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日本第12次德菲調查揭示未來30年科學技術發展重點與挑戰
新聞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http://bit.ly/4lFR7Zy
原文:
日本文部科學省下所屬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NISTEP)於2025年5月21日公布「第12
次科學技術預測調查(德菲法)」結果,藉由蒐集逾4700位專家的見解,針對未來30年(至
2055年)內可望實現的836項科技發展課題進行重要性與可行性評估。該調查自1971年起
每五年實施一次,為日本國家科技政策提供中長期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涵蓋八大科技領域,橫跨健康醫療、AI與ICT、能源資源、環境、太空海洋等,
並首次納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橫向整合社會課題」,反映科技不僅應回應技術挑戰,
也須同步考量社會系統建構與價值實現。
根據調查結果,在「重要度」評比中,與自然災害、環境與能源問題相關的議題獲得最高
關注。例如:提升電池製程中鈷、鉛、鋰等關鍵資源的再利用率,以及豪大雨等引起的都
市洪災的水管理技術、堤防潰決預警技術等皆被視為極需投入的方向。
在「國際優勢性」評估方面,日本於災害觀測技術領域表現突出,像是利用光晶格鐘網路
進行18位數精度的時間測量技術,應用於地殼與地下水變動監測,展現其在精密測地與防
災研究上的全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AI與ICT相關課題預測將最快實現,其中包括輔助語言障礙者之攜帶式語
音對話裝置,以及協助分辨假新聞、提升資訊可信度的AI分析技術,皆預計可於2029年前
後達成社會應用階段。
而在實現科技目標所需的前提條件中,「人才」成為所有領域最關鍵因素,反映日本在高
階科技人才儲備與培育方面仍面臨挑戰。同時,多數領域也指出「事業化能力」為科技轉
譯為社會實現的重要門檻,代表學研成果仍需更多產業與制度支持。
本次調查也突顯,日本不僅著眼於科研成果,更強調技術如何實際融入社會體系、解決社
會問題、創造公共福祉。這樣的預測方法,促進政策規劃與產官學研資源投入之間的協調
互補,可作為臺灣借鏡與參考。
未來30年,日本將聚焦於建立韌性社會、數位轉型、生醫科技與永續環境等關鍵方向,這
些都與全球科技治理目標高度契合。對應全球性風險與機會的戰略布局,也將決定其科技
創新的未來走向。
整體而言,第12次科學技術預測調查反映出科技治理已不再僅為前瞻性研究的話題,而是
政策與社會系統整合的基石。日本藉由德爾菲調查強化國家戰略規劃,其制度設計與評估
方法,值得我國借鏡以加強本土科技預測與政策連結之精確度與社會正當性。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