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3-07 11:39:24標題: 華倫退選 美國女性政治天花板變厚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395605
2020-03-06 23:50 聯合報 / 編譯羅方妤/報導
英國衛報報導,麻州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五日宣布退出民主黨總統初選,讓人發現
體制充滿性別歧視,卻又拒絕讓參選人處理這類問題。
華倫五日在住處外表示:「這場競賽有性別歧視嗎?你知道的,這對所有女性而言是個陷
阱題。如果你說:『對啊!這場競賽有性別歧視。』那麼所有人都會說:『愛抱怨的傢伙
。』但如果你說:『不,這場競賽沒有性別歧視。』那大概有十億名女性都會認為,『你
是住在哪個星球?』」
國際一直都有女性領導人,包括兩名英國前首相梅伊和柴契爾夫人、德國總理梅克爾和紐
西蘭總理阿爾登。然而衛報認為,美國政界的玻璃天花板根本沒有被砸碎,反而被雙層玻
璃強化了。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學講師、《女權革命》作者邦妮‧莫里斯表示,她五日起床時感
到「震驚」,發現兩天前加州初選支持的華倫退選。「我認為在美國,女性掌權仍有難題
。有些人顯然對希拉蕊顯著的才幹感到不滿,因為他們將她歸類於一名學校老師和母親會
有的語氣。人們也將這些名詞套用在華倫身上,卻不會套用在男性身上。」
莫里斯說:「許多人確實受到絕頂聰明的女性威脅。若一個女人試圖用緩慢堅定的語氣陳
述她的觀點,總有一群男人覺得像是被母親責罵。」她也同意華倫關於性別歧視的論述。
「我認為女性被困住了,她們始終都被用外表、穿著、語調和髮型評斷,且一直被問及是
否和女性主義保持同陣線,如果沒有,她們就不會被視為『姐妹們』,而她們若用了『姐
妹們』這類詞彙,就會被視為極端女性主義者。」
莫里斯主張,華倫也受到「意識形態純淨度測試」,但同為進步派的桑德斯卻沒有。莫里
斯自己也是猶太人,她說:「桑德斯能以古怪、激進的猶太爺爺吸引許多選民,但華倫這
種古怪的清教徒奶奶看來對年輕人沒什麼吸引力。這種現象是毀滅性的。」
───────────────────────────────────────
桑德斯:黨代會前票比拜登少 就認輸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395593
2020-03-06 23:47 聯合報 / 編譯郭宣含/綜合報導
美國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四日表示,如果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前,前副總統拜登
拿下最多黨代表票,無論是絕對或相對多數,他就會轉而支持拜登。
另外,桑德斯取消密西西比州的選舉活動,六日改前往密西根州,此舉顯示他將重心轉移
到中西部,不會挑戰拜登試圖贏得南方州非裔選民的支持。
桑德斯四日接受MSNBC 新聞頻道訪問時表示:「如果拜登走進全國代表大會或者到了初選
最後,他的得票比我多,他就是贏家」。主持人梅道追問:「無論拜登拿下絕對多數或相
對多數的黨代表票,都是如此嗎?」桑德斯回應:「完全沒錯」。
桑德斯最近幾周更堅定認為,無論哪一位參選人最後以相對多數贏得民主黨初選,黨內都
應該團結;若以相對多數決定民主黨初選結果,全國代表大會將充滿爭議,因為屆時將由
黨內人士而非選民決定民主黨提名人。
桑德斯四日稍早在記者會上提出假設情況,如果全國代表大會時,參選人X獲得最多黨代
表票,然後民主黨高層卻宣布提名參選人Z,「我認為這會令國人非常沮喪」。最近民主
黨內紛紛討論,這位參選人X可能會是桑德斯;桑德斯也在辯論中說過:「人民的意志應
該獲勝,最多票的人應該成為提名人」。
桑德斯五日晚間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參加活動,消息人士透露,桑德斯已取消之後在密西
西比州傑克遜市的活動,六日將轉往密西根州。
桑德斯改變行程強烈暗示他打算全盤下注在中西部,爭取當地勞動階層選民的支持;另外
也可見,經過四年,非裔選民依舊是他的罩門。二○一六年他參加黨內總統初選時,便遭
批無法吸引非裔選民的支持。
桑德斯五日回應,他的競選團隊已派人前往密西西比州、密西根州和其他四州。密西根州
的黨代表票比密西西比州多三倍以上。「可能的話,我會盡力去密西西比州,但你沒辦法
每個地方都去。」桑德斯說:「每個州都很重要,密西根州則是非常、非常重要」。
───────────────────────────────────────
彭博與沃倫雙雙退出 兩人代表票何去何從卻是個「謎」
https://www.hk01.com/%E5%88%86%E6%9E%90%E8%A9%95%E8%AB%96/443906/
撰文:葉德豪 最後更新日期:2020-03-07 11:23
福布斯財富排行榜上全球排名十二的同名金融資訊巨企創辦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
)在「超級星期二」(3月3日)民主黨總統14州初選遭遇挫敗後,於翌日決定退出選戰,
轉而支持另一溫和派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而左翼麻省參議員沃倫(
Elizabeth Warren),亦於3月5日退選,尚未表明會支持拜登,還是桑德斯(Bernie
Sanders)。照目前點票結果推算,花費5.7億美元競選的彭博將獲75張代表票,而沃倫則
會得到66張,合計佔總票數大約3.5%。兩人退選後,這些代表票將何去何從?
