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311回顧:防災基建改善 官僚積弊未除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3-11 08:35:18
標題: 311回顧:防災基建改善 官僚積弊未除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30tsRT0
https://i.imgur.com/wsyWSWK.jpg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觸發海嘯衝擊福島第一核電站釀成核事故,影響持續至今。圖為第
一核電站昨日情况。(法新社)
【明報專訊】
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重大災難傷痕至今猶在,10年過去,日本政府有否從中汲取教訓?
多名日本政治專家接受本報電郵訪問時指出,311大地震對日本防災能力發出強烈警號,
日本政府歷年來雖然在防災基建等硬件上有所改進,惟官僚僵化的問題仍然存在,去年蔓
延至日本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尤其突顯當局危機管理的弱點,未來應付災難的能力仍成疑
問。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以東的太平洋海域生黎克特制9級地震,觸發逾10米高海
嘯,撲向宮城、岩手、福島等日本東北沿岸地區,淹沒逾500平方公里土地,造成約2萬人
死亡或失蹤。海嘯亦令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堆冷卻系統失效,導致爐芯熔毁等核事故。
內閣府估計,這場混合地震、海嘯與核事故的嚴重災難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9萬億
日圓(約1.2萬億港元)。
時任首相菅直人設立日本史上首個「緊急災害對策本部」指揮應變,惟屢被質疑指揮混亂
,對福島核事故情况掌握不足,應變遲緩致災情擴大,官僚僵化亦妨礙救災。位處核事故
災區附近的福島縣南相馬市長櫻井勝延甚至曾在網上發布影片,控訴中央政府對災區不聞
不問,呼籲國際援助。
學者痛批「日本製造」人禍
日本政策研究大學名譽教授黑川清曾擔任福島核事故獨立調查小組主席,小組於2013年發
表報告,痛批311大地震引發的核事故是「日本製造」的人為災難,與日本社會迷信權威
,國會缺乏領導能力,官僚監管不力,且無力應付未曾預視過的危機有關。他接受本報訪
問時指出,經過歷年天災,日本政府已就防災作出「許多改進」。災後當局修訂《耐震改
修促進法》,加強建築物耐震規定,又在東北沿海斥資萬億日圓建造減緩海嘯的高牆與防
波堤,並不時就強震作演習。不過黑川說,每次災難發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日本的防災能
力惟有在真實情况下才能驗證。
部門「穀倉效應」各自為政
不少評論將日本政府應對311大地震的手法,與應對新冠疫情作對比。迄今日本累計感染
個案超過43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指為免損及經濟而拖延實施緊急狀態令,錯失抗疫時間
,現首相菅義偉則因拒果斷中止推動旅遊計劃Go To Japan被指令疫情擴散,地方政府紛
紛自力救亡,而民眾對各級衛生部門處理疫情方式不一感無所適從。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
究主任金斯頓教授(Jeffery Kingston)向本報稱,311大地震的重大警號雖促使日本政
府大幅提升防災基建及災難應變的工具,不過各自為政的政府部門之間缺乏橫向的情報交
流與協調的「穀倉效應」(Silo Effect),在這10年來仍然存在,在新冠疫情中便妨礙
有效應變。
上智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長中野晃一教授則向本報稱,現今日本政府應付疫情表現甚至比10
年前大地震時更糟糕。他指出,當年的政治領袖曾以強烈意志嘗試克服官僚主義障礙,亦
聯合在野政治力量嘗試控制事態,「但如今政客似乎沒有努力嘗試迫使官僚更好地回應疫
情,尤其缺乏向國民傳達災難風險及應變措施的能力」。
防災演習按「劇本」行動
黑川直言,日本政府未來10年在防災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完成」,例如應繼續研究應變
災難的行動優次,思考如何主動減輕防災負擔及降低災情,以減輕與潛在災難抗衡帶來的
財政重擔。他亦批評日本的防災演習往往是「為演習而演習」,按事先寫好的「劇本」行
動,以達到成功的結果,「這種惡劣的傳統必須改變」。
明報記者 羅睿琪
https://i.imgur.com/g86AM8R.jpg
東京周日有反核示威者在國會大樓前集會,311海嘯釀成福島核事故後,民調一直顯示日
本民間對核電支持度不高。(路透社)
日本核災大事記
2011.03.11:日本東北地區外海發生黎克特制9級地震,觸發海嘯淹沒沿岸城鎮,逾2萬人
