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G7峰會與美中關係:特朗普的挑戰與考量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08 14:59:02
標題: G7峰會與美中關係:特朗普的挑戰與考量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920986
王凡/BBC中文記者
https://i.imgur.com/EPvQPDG.jpg
在美中關係日漸緊張的當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動員更多力量壯大聲勢。(AFP)
美國總統特朗普制衡中國的策略又增添了新的一步。他在不久前宣佈,計劃將今年的七國
集團(G7)首腦峰會規模擴大,邀請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及俄羅斯領導人加入,同時將
會議由6月延期至9月舉行。
身陷國內矛盾議題的特朗普表示,中國的未來將是峰會上各國領導人討論的話題。
中國視美國此舉意在「針對中國」。在美中關係日漸緊張的當下,特朗普正在動員更多力
量壯大聲勢。如果象徵西方領導地位的七國集團如願站在他的一邊,將會成為他第一任期
中的一個顯著外交功績。
但這並不容易。擋在特朗普面前的有七國集團架構上的設置,最根本的,還是這些國家對
美中關係的考量。
特朗普的計劃
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向一眾記者表示,七國集團已經「
過時」。「我感覺這個七國集團不能恰當代表現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他說。「這
是個非常過時的國家集團」。
他宣佈將原定於6月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延遲至9月,屆時距離美國大選只剩兩月時間。同
時特朗普擴大參會國家規模,邀請俄羅斯等四國領導人參加。他還一度以「G10」及「G11
」稱呼這次峰會。
在這之前不久,德國總理默克爾剛剛以新冠疫情為由拒絶前往華盛頓參加峰會。
七國集團由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幾個經濟體組成,成員包括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
、加拿大及意大利。該組織自稱為「價值共同體」,其主要原則包括自由、人權、民主、
法治、繁榮與可持續發展等。美國是今年輪值主席國。
作為輪值主席國總統,特朗普有權邀請其他國家作為來賓參會,但如果想要將七國集團擴
大為「十國」或者「十一國」,即在組織上做出改變,他無權一人決定。
https://i.imgur.com/sF7Gvf2.jpg
二戰後建立的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快散架了?(Nadia Akingbule)
受邀國反應不一
澳大利亞、韓國及印度領導人都已作出積極回應。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韓國總統文在寅
及印度總理莫迪分別接到特朗普通過電話發出的邀請,莫里森與文在寅表示願意接受邀請
赴會,莫迪稱願意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合作,確保即將到來的峰會成功。
對於三國來說,能夠被七國集團接收將會極大提高自己的國際聲勢,通過參與國際議題設
置加強自身利益。韓國世宗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賢指出,對於韓國這樣的中等強
國來說,這是一個加入這個「全球豪華國家俱樂部」的機會,可以讓他們在全球議題上使
自己的聲音有一席之地。
「如果韓國拒絶這個邀請才會顯得奇怪,」他對BBC中文解釋稱。
這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其他成員國對俄羅斯的反對。俄羅斯曾是「八國集團」成員之一,但
在2014年俄羅斯從烏克蘭手中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因此被踢出了這個組織,「八國集團
」由此變成「七國集團」。
特朗普上台後曾多次提及恢復俄羅斯成員資格,遭到其他國家反對。這次也是一樣。英國
、加拿大及歐盟均明確表示反對,稱俄羅斯的行為自2014年後沒有發生改變。
俄羅斯本身對特朗普的邀請也有所保留。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6
月1日稱,雖然普京支持對話,但面對特朗普的提議俄方仍需看到更到細節。
制衡中國
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希望新邀請的國家與七國集團一道討論「中國的未來」。而這四個
國家分別位於中國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將中國包圍在中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6月2日稱,這種針對中國搞「小圈子」的做法「不得人心」,也
不符合有關國家的利益。
「中方一貫認為,無論是什麼國際組織或者國際會議,都應該有利於增進各國互信,有利
