面齊頭並
進,但對於「缺乏行動、缺乏談判誠意」的國家,美國將不排除進一步採取報復性措施。
───────────────────────────────────────
川普關稅開徵各國開放市場 全球經貿版圖重劃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8010016.aspx
中央社 記者廖漢原 紐約專電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全球對等關稅於美東時間8月1日零時上路。經連月協商,主要貿易夥
伴與華府陸續達成協議或架構,輸美貨品基本稅率由10%提高至15%至20%,並承諾高額
投資。美國大幅改變關稅將改變二戰後的全球經貿版圖。
根據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公布的協議內容,歐盟、日本、南韓稅率為15%,各需投資6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9400億元)、5500億美元、3500億美元;越南20%,印尼與菲律賓
19%,英國10%。
美國與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進行3輪協商,雙方繼續暫緩高關稅90天至11月中;美對中實
際稅率約為55%,中對美為10%。
川普政府與鄰國關稅衝突持續緊張,川普(Donald Trump)決定延長對墨西哥關稅90天繼
續協商,稅率25%;對加拿大稅率由25%增加至35%。
美國與印度未達成協議,川普逕自宣布對印度課徵25%。
其他非主要貿易國家稅率由普遍的10%,提升至15%至20%。晶片、醫藥用品、木材、銅等
特殊品項,部分繼續維持高稅率,另將評估晶片與其他相關產品的個別稅率。
川普4月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當天為「解放日」並宣布各國對等關稅,最高達50%。美國將
向歐亞主要貿易夥伴與盟友課徵超高關稅,重創美股與美債,施行日期延後90天。
美國商務部、財政部、貿易代表署官員與包括台灣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4月中起展開馬
拉松協商,多國陸續與美達成協議或經貿架構。各國須全面開放汽車、農業與電子產品等
市場、擴大非私人對美投資及增加採購,以換取較低輸美稅額。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初期,美股與美債大幅下挫,影響全球對美元資產信心;不過隨著關稅
收入提高,AI科技產業持續領先,大而美法案過關,市場逐漸回穩,美股再創新高。
另一方面,美國總體經濟未如學界及輿論預期的動盪,失業率持續維持低水準,通膨雖隱
見升溫,但仍在可控範圍,降息聲浪逐漸升高。
川普政府在美國經濟穩定,股市頻創新高加持下,官員信心提升,連日對全球喊話,對等
關稅於美東時間8月1日凌晨(台灣時間8月1日中午12時)準時上路。
各國多說明詳細協議或架構內容,多為美方單邊說法或川普推文,投資金額也有不同解釋
,但美國對全球課徵關稅已初見財務成效。
財政部估計,4月開徵關稅至7月中已達1000億美元。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估,若維持相同稅率,美國國債未來10年將減少2.8兆美元,學界預估
未來10年關稅收入可達3.1兆美元。(編輯:陳承功)
───────────────────────────────────────
川普關稅大限將至!全球談判一次看:哪些國家已簽?哪些還在談?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085653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根據《CNBC》周四 (31 日) 報導,隨著美國總統川普設定的 8 月 1 日關稅時限將至,
全球貿易談判進入最後衝刺。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暫緩措施即將到期,若未能在期限
前達成協議,各國恐再度面臨高額關稅,增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截至目前,美方僅在 120 天內完成 8 項協議,遠低於川普先前宣稱的「200 項協議」及
貿易顧問所謂的「90 天 90 項協議」目標。
以下為各主要貿易夥伴與美國談判進展概況:
英國:率先達成協議 但爭議未了
英國於 5 月率先與美國達成協議,框架包括 10% 的基準關稅及汽車、航太等產品的配額