死亡及失蹤,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後備電源與冷卻系统亦因水淹失效,6座反應堆中有3座發
生爐芯熔毁。當局宣布緊急狀態,宣布核電站半徑範圍3公里內居民疏散。疏散範圍其後
擴大至20公里,逾16萬人撤離
2011.08.28:時任首相菅直人被指救災不力,宣布辭任民主黨代表,並於9月2日率領內閣
總辭,野田佳彥繼任首相
2011.12.16:經過數月注入海水冷卻,福島核電站反應堆進入「冷停機」穩定狀態
2012.07.07:關西電力大阪核電站其中一個反應堆重啟,成福島核事故以來首個重啟的核
電站
2012.07.05:國會任命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指摘福島核事故是可避免的「人為災難」,並可
憑迅速應變減少損害
2012.12.26:自民黨贏得國會大選,安倍晉三出任首相
2013.07.22:東京電力承認福島核電站冷卻廢水持绩滲漏進地下水,或影響食水及太平洋
海域。翌年東京電力興建冰墻以減緩滲漏
2013.09.07:東京奪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日本政府稱將藉以展示災區復興,又指核事故
已受控
2014.04.01:福島完成除污,居民可返回疏散地區
2019.09.19:被控業務過失致死及傷害罪的東京電力前會長勝俣恆久、前副社長武黑一郎
及武藤榮脫罪
2020.03.24:國際奧委會宣佈東京奧運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後一年舉行
資料來源:路透社
政府未棄核能 民間未釋疑慮
https://i.imgur.com/9ODDsXR.jpg
https://i.imgur.com/PzT5JgV.jpg
https://i.imgur.com/fH97a5x.jpg
日本政府去年底宣布,以2050年達到碳中和為目標,將再生能源增至全國電力的五至六成
,而核能和採用「碳捕獲及封存」(CCS)技術的化石燃料合共佔三至四成,反映核能仍
將會是主要能源。惟經過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民間對核電仍有疑慮,要確保有安全穩定
的綠色能源,到底再生能源和核能何者是日本電力未來?
年初寒流揭當下電網弱點
日本天然資源有限,向來依靠從中東等地進口原油等能源,惟1970年代兩度經歷石油危機
後,便積極促進能源多樣化,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核能發電尤為政策核心。福島核事
故發生前,日本逾25%電力便來自核能。惟災後日本暫停全國60座核反應堆運作,並成立
原子能管制委員會收緊核電安全標準,至今核反應堆只有9座獲准重啟,24座正式退役,
要靠煤、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發電填補能源空缺,再生能源亦由2010年佔整體發電量的近
10%增至2019的18%(見圖)。
今年初日本受寒流侵襲,出現核事故以來最嚴峻的供電緊張,暴露了當下電網的弱點,如
液化天然氣因蒸發問題難以存放太長時間,儲備本來就不多,無法應付急增需求;太陽能
在暴雪下發電量急降,亦令輿論質疑日本的再生能源偏重太陽能,應加強推動風力發電。
雖然全國34個縣政府此前已表態支持在2024年將再生能源佔全國電力最少40%,而輿論亦
關注核能發電成本效益,但中央政府重推核能意願未退。負責能源政策的經濟產業大臣梶
山弘志上月稱,這次供電緊張突顯對核能的持續需求。
雖然政府會最優先發展再生能源,但日本缺乏平坦的空地興建太陽能電池板,周邊深海亦
增加離岸風力發電的成本,強調核能不可或缺。他指未來10年會先恢復民眾信心,此後才
興建新核電站,其間應最大限度利用現存的核電站。
3因素限制核能再發展
日本再次發展核能受三大因素限制,首先是安全標準提升。2013年,當局推出新規定,要
求電力公司須建造能抵禦自然災害和恐襲的設施,核電站亦需每一年至年半例行檢查,每
次可持續數周。這些安全標準增加了核電站營運成本和可運作的時間,電力公司需以其他
能源填補。
其次是反應堆退役問題。當局在2012年修訂指引,規定運作逾40年、超出一般運作期限的
核電站只要達到額外安全標準,就可申請一次延役20年。日本33座未退役的反應堆中,有
4座已運作逾40年。另有11座已運作30至40年,意味電力公司未來10年需決定延役或廢爐
。此外,高放射性的核廢料需存放10萬年,日本計劃興建一個地下核廢料處置場,但興建
過程或需時數十年。
專家促拓展再生能源
日本政策研究大學名譽教授黑川清和核能專家佐藤聰向本報指出,日本在1960至70年代將
推廣核能列為國策,稱之為潔淨、安全、可靠的能源,但福島核事故已否定核能的安全性
,其經濟優勢在事故前後亦遭多番挑戰,「核電站設計、選址、審批可能需時10年,興建
又再需10年,營運40至60年後,再要花20年廢棄」,在現存許多具吸引力的能源生產技術
之際,繼續發展核能是錯配。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則批評,政府對重啟核能提供
大量補貼,但對再生能源無同等承諾,「是時候擺脫20世紀的能源科技,把握發展再生能
源和21世紀新科技的機會了」。
(日本時報、朝日新聞、金融時報)
日本能源知多點
日本的能源目標是什麼?
