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制定《反外國制裁法》 應對美國「工具箱」的四個看點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6-11 10:09:49
標題: 中國制定《反外國制裁法》 應對美國「工具箱」的四個看點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7399524
在中美對抗加劇、新疆人權、香港國安法等問題不斷引發西方國家對中國企業、實體及個
人實施多番制裁之後,中國人大會議6月10日表決通過了《反外國制裁法》法案。
在6月10日生效的《反外國制裁法》規定: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決定將直接或間接參與
制定、決定、實施歧視性限制措施的個人、組織列入反制清單,其中還可以包括這些個人
的配偶和直系親屬、組織的高級管理人員等。具體反制措施可以包括不予簽發簽證、不准
入境、查封、扣押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在回答制定反外國制裁法的目的時說,這是為了「維護國家
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反對西方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他還說,今年以來,中國政府
已多次宣佈對有關國家的實體和個人實施相應反制措施,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該法律的制定對中國受到外國制裁的實體和個人將會有什麼意義?反制裁法究竟對外能產
生多大的威力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呢?
1.中國立法背景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的報道,中國制定這一法律,是根據今年3月「兩會」前後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和社會人士提出的應充實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的建議。
中國國內輿論說,這一法律將成為反制西方的強有力工具、對抗美國「長臂管轄」的一記
「重拳」。
在此之前的相當一段時間,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因為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
爾人權問題等,多次宣佈對中國政府機關、組織和官員實施制裁;另外,包括華為、中興
、Tiktok 等在內的越來越多中國企業也受到美國的制裁。
作為應對,中國商務部曾在2021年1月出台《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
另外在2020年9月,商務部還出台過《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但這些都是政府部門的行
政規定,這次的立法被稱為是在法律層面的補充。
2.反制裁法的意義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教授王江雨博士向BBC中文分析表示,這種法律的最大意義,就是給
法律的制定國一個有效的法律武器,「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去反擊外國企業對本國企業的
制裁,也可以去懲罰那些制定制裁措施的外國政客和官員」 。
「一方面是便於(中國)採取行動,另外一方面它本身有很大的威懾作用,讓外國政府看
到,如果對中國制裁將會是有後果的。」
在國際間,一個國家針對另一個國家實行的制裁措施,經常成為引起爭議的國際問題。自
199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就制裁問題通過一系列決議。如1996年,聯合國大會曾經通過《
消除以強制經濟措施作為政治和經濟脅迫的手段》的決議, 要求立即廢除各種對他國公
司和國民強加制裁而具有域外性質的單方面法律,同時呼籲所有國家不承認任何國家單方
面制訂而具有域外性質的任何強制性經濟措施或立法。
也就是在1996年,歐盟通過著名的《阻斷法》(European Union blocking statute)針
對美國對古巴、伊朗和利比亞採取的制裁,要求歐盟自然人和法人不得遵守因此制裁做出
的任何決定、判決或裁決,以此阻斷和抵消美國制裁措施對歐盟的適用效果。
據王江雨博士介紹,至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英國在內都有類似的反制裁法。
3.反制裁法的實際用處
王江雨博士認為,在中國政府層面,如果認定外國的制裁措施侵害了自身的主權、本國企
業和個人的利益,中國政府機構可以針對外國的政界人士或政府官員主動啟動反制裁。
對於中國的企業而言,如果認為受到外國制裁的傷害,一方面可以要求本國政府採取救濟
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游說本就國政府制裁外國企業,甚至可以去法院上訴、索賠,而中國
的法院依法可以做出判決。
一旦中國法庭作出賠償的裁決,這對外國參與制裁的企業和個人來說,將構成一項對中國
企業所欠的債務。
王江雨博士總結認為,反制裁法的對外作用有二:一是反擊報復;二是展現政治意願發揮
威懾作用。
至於如何反擊,如何構成威懾,他認為要看兩個因素:一是國家經濟實力,用市場說話;
二是敢不敢運用這樣的實力。
「如果外國企業和個人參與制裁的話,你會進行反制裁,那麼,外國企業和個人就會面臨
著失去中國市場、或者在中國市場上利益減受損的局面。那他就必須加以考慮了。」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實已經很長時間了,以前因為韜光養晦不太運用這個實
力。現在中國的對外政策、外交姿態變了,就敢運用這個實力,也有政治意願去運用這個
