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坦尚尼亞退出「一帶一路」非特例,許多國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0-04-28 17:03:33
標題:
坦尚尼亞退出「一帶一路」非特例,許多國家已看破中國的糖衣陷阱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EyHzj1
日前,非洲國家坦尚尼亞廢除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方案,是非洲第一個對中國Say No的國家,對中國近年來積極打造非洲大戰略而言無分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其實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時,外界已提出質疑的態度,認為將會導致參與國出現嚴峻的債務風險。
這些質疑聲浪自2018年不斷擴大,認為一帶一路是透過「戰略投資」的途徑讓經濟弱效的國家成為中國的債務式殖民地,進而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其實,如果了解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目的與作法,便可知曉中國對外戰略佈局的野心與壯志。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在2013年9月所提出的中國外交戰略,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亞洲出發經中西亞一帶並直入歐洲地區,挹注資金的目標國以落後國家為主,透過絲路基金、亞投行對這些國家投入大規模、高額度的貸款,投入的項目包括鐵路及公路交通、港口、電廠能源等基礎建設。
一帶一路是中國拓展銳實力的手段
表面上,中國宣稱「一帶一路」是要促進中國與歐洲、印度洋、東南亞、中亞與西亞等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然而,綜觀中國的戰略目的可以發現,中國有三層次的內外佈局考量。首層是國內經濟目的,從輸出產能與勞動力來解決國內過剩的問題,同時帶動中國邊疆地區的開發。
其次是中國在國際供需穩定的重視,透過一帶一路建起的交通要塞作為節點,進而形成中國對外網絡的連結與佈陣,以掌握戰略能源取得的管道,甚至是確保糧食供給的穩定;第三層次結合上述兩層來拓展中國外交策略的運作,一帶一路可以發揮貸款後的國際政治依賴關係,以提升中國在全球的話語權及影響力。
坦尚尼亞是中國打造債務殖民的受害國之一
從非洲國家坦尚尼亞對中國的反彈可以看出兩個重要意涵,首先是對中國原先與該國簽署協議內容的不滿,坦尚尼亞總統John Magufuli毫不客氣的批評指出「只有醉漢才會接受這樣的條款」,國內甚至認為該協議是「殺手級中國貸款」;事實上,就該條款主要內容來看,「中方提供100億美元貸款來建造姆貝尼加河(Mbegani Creek)港口」,便可以從中取得「港口的租賃權99年」,顯然中國一再對弱勢國家軟土深掘,而坦方不是第一個受害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
其次是,坦方曾向中國表示希望能縮短三分之二的港口租賃時間,然而中國並沒有給予回應,坦中雙方在沒有對話之下,該協議最終宣告廢除,雖然坦方因此逃脫中國的債務陷阱,但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在崛起後一再表現出身為大國的「天朝霸氣」。
然而,從相關報導可以歸納出來,全球積欠中國債務最多的國家之中,一半以上的國家集中在非洲地區,中國有意在非洲地區建造「債務型的朝貢體系」,看準許多非洲國家還債能力低弱,假若無法履行協議,除了可以從中交換戰略資產,而在國際體系中,她們成了中國的附庸國,以及執行中國意志的打手。
中國資金滲透,讓各國的外債快速攀升
事實上,坦尚尼亞並不是首個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案例,早在2017年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口(Hambantota Port)被迫割地,便是因為該國無力償還自中國的貸款,2017年底便開始與中國招商局集團商議經營權與資產權的轉讓;嗣後雙方簽訂協議,由中國取得99年港口1.5萬英畝土地的租賃,以及以11.2億美元獲得70%的股權,在當時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讓許多國家為之警惕。
不僅如此,有報導指出,超過一半的東南亞國家的外債壓力相當大,外債佔國民所得毛額的比重都超過所有開發中國家的平均值(26%),而多數的外債卻是在近年增加,且來集中來自中國;其中,東南亞地區外債最為嚴重的國家,包括寮國、柬埔寨及印尼等國。
外債嚴重的東南亞國家出現相同的問題,除了外債不但快速增加之外,債務來源的比重又以中國最多。換言之,中國便是這些國家的主要債權國,以中國大肆推展債務殖民的手段來看,東南亞國家因外債當過度依賴中國且無法償還時,中華朝貢體系也將恢復,許多周邊國家將面臨主權受損的風險。
中國設下糖衣陷阱被看破手腳,各國紛紛自保
2018年3月,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of Global Development)就提出警告,指出一帶一路已讓許多國家陷入債務陷阱,尚未陷入的國家其潛在債務也有明顯增加之勢;債務增加的代價,事實證明,這些國家當無力償還時,中國便施壓要求轉讓該國的戰略資源,以及影響政府的決策來符合中國利益,藉此發揮「代理人行使否決權」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企圖實在其心可議。
中國對外進行貸款與投資,也引起部分已接受貸款挹注的國家警覺,雖然中國提供貸款表面上不帶任何政治條件,並提供低利息且寬鬆還款時間的融資誘因;但是,卻要求當地國必須使用中國註冊公司的服務、設備、材料與技術,並由中方掌握關鍵性的技術、要求採用中國標準、工程諮詢服務等;同時,貸款領域有高鐵、核電、通信、汽車等,而這些都是貧窮國家無能自力更生的項目。
許多國家逐漸看清中國一帶一路的真面目,例如印度的《經濟時報》認為中國有意透過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控制來增加對印度的政治壓力。塔吉克國內也傳出質疑,認為中方控制了該國重要金屬的開採權,甚至掌握了境內的通訊服務系統,未來若無力償還債務,中國不但可能從中獲取極大的特許權,包括重要戰略資產股權、項目所有權、土地及天然資源等,都將讓坦方面臨嚴重的主權危機。
此外,有國家開始反制依賴中國債務的動作,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步上債務危機所衍生的政經風險,例如,尼泊爾過去就取消了兩項與中國合作的水電廠計劃,無獨有偶,巴基斯坦也拒絕中國提出水壩控制權和安保權作為貸款擔保的條件而放棄中國融資協議。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國家內部更因中國一帶一路出現反中的社會輿論,認為中國提供貸款不但無法改善當地經濟,更成為國內官商貪腐的溫床。
近期國際社會對中國已有諸多批判,尤以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各國對中國隱蔽疫情的不滿情緒更是日益明顯,許多國家政府及民間組織紛紛就疫情所造成的經濟傷害提出國際申訴,可以說,當前的國際情勢,將削弱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企圖與成效。然而,在疫情衝擊各國經濟的同時,中國是否會為了維持糧食及能源的供給,對高度依賴中國的債務國施展壓力?以及,各國對「一帶一路」的質疑,會否重挫中國對外拓展銳實力的雄心?則是未來可以持續關注的焦點。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