據內閣在2018年通過的能源計劃,日本目標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提升至全國電力的22%至
24%,核能則佔20%至22%。現任首相菅義偉去年10月再宣布,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政府在去年12月交代計劃,盼在2050年將再生能源增至五至六成,而核能和採用「碳捕獲
及封存」(CCS)技術的化石燃料合共佔三至四成,餘下主要為氫燃料發電。
日本民間對發展核能的觀感如何?
自福島核事故以來,民調一直顯示日本民間對核能的支持度不高。據《朝日新聞》去年11
至12月的民調,57%受訪者反對核能發電,只有29%人支持;另外,62%受訪者表示完全或
不太信任厚府的核能安全政策,只有36%人表示非常或一定程度信任政策。
發展再生能源和核能對日本有何好處?
除了有助日本達到碳中和目標,亦能提升其能源自給率。在福島核事故前,日本逾25%電
力來自核能,但事故後所有核反應堆暫停運作,只好更依賴進口能源。日本的能源自給率
在前年回復至12%,但仍與事故前2010年超過20%相差甚遠。現時日本大部分電力來自進口
燃煤、石油和液化天然氣,其中石油逾九成依賴中東國家供應,但中東地緣政治不穩,易
受影響。
福島核災輻射有否影響居民健康?
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周二(9日)發表最新報告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災影響
健康的可能較小,並認為福島兒童罹患甲狀腺癌個案增加,並非暴露於輻射下導致,而是
與政府採取了高靈敏度的檢查方法有關。
資料來源: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朝日新聞
今辦悼念 明年改形式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日本去年取消311 大地震官方悼念儀式,今年同因疫情規模會
大減。官方悼念儀式今午會在東京國立劇場舉行,日皇德仁伉儷、首相菅義偉等出席。菅
義偉與出席賓客會在下午2 時46分,即10年前發生大地震的時刻,默哀悼念死難者,日皇
將發表演說。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上周表示,今年是最後一次以目前的形式舉行,明年以
後的悼念活動會依當時情况決定。官方悼念儀式自2012年起每年舉行,2019年有約940 人
出席。
(共同社)
───────────────────────────────────────
福島核廢水何解 日相菅義偉:適當時機決定方針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3060161.aspx
(中央社東京6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311大地震(東日本大震災)即將屆滿10週年,首相菅義偉今天走訪福島縣災區,談
到每天不斷增加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時說,將在適當時機決定處理方針。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菅義偉今天前往福島縣災區視察,表達政府未來也將負起責
任致力重建的決心。他上午前往設置在浪江町沿海地區的罹難者慰靈碑獻花默禱,之後再
前往使用可再生能源、去年起正式運轉的全球最大規模氫能製造設施,並跟福島第一核電
廠核子事故後回鄉或遷居至此的民眾座談。
有關如何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在核子事故後持續產生的含氚核廢水,菅義偉說,在儲水槽
持續增加壓縮腹地空間的情況下,不該一直不做決定往後拖延,「政府會在適當的時機負
責任做出處理方針」,但並沒有明確說明時間表。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有關目前原則上禁止進入的回鄉困難區域,菅義偉說,未來全面解除
限制的想法並無改變。為了讓核子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在穩定狀態,必須持續注水冷
卻,這些冷卻水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及雨水等,就形成含有超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
污染水」,每天以140公噸的速度持續增加。
這些「污染水」透過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變成「核廢水」。這種含有
氚的核廢水日積月累,被貯藏在核電廠腹地內,到目前已有1061座儲水槽,預料2022年秋
天就將全滿。
日本政府認為,正常運轉的核電廠也會排放一定數量的氚,所以傾向以核廢水排放入海作
為主軸進行協調。不過,由於無法保證核廢水能完全去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讓日本漁
業相關人士堅決反對,日本政府因此遲遲無法做出最後決定。
(譯者:黃名璽;核稿:張佑之)
───────────────────────────────────────
311浩劫十周年》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進度緩慢,東電危機處理能力讓人擔憂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26177
詹如玉 2021-03-11 12:10
造成1萬5899人罹難、2527人失蹤的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及福島核災,至今剛好屆滿十周