與豁免。然而,即便川普近日在蘇格蘭與首相施凱爾 (Keir Starmer) 會面,雙方仍在鋼
鋁關稅削減及數位服務稅問題上陷入膠著。川普要求英國取消數位服務稅,作為持續維持
優惠的條件之一,談判尚未完全落幕。
越南:關稅砍半 卻被指措手不及
越南於 7 月 2 日達成協議,對美出口關稅由 46% 降至 20%。但《Politico》指出,越
南談判團原本預期降至 11%,卻在川普單方面宣布 20% 時感到震驚。此外,協議還提及
40% 的「轉運關稅」,針對中國商品經越南轉運出口美國的情況,但執行細節未明朗。川
普則宣稱協議將開放美國商品全面進入越南市場。
印尼:降稅幅度大並拆除障礙
印尼在 7 月 15 日與美方達成協議,關稅自 32% 降至 19%,並承諾對 99% 以上美國商
品免稅,涵蓋農業、能源及製造業等領域。此外,雙方同意處理美方所關切的「非關稅障
礙」,以推動市場開放。
菲律賓:僅象徵性降稅
菲律賓於 7 月 22 日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僅從 20% 降至 19%,遠低於其他東協國家。
川普稱讚菲律賓「對美國全面開放市場」,並提到雙方將在軍事領域展開合作,但未透露
具體內容。菲律賓已是美國防禦條約盟國,並駐有美軍。
日本:汽車業最大受益者
日本於 7 月 23 日與美方達成協議,關稅自 25% 降至 15%,且汽車獲優惠稅率,對日本
出口至關重要。川普稱這是「史上最大協議之一」,並宣稱日本承諾在美投資 5,500 億
美元,且「美方將獲 90% 利潤」。但川普此前數度批評日本「拒絕進口美國稻米」,甚
至稱日本「被寵壞」。
歐盟:削半關稅但內部分歧嚴重
歐盟近日達成協議,對美出口關稅由 30% 降至 15%,汽車、飛機及部分學名藥等產品恢
復至 1 月前水準。然而,法國總理白胡 (Francois Bayrou) 稱此協議是「屈辱」與「黑
暗的一天」,但歐盟貿易專員塞夫柯維奇 (Maros Sefcovic) 則辯稱,這是「在艱困情勢
下的最佳協議」。
南韓:最新加入協議行列
南韓於 7 月 31 日與美達成協議,出口關稅統一降至 15%,汽車也獲降稅。川普稱南韓
將投資 3,500 億美元於美國,並強調「90% 的利潤將回饋美國人民」。南韓總統李在明
則說,這筆基金將助韓企進入美國造船及半導體等產業。
中國:談判陷入僵局
中國自 4 月以來經歷多輪加徵與暫緩關稅,5 月雙方達成暫時休戰協議,將中美關稅降
至 30% 與 10%,休戰期至 8 月 12 日。然而,最新一輪斯德哥爾摩談判無果,美方財長
強調需川普批准方能延長休戰。
印度:高關稅伴隨懲罰措施
川普 7 月 31 日宣布對印度課徵 25% 關稅,並加上未明確說明的「懲罰措施」,原因是
印度高關稅及與俄羅斯的能源軍事合作。儘管稅率略低於 4 月的 26%,但仍位於川普預
告的 20%-25% 高檔區間。
加拿大:面臨 35% 高稅 壓力倍增
加拿大自 8 月 1 日起將遭 35% 關稅,川普稱其為「毒品輸美來源」。總理卡尼 (Mark
Carney) 稱雙方談判「進入緊張階段」,但坦言零關稅協議難度高。
墨西哥:停滯不前 但有 90 天談判期
墨西哥仍面臨 30% 關稅,川普指控墨方未能有效管控邊境。墨西哥政府盼在期限前達成
協議,但近周未見實質進展。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 (Claudia Sheinbaum) 周四表示,她
已在與川普的通話中爭取到新的關稅暫緩措施,並取得 90 天談判窗口,以敲定貿易協議
。此舉避免了原定周五 (8/1) 生效的 30% 關稅。
澳洲:暫享低稅 但恐受波及
澳洲目前維持 10% 基準稅率,因對美貿易逆差。然而,若川普將基準稅率調高至
15%-20%,澳洲也可能被波及。總理艾班尼斯 (Anthony Albanese) 強調澳洲應獲豁免,
並否認放寬美牛進口與川普有關。
市場分析:全球供應鏈緊繃與通膨風險
分析師指出,若更多國家未能在期限前達成協議,全球供應鏈恐遭受新一輪衝擊。美國市
場的高關稅將推高進口成本,並間接傳導至消費品價格,加劇通膨壓力。尤其是汽車、機
械設備與電子產品供應鏈,將首當其衝。
若加拿大、印度與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未及時簽署協議,恐導致北美製造業成本上升,
並影響美企投資計畫。此外,歐洲內部對協議分歧加深,增加區域經濟的不確定性。
觀察人士認為,短期市場波動恐加劇,投資人將密切關注川普是否祭出更多談判槓桿,尤
其是中美談判走向,可能成為後續金融市場的重要變數。
───────────────────────────────────────