於維護多邊主義,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他在記者會上表示。
近來中國在推行香港《國安法》與應對新冠疫情問題上飽受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世界批
評,這給了特朗普一個擴大制衡中國國際陣線的好時機。
英國首相約翰遜本周公開表示,如果中國在香港強推《國安法》,英國政府將改變針對香
港300萬BNO護照持有人的移民政策,為他們提供成為獲得英國公民身份的途徑。英美澳加
四國還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強推這條法例。
「這個時候(美國)組建意志相近的國家抱團,是想向中國宣示『我們很團結,你的野心
抱負不一定得逞』,」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亞太防務問題專家袁敬東副教授表示。他認為,
由於目前峰會沒有敲定具體細節,特朗普這樣的做法「宣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中美之間的艱難抉擇
峰會議程尚未正式確定,中國問題會在其中佔多大角色仍是未知數。然而無論是七國集團
的其他成員,還是四個受邀國,如果面對的是一屆以中國為主題的峰會,必然要在其中做
到小心權衡。
這其中許多國家對中國經濟依存度很高。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
佔澳大利亞全年出口額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中國已經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進口來
源國和出口對象國,也連續三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
袁敬東指出,俄羅斯與中國關係一向良好,在美國的壓力下,中俄關係增進更有戰略必要
。即便是與中國不時發生邊境衝突等摩擦的印度,與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等國際
議題上也有共同利益。
雖然這些國家可以通過尋找替代國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減輕受中國影響程度,但袁敬
東指出,這個週期沒有那麼快。一旦貿然脫鉤,但沒有替代國可以及時彌補與中國脫鉤造
成的巨大經濟損失,這反而威脅這些國家執政黨的統治地位。「西方這些國家選舉週期比
較短,通常為三到四年,如果這期間沒有辦法彌補經濟短板,執政黨很容易被轟下台。」
「一個國家在中美間選邊是一個最重要的戰略決定,」香港嶺南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張
泊匯教授稱。「最基本的判斷是,如果冷戰不可避免的話,其他國家不會想選邊……他們
想盡量同中美兩方維持良好的關係,因為選任何一方都會對自己的國家利益有傷害。」
因此他強調,這些國家都需要根據最終議題作出決定。「如果真的主要涉及中國,那會是
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如果中國只是其中一部分問題,那其他國家的壓力可能會小一點,
(峰會)能夠開成的機會就高一點。」
其他考量
特朗普上任後的四年內,美國已經先後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
十多個國際組織與多邊協定,今年美國又先後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
織。
雖然他這次批評「七國集團」已經不合時宜,但一反平時做法,選擇擴大成員範圍,說明
特朗普對這個組織的看重。由於本身不包括中國,「七國集團」可能被內外交困的特朗普
視作一個機會。
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面對記者時表示,這次峰會可以在11月大選前或後召開,但他選
擇在選前的九月。張泊匯認為,這說明特朗普更重要的目標是連任。
一方面特朗普身陷國內種族問題示威風波,另一方面這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總統在四年期間
沒有特別明顯的外交成就,從退出「伊核協議」到「特金會」最終無疾而終,特朗普的孤
立主義政策可能會為他的選情帶來威脅,而如果可以在選舉前在自家門口接待十多個全球
主要國家領導人,可能會為他爭取一些選票。
「這可能會消解一部分美國國內對他反國際化傾向的擔心,向美國民眾展示他重新恢復了
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利益,重新恢復了美國的領導地位,」張泊匯表示。
而作為特朗普想要討論的對象,中國可以怎麼做呢?專家們認為,中國最好的選擇是「聽
其言,觀其行」,如果做出激烈反應反而可能會使一些中間國家「義無反顧」倒向美國。
「如果中國因為韓國加入七國集團而進行報復,那將是中國軟實力的失敗,」李成賢稱。
「中國霸凌的形象將被鞏固,文在寅將無法繼續推行與中國交往的政策。」
「不管是軟實力還是公共外交,中國如果想要擴大統一戰線,希望的會是獲得更多國家的
認同,而不是懷疑或者敵視,」袁敬東說。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