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李志傳:該趁油價暴跌加強石油儲備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20-03-14 15:49:25
李志傳:該趁油價暴跌加強石油儲備
近日來,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創下自海灣戰爭以來最大的跌幅,並在時隔四年之後重新回落到30美元/桶附近。本輪油價下跌,打破國際能源市場的脆弱平衡,引發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短期來看,油價仍維持低位震盪,國內外石油市場再度迎來挑戰和機遇。現在是不是中國增強戰略石油儲備的好機會呢?
此次石油價格大跌的直接誘因是沙特和俄羅斯在維也納減產會議上談崩,俄羅斯拒絕減產,沙特一怒之下不僅宣布增產還大幅調低原油價格。從更大的背景上看,隨著美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強勢回歸,歐佩克、俄羅斯、美國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特朗普上台後的“去監管”和積極發展化石能源政策進一步激發了美國的油氣生產潛力,美國重新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和重要出口國,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長不斷放緩,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抑制了原油需求的增長。在全球性的石油生產過剩形勢下,維持油價的壓力越來越大,歐佩克和俄羅斯不得不在“數量”和“價格”之
間做出選擇。由此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石油競爭的重點已經從資源轉向市場,市場主導權逐漸從賣方轉向買方。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國際油價下降將大大降低進口成本,符合中國的總體利益。中國每年的原油進口量已經突破5億噸,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70%並仍在繼續增長。從石油儲備量上來講,國際能源署(IEA)設定的一國石油儲備安全標準線為90天,即要確保國家石油安全,一國的石油儲備量需要達到過去一年90天的進口量。這意味著要達到安全範圍,中國的石油儲備需達到7.43億桶左右。近年中國在原油儲備方面投入較大,原油儲備能力已超過3億桶,但是仍然相對不足,戰略石油儲備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在短期內,積極擴大進口是最現實的選擇。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油價出現過三次暴跌。從歷次原油價格下跌的情況看,油價在低點持續的時間都比較短,我們應抓住時機,調整進口和國內生產比重,主動通過期貨和現貨市場,通過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訂購現貨等方式在相對較低的價格上擴大進口。由於短期內大規模提升戰略儲備空間不現實,可以考慮利用民營商業儲備、大型油輪、煉廠庫容等設施,提高進口原油的??儲備能力。
在中期內,繼續加快國內石油儲備等基礎設施建設。原油儲備能力直接影響進口量和戰略主動性。通過調整石油儲備騰挪戰略空間,影響和控制國際石油市場是美國一貫的做法。中國國家石油儲備建設始於2004年,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儲備能力不斷提高,但是仍然相對不足。根據中國石油公佈的報告,我國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將石油戰略儲備量提高至5.03億桶。油價下跌為大量購入、實現儲備目標提供了良機,我們應該做好規劃,繼續擴大在石油儲備、管輸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同時提高設施的運營效率,把握戰略主動性。
從長期看,應進一步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市場開放度不斷提高是國際石油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國內石油市場改革和發展應當堅持的大方向。目前,國內石油市場的上游仍未完全開放,原油進口和成品油進出口仍實行配額制,成品油銷售價格含稅費高並仍受政府的強力干預,企業和普通民眾難以從國際油價下跌中直接獲益。針對上述問題,應轉變石油安全觀念、市場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市場開放,促進公平競爭,從更高層次上引導石油市場健康發展,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此外,除了戰略石油儲備以外,我們也應該全面評估這次石油價格暴跌對我們的影響。比如,目前的原油價格已處於低位,甚至低於一些項目的成本,如果持續較長時間,對以上游業務為主的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企業的生產經營將產生壓力,其勘探開發、油田服務等業務板塊將出現困難,這對於我們自己的石油生產能力和能源安全體係都有一定的影響。(作者是隆眾資訊北京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3xOiIsJykL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