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7-18 23:44:22標題: 美國將黎巴嫩進一步推向伊朗的懷抱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2WyoGDW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表示,美國政府未能理解伊朗影響力在黎巴嫩擴散的原因以及製止
這種趨勢所必要的手段,特別是在黎巴嫩當前經歷的經濟危機之下,並且滑向內部衝突的
可能性不斷增強。
該媒體認為,黎巴嫩在幾十年來所經歷的的動盪、暗殺、佔領與經濟脆弱性,都沒有該國
目前所經歷的狀況那樣糟糕,現在的黎巴嫩人「甚至失去了夢想明天更美好的能力」。
報導強調,黎巴嫩當前的宗派分歧非常劇烈,因為對教派而言,首要的是大多數黎巴嫩人
的忠誠,而這種狀況的產生,是由於該國在持續數十年的時間內,缺乏任何強大的中央政
府,從而滋生並加重了這種分歧。
此外,美國針對伊朗及其盟友真主黨所採取的極限施壓政策,根本無助於改善局勢,或對
黎巴嫩及黎巴嫩人產生直接影響。
銀行已經沒有資金了,哪怕是在首都貝魯特,停電也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大量公司因
缺乏客戶而倒閉,最低工資水平也從每月450美元下降至目前的每月80美元。
極限施壓
該媒體強調,通過極限施壓政策而削弱黎巴嫩國家的方法,並不能削弱真主黨的勢力。真
主黨擁有各式武器,並在歷時8年的冒險過程後,在敘利亞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因此
,黎巴嫩越是深陷沼澤,真主黨就越將成為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該媒體補充稱,在可見的未來,黎巴嫩將遭遇「被毀滅」的命運,但這並非爆發內戰,而
是將該國分裂成為不同的充滿動盪與暴力的地區,而且,在缺乏國家統治的情況下,任何
能夠控制社會混亂的權威,都將成為受到人們歡迎的政權。
與此同時,當前的局勢也符合伊朗的利益,伊朗將以「什葉派救世主」的形象而加強它在
黎巴嫩境內的勢力,而且,危機持續的時間越長,黎巴嫩成為伊朗「附屬國家」的可能性
就越大。
事實上,伊朗已經提議以當地貨幣向黎巴嫩政府出售石油和汽油,從而減輕黎巴嫩政府在
匯率下跌方面所承受的負擔,此外,伊朗還多次表態稱,已向黎巴嫩政府「發送信號」,
願意為該國提供其所需的電力供應。
《外交政策》的這篇報導確認,美國對黎巴嫩施加的壓力越大,伊朗就將擁有更大的機會
來影響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而且這並不一定需要通過伊朗政府才能完成,而是通過真主
黨便能實現——後者承諾「不會讓黎巴嫩什葉派死於飢餓」。
此事似乎已經引起了美國的重視,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也在幾天前發表聲明,談及有
關防止伊朗向黎巴嫩出售石油的問題。
但是,隨著黎巴嫩在失敗之路上越走越遠,為這個處於製裁之下的國家創造平行經濟的想
法開始興起,儘管伊朗本身也飽受經濟之困,但它仍向黎巴嫩發出了這樣的誘惑。
美國的選項
該媒體認為,伊朗與真主黨均在黎巴嫩什葉派內的集體思想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並從很大
程度上影響著該地區的宗派衝突。因此,美國不太可能在這方面遏制伊朗的影響,而先前
對什葉派社會進行的公民賦權的嘗試也沒有成功,此外,戰爭的選項也無法創造一個新的
事實,而不將該國陷入更為糟糕的境地。
但儘管如此,仍然有部分選擇可以幫助遏制伊朗在當地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例如,美國採
取不同的方式處理阿以沖突,可能會對此有所幫助,另外,在伊朗核問題上達成一項新的
協議,也可能會拯救黎巴嫩,並使美國與伊朗的關係在未來取得突破。
最後,這篇報導得出結論稱,不應該通過施加壓力的方式來打壓和扼殺黎巴嫩,因為這種
方式無法加強黎巴嫩的凝聚力,而只會讓該國內部的什葉派、遜尼派、德魯茲人以及基督
教徒降低對國家的忠誠度。
此外,這種方法也將誘使所有人選擇最為簡單的方法——逃避並讓黎巴嫩陷入未知的魔掌
,但是,黎巴嫩這個國家本身,卻無可逃避。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