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9-04 18:01:51標題: 安倍辭職後的中日關係走向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x6wnLb
2020年9月4日10:12 美國之音
華盛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8月28日宣布因健康原因辭職,他的謝幕不但影響了日本政壇,也為
中日兩國關係的走勢掛上了問號。對日本來說,中國既是威脅,也是經濟夥伴,分析人士
指出新首相或將延續安倍的對華政策,但也有專家指出,受到中國的政策以及美中關係的
影響,後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似乎仍就面臨著不確定性。
兩國關係面臨的問題
安倍是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分析人士稱,安倍任內的中日關係出現了改善跡象
,但即便如此,兩國間仍舊面臨許多問題,日本的新一任首相也將面對諸多挑戰,其中島
嶼主權爭端便是兩國關係中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
中國船隻近日在有爭議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頻頻現身,引發了
日本的擔憂。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8月中旬曾對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表示,中國應避
免在有爭議的東中國海島嶼周圍活動,但北京聲稱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有權在當地從事
執法活動。
日本還曾指責中國政府船隻多次進入日本控制島嶼附近的水域活動。河野太郎也曾在8月4
日的記者會上警告說,如果中國政府船隻繼續加強在尖閣諸島周邊的活動,日本自衛隊就
將做出反應。
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副教授里斯賓(Phillip Y. Lipscy)說:「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崛起
仍是日本國家安全的主要潛在威脅,而且領土爭端沒有明確的解決途徑。由於雙方都有如
此多的船隻進入有爭議島嶼附近海域,局勢總是有可能意外升級,並引發一場嚴重危機。」
此外,8月15日是日本所謂的「終戰紀念日」,4名日本內閣成員當天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
也引起了中國不滿。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安倍雖不再直接參拜
靖國神社,但仍通過獻貢品的方式變相參拜。日本政府批准的教科書也公然美化侵略歷史
。這也是限制中日關係發展的關鍵因素。」
除島嶼主權爭端及歷史認識問題外,目前的香港局勢也使得中日關係愈發緊張。東京大學
教授川島真(Shin Kawashima)日前在《外交家》(The Diplomat)網站撰文稱,由於香港
的局勢,日本對中國的看法已經暗淡(darken)。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底表決通過了「港版國安法」後,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個國
家的警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曾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當局「不顧國際社會和香港
市民的強烈擔憂制定該法令人遺憾」,他還說,「(中國的港版)國家安全法損害了國際
社會對一國兩制原則的信賴,日本將繼續跟有關國家協作做出適當的應對」。
滑鐵盧大學教授韋爾奇(David Welch)提到,在中日兩國關係中,日本認為的主要問題
包括中國對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侵占,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侵略」
行為(aggression)以及中國對「自由國際秩序的威脅」,在這些問題中,尖閣諸島問題
是一個嚴重的問題(serious concern)。新首相在考慮這些問題時不太可能與安倍有明
顯的不同。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日本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霍農(Jeffrey
Hornung)認為,安倍的繼任者很可能會繼續安倍已經在實施的政策,日本在努力加強與
其他國家的關係以及在東中國海加強海保的存在等方面仍會做(與此前)相似的事情。
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和政治學教授格里姆斯(William W. Grimes)則認為安倍晉三的辭
職不會對中日關係產生太大影響。
他說:「在過去20年裡,敵意與合作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中國內部政治或中國領導人看待
美中關係的方式所驅動的。習近平多年來在與日本打交道時一直特別強硬,這反映了他自
己的政治信仰和立場。因此,我不認為安倍的辭職改變了基本格局。」
但他也表示;「如果中國領導人希望與日本建立更友好的關係,他們可以把他的辭職當作
一個機會,在不丟面子的情況下稍稍改變路線。如果中國在東中國海不那麼咄咄逼人就更
好了,在這個地方,誤判或事故可能導致軍事對抗。」
霍農還說,「如果中國按照它通常的做法行事,進行某種測試或試圖利用機會,特別是在
新領導人交接時,新首相沒有安倍那樣的政治資本和基礎,儘管會有派系支持,但他不會
有安倍那樣的政治實力」,「下一任首相可能不會像安倍政府那樣迅速做出反應,但這要
視情況而定……取決於下一任首相是否保留所有的高層人員」。
他說,如果下一任首相在領導層保留熟悉的面孔,那麼政府將繼續走正常的道路並作出反
應,但如果下一任首相試圖替換所有人,那麼政府的快速反應可能會面臨挑戰。但如果菅
義偉當選,他很可能會繼續保留這些內閣成員。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傑出研究員(distinguished fellow)、哥大教授柯蒂斯(Gerald
Curtis)也提到,安倍和特朗普總統發展了非常密切的關係,他在過去的幾年裡也與習近
平主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些人際關係是國家和政府之間是否有信任感的核心。
他還說,如果菅義偉成為新首相,他很清楚日本的國家利益所在,但他在國際事務上毫無
經驗,這是令人擔憂的一點。
在安倍辭職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8月2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願同日方一
道,繼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各項原則和精神,不斷深化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
展合作,推動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發展。」
據路透社報導,日本副官房長官西村明宏表示,安倍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表明日本願意與
美國密切合作,制定新的導彈防禦戰略。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刊登文章說,如果日本
真的部署美國的進攻性中程導彈,那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中日關係恐將「地動山搖」。
中日經貿關係
儘管日本對中國的一系列做法及其威脅感到擔憂,但兩國的經濟卻緊密相連。據報導,中
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今年6月的對中國出口額相當於對美出口額的1.7倍。
柯蒂斯表示:「從根本上說,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對中國來說,日本則是一個非
常重要的技術投資來源,因此,兩國保持和加強經濟關係的動機更大。」但他也指出,由
於新冠疫情,日本和其他國家一樣,也非常擔心在重要問題上不能過度依賴任何一個國家。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名譽教授中村政男認為,自民黨候選人對改變日本對華經
濟政策的看法並不強烈,或會蕭規曹隨,他們對中國的態度是謹慎的,在尋求相互貿易擴
張的同時,也會盡可能地將經濟和政治政策分開。
他說:「日本尋求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存在著巨大的商業風險。有些是可預測的經濟風險。
例如,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貨膨脹加速,一些依賴中國低工資的日本工廠發現有
必要向亞洲其他地區搬遷,或遷往日本以利用生產成本更具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但更嚴
重的風險是中國特有的政治風險。例如,不可預測的監管方案、知識產權盜竊案和中國國
內競爭等。倖存的日本公司在中國的盈利能力並不高,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公司似乎可以
接受。」
他還表示,到目前為止,對於許多日本公司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大市場。「
在中國做生意是有利可圖的,但這樣做的日本公司必須為面臨意想不到的政治風險做好準
備。」
誰來接棒安倍
日本輿論認為,面對諸多棘手的政治難題,安倍失去了繼續執政的信心才是辭職的真正原
因,而誰來接替安倍成為新首相,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現
任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以及現任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等人均已確認將參與競選自民黨總
裁。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在星期三(9月2日)正式宣布參選。
預計9月中旬自民黨將選出新總裁,由於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佔多數席位,自民黨總裁幾
乎肯定會接替安倍成為新任首相。
南加州大學教授片田沙織(Saori Katada)表示,還不確定誰會接替安倍首相,但菅義偉
的勢頭似乎越來越好。她說:「如果他是下一任首相,那麼日本肯定會堅持爭取美國與亞
洲接觸,並利用這種接觸增強日本在地區經濟動態中對抗中國影響力的能力。」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