美對韓徵15%關稅 政院:台美磋商聯合聲明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73/8910200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黃婉婷、編譯劉忠勇/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卅日宣布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將課徵南韓百分之十五關稅;南韓同意投資
美國三千五百億美元,並採購一千億美元美國能源;川普表示,南韓總統李在明預計兩周
後訪問美國,在白宮宣布巨額對美投資計畫。
美墨關稅協議將延長九十天
此外川普卅一日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布,與墨西哥現行協議將延長九十天,雙方將繼續談判
。墨西哥將繼續支付百分之廿五的芬太尼關稅、百分之廿五汽車關稅以及百分之五十的鋼
鋁和銅關稅。
川普說南韓同意給予美國三千五百億美元投資基金,完全由美國持有和掌控,並由川普選
擇投資項目。南韓也同意購買一千億美元液化天然氣和其他能源產品。
川普說,南韓同意對美國完全開放貿易市場,接受美國汽車、卡車、農產品,給予美國零
關稅優惠待遇;美國則將課徵南韓百分之十五關稅。這個稅率比先前川普在關稅信中提出
的數字降低十個百分點。
美韓造船業合作 達協議關鍵
南韓總統李在明七月卅一日表示,這項協議消除了出口商的不確定性,有助於南韓和主要
經濟體競爭時取得對等甚至更有利條件。南韓投資基金的細節還不明朗,情況類似先前日
本同意投資美國五千五百億美元協議,雙方當時對基金內容也各有不同解讀。
南韓證實,將設立三千五百億美元基金,以協助企業打進美國市場,其中一千五百億美元
將專用於造船產業。本周南韓特別提出和美國建立造船業合作,成為達成協議關鍵。南韓
政府說,另外的兩千億美元將在美國投資半導體、電池、製藥等先進產業。
李在明在臉書上寫道:「我們跨過一道重大障礙。這項協議是美國重振製造業戰略,和我
們協助南韓企業提升在美競爭力交會的成果。」
南韓不需進一步開放美牛、米
南韓青瓦台政策室長金容範說,協議包含輸美汽車關稅降至百分之十五。先前美國和日本
、歐盟達成的貿易協議,汽車關稅也是百分之十五。南韓還爭取到不需進一步開放美國牛
肉和稻米進口。
金容範表示,南韓爭取百分之十二點五的關稅稅率「直到最後」,但川普沒有讓步,「總
統說所有國家都是百分之十五」。比照先前美國與日本、歐盟達成的協議,鋼鋁百分之五
十關稅不在這次美韓貿易協議降稅範圍內。川普卅日也表示,美國已與巴基斯坦達成協議
。
政院:待美政府決策流程確立
由於美國對等關稅大限逼近,各界關注台美是否能完成談判,政院昨天透露,雙方已完成
技術性磋商,就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等議題達一
定共識,也商討投資、採購等台美經貿合作議題,正持續磋商聯合聲明,只待美國政府決
策流程確立。
面對關稅影響,賴清德總統將在今天宣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
別條例」生效,備妥九百卅億元因應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說,談判結果確立後,產業衝
擊程度勢必不同於四月的推估,政府將依國內經貿情勢及產業支持需求再提出特別條例修
正案。這番話也被解讀政院保留加碼空間。
───────────────────────────────────────
川普新對等關稅分三級!「兩標準」區別10%、15%與更高關稅國家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73/8910496
聯合報 編譯周辰陽/即時報導
美國白宮在距離8月1日關稅大限只剩數小時之際,於7月31日深夜宣布新的貿易政策及配
套關稅方案。
CNN報導,在川普推出的歷史性關稅政策中,這項新貿易措施可說展現一定程度的克制。
白宮宣布,對進口至美國商品徵收「全面」關稅將維持在10%,與4月2日實施的稅率相同
。
不過,前述10%的稅率僅適用於美國對其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也就是美國出口該國額度
多於進口。一位資深政府官員表示,這項政策適用於多數國家。
對於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15%的稅率將成為新的關稅下限,約有40個國家將適用
此一稅率。對其中許多國家而言,新稅率將低於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稅率,但少數國家
則將更高。
有十多個國家的稅率高於15%,原因一來是已與美國達成某種貿易框架協議,二來是川普