實力。另外市場也很大,所以這兩者相加,(反制)應該會非常有效。」
4.中美競爭「又一佐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國制定主要針對美國的反外國制裁法的同時,美國參議院6月8日通
過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 (America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ct),希望通
過加大對科技領域的投資來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特朗普政府時期,中美關係降溫至「脫鉤」局面。新總統拜登就任以來,先有3月美國國
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外交層面的面對面對話,後有5月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通話,但是,中美之
間的競爭並沒有在實質層面有任何緩和。
在很多觀察人士看來,中、美各自針鋒相對的立法程序,不過是這一競爭關係的又一個佐
證而已。
───────────────────────────────────────
中國通過《反外國制裁法》 反制美歐「長臂管轄」
https://p.dw.com/p/3uiaP
中國人大常委週四表決通過《反外國制裁法》,意在以「法律武器」對歐美制裁進行反擊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歐盟商會認為,此舉將不利於吸引外國投資。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美國及歐盟在貿易、技術、香港及新疆人權議題上不斷施壓之際,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
週四表決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專家分析,這項新法是中國反制外國制裁的最新及最廣
泛的法律工具,旨在讓中國的報復措施更具合法性和可預測性。外國企業擔憂,《反外國
制裁法》的出台將對外國投資造成影響。
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週四表決通過《反外國
制裁法》,但細節尚未公佈。同日通過的還有數據安全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新修訂的
軍事設施保護法等。《環球時報》引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稱,新法主
要包括兩方面,其一是阻斷外國制裁的效力,其二是施加同等或讓對方「更加痛苦」的反
制裁。該報還介紹道,具體措施將包括限制出境、凍結資產賬戶、對有關實體和個人進行
制裁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週二(6月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反外國制裁法立法時表示:
「為了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反對西方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今年以來,
中國政府已多次宣佈對有關國家的實體和個人實施相應反制裁措施,即『以其人之道還治
其人之身』。」
中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的14名副委員長因去年通過《香港國安法》而被美國列入制裁名
單。批評者認為國安法削弱了香港的政治自由,北京則聲稱此舉是為恢復香港社會穩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曾經表示,「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佈局,協調推進國內
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在今年3月發表的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圍
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充實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
今年1月,中國商務部宣佈了評估外國對中國貿易和商務的限制是否合理,以及中國個人
或企業可在中國法院提告求償的機制。
美國及其盟友不斷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以表達對新疆維族人權和香港民主活動受到打壓
的關切。這也引發中國對美國、歐盟政治家和官員的反制裁措施。
美國還鎖定了華為、中興等違反美國對伊朗或北韓制裁措施的中國企業,此舉被中國批評
為「長臂管轄」。
《反外國制裁法》通過後,日本共同社記者在週四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道,該法
是否會影響中國同一些國家的外交關係。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這種擔
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他也強調,制定專門的反外國制裁法,是為中國「依法反制外國
歧視性措施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支撐」。
歐盟商會:不利吸引外國投資
中國在今年四月低調進行反外國制裁法案第一次審議。就在6月7日中國官媒報導全國人大
將第二次審議該法的兩日後,法案便獲得表決通過,跳過了一般法案三次審議的步驟。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其成員對法案在缺乏透明度的情況下獲得通過表示驚訝。商會主席伍
