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2-03 09:52:42標題: 「經濟牌」還對選舉有用嗎?《經濟學人》:選民更在意安全、自由認同感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2016112
簡恒宇 2019-12-03 08:10
https://i.imgur.com/cxr607g.jpg
《經濟學人》指出,相較於傳統的「經濟牌」,今日選民更在意安全和自由認同感。(AP
)
https://i.imgur.com/SwjRwGS.jpg
1992年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柯林頓,在競選期間喊出簡潔有力的口號「笨蛋
,問題在經濟!」因為共和黨籍時任總統老布希治下的美國,面臨極高的失業率,「經濟
選民」讓老布希連任失利,但英國指標性週刊《經濟學人》指出,選民對於立即的經濟影
響關注度下降,反而更在意經濟帶來的認同感,包括安全及自由意識。
英國選民只看脫歐 無視經濟衰退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1月28日撰文稱,2019年初所做的分析顯示,消費者信
心與對執政者的認同關聯性已瓦解,並以將於12月12日登場的英國大選為例,領導保守黨
的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希望藉支持脫歐的選民「奪回主導權」,且在較窮、
支持脫歐的地區,選民力挺強森,因為他承諾要脫歐,完全沒有人討論英國近來的經濟衰
退。
「經濟狀況在緊要關頭還是有用」,《經濟學人》寫道,「但經濟週期與投票模式的經驗
法則,已被新形式取代,GDP和薪資待遇增減對選舉的影響已不如以往,經濟因素對民眾
的認同感反而有更大影響,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許多地方的民粹主義興起」,而全球化帶
來的不安全感,以及高不可及的房價是2個主要影響因素。
中國商品、自動化機械 影響選民決定
《經濟學人》指出,1990至2000年代的全球貿易大增,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但也對部分
選民造成不安,他們想要放慢改變步伐。義大利米蘭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
經濟學助理教授柯蘭托涅(Italo Colantone)及政治學助理教授史坦尼格(Piero
Stanig),研究15個歐洲國家的選舉結果,發現愈多中國進口商品的地區,當地選民愈傾
向投給民族主義政黨。
此外,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佛瑞(Carl Benedikt Frey)、博格爾(Thor Berger)和陳
靜芝(Chinchih Chen)研究美國大眾對科技的焦慮,對選舉有何影響,並在2018年發布
報告稱,在使用自動機械愈多的地區,當地選民愈傾向投給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更稱若自
動化腳步在2016年大選前幾年放緩,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會拿下「鐵鏽帶」(
Rust Belt)關鍵搖擺州。
https://i.imgur.com/7tNX91b.jpg
亞馬遜在巴爾的摩的自動化出貨系統。(美聯社)
房價愈低區域 選民愈支持極右政黨
「房子是多數人的最大筆投資......房市也左右民眾對個人自由度的感受」,《經濟學人
》提到,歐洲大學學院(EUI)研究員阿德勒(David Adler)及英國牛津大學比較民主教
授安塞爾(Ben Ansell)分析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的數據資料,發
現房價比名義價格高3倍的地區,當地選民支持留歐率,比房價沒有比名義價格高的地區
多16%。
而在法國,房價較高地區的選民偏好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更勝於
立場極右的勒潘(Marine Le Pen)。安塞爾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也顯示,其他歐洲國家房
價下滑地區的選民,均傾向支持丹麥人民黨(DPP)、芬蘭人黨(Finns Party)、瑞典民
主黨(Sweden Democrats)等立場偏右,甚至極右的政黨,而過往的經濟與選舉關係尚未
重現,但支持民粹已成西方經濟根深蒂固的特點。
《經濟學人》表示,民眾覺得廉價進口商品和自動化機械帶來威脅,以及被居高不下的房
價綑綁,這些感受不會一夜之間改變,「政府必須尋找方法,給予因經濟受挫而損失的人
補償,同時讓房價變得更能負擔。選民對立即造成的影響較不在意,反而更關心經濟帶來
的認同感,包括安全、自由意識」。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