曾發出通知函,明確要求適用更高稅率。該資深官員表示,這些國家是對美國貿易逆差最
大的幾個之一。
彭博資訊則報導,一位不具名美方資深官員表示,貿易夥伴被畫分為三類:對美國有商品
貿易順差的國家適用10%的稅率;已達成協議、或與美國存在少量商品貿易逆差的國家,
適用約15%的稅率;至於未達成協議,且對美國存在大額商品貿易逆差的國家,則將面臨
更高的稅率。
白宮在聲明中表示:「在多年無法持續的貿易逆差威脅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之後,川普總
統正將關稅作為一項必要且強而有力的工具,以落實美國優先政策。」
───────────────────────────────────────
經貿鷹派坐鎮白宮 美史無前例全球開徵關稅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8010040.aspx
中央社 記者廖漢原 紐約專電
經濟學者多認為關稅無益經濟成長與效能,不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確認對全球各主要貿易
夥伴全面課徵關稅,無論盟友或敵人都面臨不同等級稅率。川普執意用徵稅解決美國經濟
問題,背後是一群篤信關稅論的專業幕僚。
4月2日對等關稅宣布後120天,川普(Donald Trump)首任期提出的關稅救美國經濟概念
終於上路。過去3個月美國就業市場穩定,第2季經濟成長3%,物價未如預期飆高,超市貨
架不見商品短缺,股市屢創新高,經濟數字顯示短期景氣未受打擊。
美國已故前總統胡佛(Herbert Hoover)1930年簽署「史慕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對主要貿易夥伴歐洲國家實際平均稅率提高至19.8%,各國
以報復性關稅回應,被認為是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主因之一,大蕭條接連引發二次世
界大戰。
耶魯大學評估,8月1日後美國平均關稅約為19.4%至20.2%,雖未至上世紀初的高峰,但可
能超越1930年代的高水準。
白宮官員與美國輿論多認為川普在關稅戰初期顯然是贏家,除了中國,未見主要貿易夥伴
以高關稅報復。不過長期而言,美國經濟是否受生產趨緩與物價升高影響,仍需時間觀察
。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去年任職私募基金期間發表的報告認為
,美國是全球主要買方市場,有能力提出價格,徵稅會由雙方業者吸收,並將美國對盟國
的防衛承諾與關稅掛鉤。這份報告在川普當選後引起各界關注,有學者批評不符現狀。
米蘭曾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這些事未被正確理解,大家不瞭解實際狀況;人
們傾向認為歷史由昨天開始往後算,「原來的狀況」必定是公允的,任何影響「原來的狀
況」是不公正的,但這不是事實。
他進一步解釋,美國龐大逆差凸顯貿易夥伴進入美國市場可回應的選項不多,(關稅)報
復手段有限,出口國自行吞下關稅成本才有好處,美國因關稅收入或新的協議可獲利。
過去美國經貿官員,包括川普首任期的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與商務部長羅
斯(Wilbur Ross)等,多會顧及全球經濟與美國盟邦環境,不完全是關稅鼓吹者;不過
川普第2任期官員必須認同川普與米蘭的經濟理念。
川普第2任期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都有對沖基金工作經驗,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與前貿易代表、
關稅匯率強硬談判者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長期共事。
此外,美國優先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高階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與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更是開徵關稅的鷹派。
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歐盟、日本、韓國及台灣協商後,焦點將轉向中國及墨西哥、加拿大
等。(編輯:陳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