宣誓代表 vs 超級代表
在民主黨的總統初選中,有所謂「超級代表」(Superdelegates)與「宣誓代表」(
Pledged delegates)之分,前者多為黨內要人,將有771位;後者則直接反映各州初選或
黨團會議的投票結果,共有3,979位。
任何候選人如獲過半數宣誓代表(即至少1,991位)支持即能獲勝。由於「超級星期二」
的選舉結果將決定1,357位宣誓代表的投票取向,因此其結果極其重要。如果沒有任何候
選人取得半數,超級代表才有機會加入投票,決定勝負。如今,我們說桑德斯獲得584張
代表票、拜登獲656張代表票等說法,即單指「宣誓代表」的數目。
我們的問題是:如果一位候選人退選,那麼他的宣誓代表票到底會流向哪裏?這,卻是一
個「謎」。不過,在解說此謎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州的「宣誓代表」大體上分為兩種
。一是「全州代表」(At-large delegates),以一位候選人在該州整體的得票比例作分
配。另一是按該州每個選區的得票比例作分配的「選區代表」(District-level
delegates)。兩者的最低得票比例門檻為15%,否則其得票不會被計算在分配代表票的百
份比中。
全州代表的「重新分配」謎團
首先,根據民主黨的《代表選舉規則》(Delagate Selection Rules),到了「全州代表
」正式選舉的時候,如果一位獲分得「全州代表票」的人「已再不是」(is no longer)
總統候選人的話,其原分得的票數將按比例攤分到其他候選人身上。
第一個「謎」卻是,「已再不是」到底要如何解讀。根據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的一位政治學者普特南(Josh Putnam)所言,一位候選人如果只是「暫停」(
suspend)其競選組織,卻未有正式退出選舉的話,即使到了「全州代表」的選舉,他仍
能分得其應得的「全州代表票」。
例如在科羅拉多州,彭博得票19.3%,理應分得其部份「全州代表」。如果他堅持只「暫
停」競選的話,這些票數在7月民主黨黨代表大會前,就不會被分到桑德斯身上。普特南
認為,這正是另外兩位溫和派前候選人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與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只用「暫停」方式退出選舉的原因——他們不想代表票自動流向桑德斯。
然而,根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科羅拉多州民主黨黨部的解讀,卻認為「已再不是
」包括「暫停」競選,因此不會分給彭博按得票比例所得的「全州代表」。到底誰是誰非
,大概要看彭博「以身試法」才可揭曉——他大可以在科羅拉多州正式選出「全州代表」
的前一天宣布「重啟」競選組織,看看民主黨人會如何處理「已再不是」一詞。
棄選者的代表能否自由投票?
第二個「謎」,則表現於「選區代表」身上。即使是科羅拉多州的民主黨黨部也承認,彭
博即使已經退出選舉,他仍然會分得「選區代表票」。問題是,這些「選區代表」到了民
主黨黨代表大會時,有沒有責任繼續投票給彭博,或是須按彭博的意願投票給其他人,還
是可按個人意願投票?
對此,《代表選舉規則》只說宣誓代表「須真誠反映選舉他們的人的意願」。根據
Politico的解讀,這似乎代表一位前候選人的選區代表將會有責任投票給該位候選人,或
按該候選人的意願投票。
可是,根據普特南的解讀,由於已退出選舉的候選人不被期待會有組織能力去實際影響各
州代表人選,棄選者的選區代表將能在民主黨黨代表大會的首次投票中自由投票。如果此
解讀為真,理論上如果拜登與桑德斯到了黨代表大會時尚未能獲得過半數宣誓代表支持,
卻同時只差十數票即能過半,這些棄選者的選區代表將會發揮重大作用。
而如果普特南對「全州代表」的解讀同樣成立的話,在非常例外的情況下,現已棄選的候
選人更可以透過小心計算,去造成拜登或桑德斯未能獲得過半宣誓代表支持的局面。讀到
這裡,大家心裏大概會有疑問:為何《代表選舉規則》沒有把這些情況寫得清楚明白?
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具體規則自1832年首次黨代表大會以來多有
更變,然而自1936年後將「三分之二」門檻下調為「過半數」之後,就沒有真正出現過「
沒有任何候選人跨過提名門檻」的「爭議大會」(contested convention)情況。因此,
上述的種種謎團,也從來沒有經歷過現實情況的考驗。
2020年的初選開鑼之前,總統候選人琳瑯滿目,並沒有非常明顯的領頭人物,人們一直擔
心「爭議大會」的情況將難以逃避。如今拜登與桑德斯明顯跑出,使選戰變成兩雄相爭,
「爭議大會」的可能性已經是微乎其微。因此,恐怕上述的謎團,至少要再等四年,才有
拆解的機會。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