年,這場浩劫目前仍對當地環境與災民影響深遠。發生爆炸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在事故後被
迫除役,日本政府及負責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預計整個廢爐作業恐
耗時30年以上才能完成,但目前因污水、燃料顆粒處理等問題進度緩慢,廢爐實際完工日
仍難以估算。
管線問題仍是謎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標準,從事放射工作的工作者,一年累積的輻射量應控
制在20毫西弗(mSv)以下,其他一般大眾每年累積的輻射量則平均為2.4毫西弗。從輻射
量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來看,若人體瞬間接收的輻射量超過250毫西弗,身體就有可能造成
不可見的傷害;超過2西弗(Sv)則有可能致死,超過6西弗而未經緊急醫護的情況,死亡
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若將ICRP制定的標準,與日本核能管制委員會於今年1月公布的報告比對,可以發現在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不久後,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及2號核反應爐共用排氣筒的輻射量
,每小時高達10西弗(Sv),遠高於3號及4號核反應爐排氣筒的輻射量,就算是核電廠職
員也很難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接近。
日本核能管制委員會在徹查核電廠、核反應爐的照片及監視器畫面後,表示排氣筒之所以
會出現輻射量異常超標的情形,主要是因為排氣筒中的管線沒有做到頂(排氣筒高約120
公尺),導致原本應該排出的輻射物質有部分囤積在排氣筒內。委員長更田豐志對此說明
,管線未做滿雖不會直接影響排氣,但殘留在排氣筒中的氫氣若達到極高濃度,再與空氣
中的氧氣接觸,很有可能發生氫氣爆炸事故。像是東日本大地震爆發當時,1、3、4號機
都有發生氫氣爆炸情形,導致排氣管破裂,進而加重災情。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更田委員長聲稱管線不會直接影響排氣,但日本政府當初在1992年建
議電力公司在排氣筒內加裝管線,就是為了避免美國賓州於1979年爆發的三里島核事故,
及舊蘇聯於1986年爆發的車諾比核事故重演。由於日本政府當時僅是持「建議」態度,實
際安裝情形還是由電力公司自行處理,政府並未確認詳細的管線配置設計及實際施工情形
。目前東電尚未說明當初管線沒有做滿的原因。
廢爐工程進度緩慢
《日本經濟新聞》稱,由日本政府與東電共同策劃的中長期廢爐計畫,預計花費30至40年
完成所有作業,但目前進度並不樂觀,僅進展到包含遷出用過核子燃料等作業的第二期工
程。且受原本預計在2014年底完成遷出用過核子燃料作業的3號機,因機器故障等問題,
直到2019年4月才完成遷出工程影響,日本政府及東電決議拉長完工日期,力求在2020年
度內(此指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31日)完成用過核子燃料遷移作業。
「特別除污地區」仍有多達85%未進行清除作業
然而國際環境組織「綠色和平」(Green Peace)東亞分部卻不看好這項廢爐計畫,據該
組織日前發布的兩份報告顯示,受福島核災影響的「特別除污地區」仍有多達85%還未進
行輻射清除作業。且清除作業未進入森林地帶,導致部分福島的樹木仍可驗出超過安全標
準的放射性物質。
另一份由奇異能源(GE)前核能顧問佐藤聰執筆的報告則主張,考慮到3座核反應爐槽內
外仍有數百噸的核燃料殘骸,及廠內還有大量的核反應爐冷卻水、受污染的地下水要處理
,故廢爐計畫很有可能難以在預定時間內完成。綠色和平輻射調查團隊自2011年東日本大
地震爆發後,於同年3月26日抵達福島,至今10年總計進行了32次調查。
污水溢出、地震計未維修 東電應變不佳引民眾擔憂
核燃料殘骸及污水處理問題無疑是這起廢爐工程的最大挑戰,據《現代經濟》報導,日本
福島外海在2月13日晚間發生規模7.3、最大強度6強的強震,許多地區發生停電,讓民眾
不禁回憶起東日本大地震的恐怖。而日本核能管制委員會也於14日發表報告,目前正在進
行廢爐的福島第一核電廠5號、6號機,及預定廢爐的福島第二核電廠1號機,存放核燃料
殘骸的水池皆出現污水溢出情形;東電則稱溢出量極少,不會對外界造成影響。
《時事通信》雖肯定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污水產生問題,與地震剛發生後相比有極大改善,
但表示因目前工程僅進行到遷出用過核子燃料的階段,故要完成廢爐仍有很長一段路。同
時指出用來施工的機械手臂受新冠疫情影響產量大幅減少,導致工程延後。《讀賣新聞》
則稱除遷移用過核子燃料問題外,用來淨化污水的廢水該何去何從,及日本政府該如何說
服不安的民眾重拾核電,達成在2030年度內將核能發電率提升至20%至23%的目標,以減少
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是挑戰之一。
日本網友也對政府及東電的計畫提出質疑,有人認為福島核災沒有導致周邊地區永遠無法
居住算是「僥倖」,指出日前發生強震時,東電才表示設置在3號機的2台地震計,因去年
故障後沒有維修,故當下無法測出數據,批評東日本大地震發生至今已屆10年,東電的危
機處理能力依然沒有進步。還有民眾表示,考慮到廢爐作業預計要花20至40年才能完成,
到中後期人力很有可能已經出現大變動,導致工程一延再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