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歐達成貿易協議,改採15%普遍關稅與巨

作者: stpiknow (H)   2025-07-30 10:47:18
標題:美歐達成貿易協議,改採15%普遍關稅與巨額能源投資承諾
新聞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A3y60Y
原文:
在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於蘇格蘭會談後,美歐雙方宣布達成總額高達
逾1.35兆美元的框架性貿易協議。此協議避免了美國原訂於8月實施的30%懲罰性關稅,改
採15%普遍稅率,並包含7500億美元能源與6000億美元投資承諾。對於歐盟而言,雖短期
內避免全面貿易戰,但交換條件卻被多方批評為讓步過多。
談判關鍵在「止痛」與「損害控制」間選擇
此次協議成功的背後,是歐盟為防堵更惡劣局勢所採的損害控制策略。儘管15%的關稅遠
高於原本平均4.8%的稅率,已遠離歐方原先爭取的10%均一方案,但仍優於川普最初要求
的30%。在高度壓力之下,協議可視為一場貿易「急診手術」,止住立即性的出血,卻難
免造成後續經濟代價。
協議誰得利?
根據目前公開條文,此15%關稅協議主要課徵歐盟70%的出口品項,涵蓋汽車、藥品、半導
體等關鍵產業,美方則幾無對等讓利。反觀美國不僅穩固原有的鋼鋁高關稅政策,還取得
歐盟對美能源與軍事設備的巨額採購承諾,明顯利益傾斜。
德國與法國的分歧立場
德國總理梅爾茲雖承認德國汽車出口將受損,但仍支持協議,視其為避免更糟局面的必要
之舉。然而,法國總理貝魯則稱此協議是歐洲的「黑暗時刻」,批評布魯塞爾未展現應有
強硬態度,形同向川普「投降」,展現出歐盟內部對策略方向的深層裂痕。
歐盟藥品出口暫得豁免,仍存在風險
作為歐盟對美第一大出口項目,藥品雖暫獲豁免關稅,但仍處於美方未完成的「國安調查
」審查之下。即便川普保證未來最高不超過15%,但未成文協議仍存在翻盤風險,特別對
比利時、愛爾蘭與丹麥等製藥重鎮而言,仍是懸而未決的隱憂。
汽車產業獲相對緩衝,實則壓力不減
歐盟汽車將從川普原先加徵的27.5%降至15%,看似得利,實際仍遠高於過往2.5%的稅率。
對出口導向的德國汽車品牌如BMW、Volkswagen與Mercedes-Benz而言,此調整形同「減刑
不免刑」,仍需面對關稅成本轉嫁問題。
軍事與能源承諾成交易籌碼
協議要求歐盟三年內購買總額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承諾6000億美元對美投資,其中
包括核能與軍工產品。此舉雖強化歐美能源與防衛合作,但也將挹注大量歐盟公帑,且實
際履約機制與追蹤方式未明,潛藏執行難題。
鋼鋁與農產品仍在談判中
鋼鋁產品目前維持50%的高關稅,後續將導入配額制討論。農業方面則僅針對歐盟無法自
給的產品如堅果、寵物食品開放進口優惠,而歐方最關切的葡萄酒與烈酒仍未列入零關稅
清單,使得義大利與法國酒商持續施壓。
「關鍵原物料」展現合作契機
雙方在半導體設備、飛機零件、關鍵礦物與部分農產品如軟木、處理魚類等達成初步免稅
協議,此對於歐盟科技與綠能供應鏈或將產生潛在助益,特別是推動歐美在關鍵技術脫鉤
中國的背景下,增添戰略意涵。
歐洲內部擔憂「失衡協議」成政治壓力鍋
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直言協議「失衡」,多數投資與讓步皆由歐方單方承擔,而
歐盟會員國普遍無法對此提出否決,僅能表達政治異議,使得馮德萊恩面臨內外夾擊的領
導挑戰。
脆弱的共識與潛在的信任裂縫
儘管協議形式上是「雙方共識」,實際上美國主導色彩濃厚。川普以「世界最大貿易協議
」為宣傳話術,而歐盟卻需面對內部分裂與政策正當性質疑,使得協議的「穩定性」仍需
經時間與細節檢驗。
誰才是真正贏家?
川普藉由關稅威脅,在多國間完成多項雙邊協議,展現出「談判即施壓」策略效益,而歐
盟雖守住對美關係破裂的底線,卻付出不少代價。若依成果論,川普無疑在此次談判中居
於上風。
協議落實仍需法律程序與技術談判
協議目前僅為政治框架,尚需數週甚至數月的技術談判與立法程序才具法律效力,尤其歐
盟內部仍需完成關稅實施機制與商品清單確定。在此期間,雙方仍有可能重新談判部分內
容。
此次美歐貿易協議雖暫時避免雙方關稅戰全面爆發,但歐盟是否能藉此內部整合、制定更
具韌性的對外經貿策略,將是左右其長遠競爭力與主權信念的關鍵。
心得:
這份美歐貿易協議反映出一個令人警醒的現實:在強勢單邊主義與「經濟國家主義」當道
的國際格局下,即使是像歐盟這樣的經濟體系,也不得不在政治壓力下做出高度務實,甚
至可以說是「戰略退讓」的選擇。歐盟的談判立場在此次協議中顯得消極與被動,為了避
免短期的貿易戰,反而為長期的經濟主體性留下隱憂。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