德克(Joerg Wuttke)對路透社表示:「中國似乎相當匆忙。這樣的舉動不利於吸引外國
投資或安撫越發覺得自己是政治棋局犧牲品的企業。」
香港普衡律師事務所的吳壯輝(Shaun Wu)表示,有意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企業可能會發現
,他們面臨中國監管機構對其在本地和外國運營日益嚴格的審查。
中國的法學專家則認為,北京只是在美國和歐盟的劇本中截取了一頁;近年來,美歐通過
了各種法案作為與中國往來的法律依據。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江雨表示:「中國過去既沒有經濟實力也沒有政治意願使用法
律手段報復美國的制裁。如今兩者皆有。」他指出:「合作是上策,但美國並不想要。所
以報復是中策,例如這次的新法。忍氣吞聲則是下策。」
(路透社等)
───────────────────────────────────────
中國反外國制裁法誰會害怕
https://is.gd/2uucAH
作者:安德烈
中國『反外國制裁法』6月10日生效,官媒表述的意圖很明顯,中國從此獲得了一個反外
國制裁的武器,反外國,對中方而言,主要是反美國,反西方。
觀察人士分析,中國通過這樣一部『反外國制裁法』,有一種緊急需要,這就是在中國與
美國,與西方對抗加劇,在新疆、香港,以及貿易主方面不斷引發西方制裁中國高官及實
體之後,中方繼續找到這樣一個讓自己「合法」對抗西方的武器。法新社則分析,中方需
要以此解壓。
新法總共十六條,毫不掩飾對抗基調,新法第三條稱,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
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干涉中國內政。與其說是法律條文,給人的感覺儼然是
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
該條款還稱,外國國家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各種借口或者依據其本國法律
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對中國公民、組織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干涉中國內政的,中國
有權採取相應反制措施。
以上言辭顯示,中方把西方國家任何針對中國人權問題,破壞香港一國兩制,大規模鎮壓
維吾爾人引發的制裁都歸之以「干涉中國內政」,依據法律對中國制裁的,比如美國近年
先後通過的香港法案,新疆法案,西藏法案,都可以「符合」條文中所說的「以各種借口
或者依據其本國法律對我國進行遏制、打壓,對我國公民、組織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
因此觸犯了中國『反制裁法』。
因此,這是一部威脅外國不要制裁中國的制裁法。
新法規定的具體制裁措施幾乎從美國制裁中國高官和實體的具體措施拷貝而來,無非改換
了主體,比如,制裁措施包括不予簽發籤證、不準入境、註銷簽證或者驅逐出境;查封、
扣押、凍結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等等。
這樣一部反外國制裁法的效力如何,它能夠阻擋美國和西方國家今後因人權、貿易等問題
繼續制裁中國嗎?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王江雨對路透社稱,中國以前既無國家實力又無政治
意志使用法律手段反制美國制裁,但是,中國從今以後兩個都擁有。
事實上,中國此前已經對美國、歐盟對中國高官及實體的制裁採取了反制,貿易戰最激烈
時期,中國也對美國每次採取的加碼關稅「對等反制」,只是因為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巨大
因而美國對華懲罰性關稅數額越來越大時,北京後來已無法繼續「對等反制」。
中國反外國制裁法針對歐美而來,但從中國曆次反制並不能阻止美國一次又一次的制裁來
看,中國無法阻止美國的制裁。歐盟對中國的制裁有限,六四以來只有一個明顯的例子,
這就是數周前首次對涉及新疆維吾爾人權的中國高官及實體發出制裁令,中國隨即採取極
不對稱的強烈反制,結果,習近平去年12月底與歐盟苦苦談判達成的『中歐投資協議』告
吹,此舉公認中方得不償失。
有些國家倒不是制裁了中國引發反制,比如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僅僅因為拒絕華為參加5G
建設,帶頭提出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來源獨立調查而激怒中國,中國為此單方面多批次制
裁澳大利亞,制裁的結果,給澳大利亞農產品帶來一定損失,但中國無形中哄擡了澳大利
亞鐵礦石的價格,最後是中國自己的利益受損。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對自由亞洲表示,中國採取以牙還牙的方式應對外國制
裁,往往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表示:「他們的心態就是遠遠的高估習大大的威風,遠遠
的高估中國的實力。他有時候是自己把自己騙了,認為他們真的那麼強大。他對澳大利亞
,對歐盟的制裁,認為歐盟和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很大。」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對路透社表示:「中國似乎很焦急,如此行動對吸引外國投資讓
外企安心很不利。他們感覺自己將越來越多被利用為一場政治棋盤上的隨時可以犧牲的棋
子」。
也有人評論,以不予簽證、不準入境、查封、扣押、凍結動產或不動產手段制裁對方,此
舉美國對中國使用比反過來更有效。因為中美人員流動嚴重不對等,美國仍然是許多中國
人尤其是高官家屬子女們去的最多的國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