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烏克蘭外委會主席:感佩台灣支援 支持台

作者: vikk33 (陳V)   2022-05-24 16:20:53
標題:
烏克蘭外委會主席:感佩台灣支援 支持台烏交往【專訪】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5220165.aspx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2日專電)「台灣對烏克蘭傳達有力的團結與支持態度,我十分
感激」。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的支援讓烏克蘭人心
生敬意,也展現台灣軟實力,他支持推動烏台人民與人民之間的往來。
他說,台灣熱情支援烏克蘭或許是因為雙方都不願屈從威權,也珍視自由。但他也提到,
雖然台灣在烏克蘭社會已初步建立正面形象,可惜多數人對台灣所知有限。
台灣在基輔(Kyiv)設有台灣貿易中心,但從未設置代表處。梅列日科說,烏克蘭與絕大
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受「一中政策」約束,但他注意到台灣與許多歐洲國家互設代表處,發
展雙邊經貿文化交流。
雖然未就台烏關係的發展潛力多作評論,梅列日科說,他個人十分關注烏克蘭兄弟之邦立
陶宛的「台灣經驗」。
開設駐台辦事處 立陶宛經長:處長幾個月內赴台
國際法學者出身、51歲的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在2019年當選國會議員前,曾
在烏克蘭、波蘭、美國、印度等國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包括美國智庫威爾森中心(
Wilson Center)肯南研究所(Kennan Institute)。他日前在基輔接受中央社視訊專訪
,觸及台灣與中國議題。
對於台灣持續遭遇來自鄰近集權政權的威脅,梅列日科說,一如烏克蘭展現的,捍衛自由
有時必須付出高昂代價。
他援引蘇聯物理學家暨人權和公民運動鬥士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生前喜愛的、
出自德國文學巨擘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作品「浮士德」(Faust)的一
句話:「只有每天為生活與自由奮鬥不懈的人,才配擁有生活與自由。」
梅列日科說,在追求和捍衛自由的道路上,本來就有許多誘惑,包括來自威權體制的誘惑
,畢竟「當奴才比當自由人簡單輕鬆多了」。
儘管無論在世界何處,並非所有人都願意為自由付出代價,梅列日科期待台灣將持續堅守
原則,一如烏克蘭正在努力實踐的。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侵略烏克蘭,台灣譴責俄方行徑、加入國際制裁,並提供烏國大量人
道救援物資和捐款;北京則至今未正面譴責俄方,更持續在國內傳播合理化莫斯科言行的
偏頗錯假訊息,但烏克蘭各界仍對中國在俄烏戰爭發揮正面功能抱持一定期待,包括成為
提供安全保證的國家之一。
對此,梅列日科分析,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基本上只「敬畏」、瞧得起兩
個國家:美國和中國。
他說,蒲亭實際上不願徹底遭國際孤立,而在美國對俄羅斯軍事侵略行動的反應強度出乎
他預料後,蒲亭尤其擔憂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國排拒。若北京有意讓俄羅斯止戰,
中方確實可發揮重要影響力。
但梅列日科不排除中方是刻意採取觀望姿態或「以拖待變」。
他認為,中國其實不樂見俄羅斯完全控制烏克蘭並因此有壯大實力的本錢。事實上,中俄
關係未來可能會更錯綜複雜:俄羅斯國力持續衰退,有機會重演蘇聯解體前政治分崩離析
、經濟崩壞的劇本,而中國至少對掌握俄羅斯的天然資源有高度興趣。
部分長期觀察俄中關係的專業人士也同意,戰爭進一步挫傷俄羅斯外強中乾的體質,長年
累積的地方發展不均、經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民族矛盾等問題,在政權無法強力「維
穩」的情況下,恐迎來俄羅斯繼帝俄、蘇聯之後的第三次崩解,雖然這不意味俄羅斯必然
走向自由民主、放棄「收復歷史疆域」的野心或者「反西方」和其他仇恨宣傳將從此絕跡

此外,雖然俄烏戰爭的結局仍難以準確預測,俄羅斯軍事實力已被證明遭西方嚴重高估。
曾見證蘇聯解體過程的中國再度見證俄方的「敗絮其內」,這也影響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

不過,俄羅斯是否能再次擺脫應承擔的罪責、免除內部變革壓力,很大程度取決於西方在
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自由、主權等原則的意志有多堅定。
蒲亭至今仍堅信,西方終究將屈服於經濟利益或國內政治壓力以及莫斯科長期在各國布建
的影響力網絡,軟硬兼施要求烏克蘭妥協,「以大局為重」、「以和為貴」。北京對此十
分關注。
另一方面,中國也是烏克蘭的「戰略夥伴」,雙方2011年在基輔簽署聯合聲明,宣告發展
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烏中在北京簽署「友好合作條約」以及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
的聯合聲明。
不過,當烏克蘭遭侵略,中國的言行顯然無助證明自己是名實相符的「戰略夥伴」。梅列
日科說,如今烏克蘭見識到「誰才是真朋友」。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起,中國是烏克蘭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烏克蘭對中出口貿易額約
7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約14.5%,來自中國的進口貿易額則約83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約
15.3%。烏對中出口以金屬礦(35%)和穀物(25%)為大宗,烏自中進口則以電子器械(
26%)為主。烏中貿易額多年來對烏克蘭而言是入超。
在中國對烏投資方面,農業和港口是重點,包括在南部鄰近黑海的米可拉伊夫市(
Mykolaiv,俄語稱Nikolaev)持有穀物轉運站、在東南部的馬立波市(Mariupol)持有葵
花油生產基地等。然而,自2015至2021年,中國總計對烏投資僅約1億2700萬美元,比投
資哈薩克的420億美元要少得多。
2013年,北京推出「一帶一路」倡議;2016年,烏克蘭與歐盟啟動自由貿易框架。對中國
而言,「一帶一路」與烏歐自貿協定可相輔相成,中國在烏克蘭拓展經貿利益也不妨礙中
俄戰略協作。事實上,對莫斯科而言,讓烏克蘭加深對中經貿依賴,有助排除西方對烏克
蘭的影響。
儘管中國投資有限,其牽涉的政治效應近年日益引發烏克蘭各界擔憂。
烏克蘭與西方各國的關係在今年2月戰爭爆發前即非一帆風順。當爭取政治支持或國際投
資、融資屢遭挫折,看似沒有預設條件的中國資本就顯得特別有吸引力。
烏克蘭政府去年夏天、特別是在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8月底啟程赴美訪
問前,數次宣告要強化與中國的關係、結合「一帶一路」與烏方的「大建設」(Big
Construction)計畫願景,雙方不僅簽署基礎建設發展合作協議,中國也提供烏克蘭數億
美元融資、捐贈疫苗,但前提是烏克蘭必須取消支持就新疆人權情勢進行獨立調查的聯合
國提案。消息一出,烏克蘭國內外一陣熱議。
一名烏克蘭外交圈人士告訴中央社記者,烏克蘭與中國發展關係主要著眼經貿投資利益,
而非政治、安全結盟;烏中雙方有權追求各自的國家利益、在差異中尋求互利合作,但以
「務實」為核心的對中政策,至今效益顯然與烏方的期待有大幅落差。
梅列日科也說,對烏克蘭多數民眾而言,中國是無法忽視的經濟強權、國際政治要角,但
在情感與價值觀層次,很難稱得上彼此親近。
儘管一如美國等與中國「既競爭又合作」的西方國家,烏克蘭仍將試圖與中國維持正常往
來,梅列日科提到,台灣與烏克蘭在價值觀上較相近,這有助相互理解和進一步交流。(
編輯:周永捷)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