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脫歐利弊二文:無協議脫歐和英美貿易協議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9-16 03:20:16
脫歐利弊二文:無協議脫歐和英美貿易協議
(兩篇文章一談利一談弊,可互相比較)
一、脫歐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強森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https://www.guancha.cn/PatrickMinford/2019_09_11_517369.shtml
帕特里克·明福德
新任首相鮑裡斯·強森已經明確表示,他將盡快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貿易協定。如果單純
從政治視角來看,在歐盟擔憂川普總統下一步將對其有所動作的背景下,這一行為是順理
成章的。但是,不論對於那些支持美英貿易協定的人,還是那些寄希望於英歐貿易協定的
人,都還欠缺一個值得說明的經濟邏輯。
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協定,旨在向美國商品(包括食品和工業產品)開放市場。作為回報,
英國可以獲得商品免稅進入美國商品市場,以及更便捷地進入美國服務業市場的機會——
後者在實踐中已經能夠相當自由地實現。
但從歐盟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前者:如果美國的食品和工業產品無障礙進入英國市場
,來自美國的大宗供應商以全球最優價格向英國市場提供幾乎是無限量的商品供應,那麼
,英國的物價將大幅下跌。事實上,英國的物價將下跌至世界水平——大約下降20%,這
將是整個歐盟通過關稅與非關稅政策對抗全球競爭所能達到的規模。
從英國貿易的角度來看,這將類似於一種單邊的自由貿易:降低市場價格,倒逼本土供應
商提高生產力,增強競爭力。可以預計,這項貿易協定即使只達成一半,英國國內生產總
值(GDP)以及社會福利也將達到4%左右的增幅;如果全部達成,這一增幅會翻倍。對英
國而言,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十分有利。
當然,這項協定將引發普通經營者與本土商業保護主義者(以及英國產業聯合會CBI)的
強烈反對,內閣官員應當準備好迎接一連串的反對意見。為了使這項協議得以通過,他們
必須反駁那些長期以來形成的穩定、陳腐的論調——不論是“保留就業崗位“(相反,經
濟發展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本土製造業的崩潰“(只有在製造業不能提高生產率的
情況下才會發生,但事實是在過去三十年裡它一直不懈地提高生產率),“國內農業的沒
落”(但貿易協定可以提高生產率,並且將得到新農業政策的支持),“食品安全標準的
下降“(通過引入高標準的美國食品來解決)。因此,上述問題不能阻擋美英貿易協定。
假設英國新政府有決心實現上述目標,歐盟的態度將發生怎樣的轉變呢?先前,由於擔心
失去脫歐協議中許諾的390億英鎊“分手費”,歐盟的態度已經有所軟化,而現在,由於
英國與歐盟未能在貿易協定問題上達成一致,這種新的經濟情況將再次改變歐盟的態度。
假設英歐之間沒有貿易協定,那麼歐盟和英國彼此之間的關稅都會上漲。歐盟對英國的出
口規模更大,且多為關稅較高的商品,對於這部分商品,英國每年將產生130億英鎊的關
稅;而根據英國對歐盟的出口銷售情況,歐盟每年將產生50億英鎊的關稅。關鍵問題在於
,發生上述關稅數額變化之後,誰會為這些關稅買單?一旦美英貿易協定達成,英國物價
達到世界水平,那麼顯然,上述關稅都將由歐盟貿易商支付。
下面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面向英國市場的歐盟出口貿易商必須與英國的物價(“世界水平”)保持一致。當
關稅提高時,他們也不能抬高價格,否則就需要承擔商品滯銷的風險。因此,這些歐盟的
出口商必須承擔英國的關稅,英國財政部將直接從他們手中獲得130億英鎊的收入。
第二,歐盟進口英國產品的情況。英國出口商可以在國內以國際價格銷售他們的產品,因
此不會減少對歐盟的出口。於是,歐盟進口商無法將歐盟徵收的關稅“退還”給英國出口
商,反而會將這部分稅收加入歐盟產品的價格中。這會減少英國對歐盟的出口量嗎?答案
是否定的。應當關注到,歐盟價格比世界水平高出20%——這是歐盟保護(EU-protection
)的結果。因此,歐盟進口商完全可以承受歐盟對英國出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平均大約5%
,遠低於包括非關稅壁壘在內的20%的總體性全球保護政策),並且這樣仍然比其他歐盟
競爭對手優惠。因此,這一切意味著歐盟50億英鎊的關稅收入將全部來自歐盟企業。
總之,未能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將使得歐盟企業每年損失共計180億英鎊的利潤。其中
,50億英鎊用於增加歐盟收入,130億英鎊支付給英國財政部。從歐盟內部的視角來看,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成本。部分增加的成本將直接由歐盟委員會徵收,這會加劇其在
歐盟商界不受歡迎的程度——這也是布魯塞爾的遊說中最響亮的聲音。歐盟27國的毛利潤
總額約為4萬億歐元,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二是資本折舊,淨利潤約為2.5萬億歐元。這意味
著按正常股息支付比率計算,股息約為5000億歐元。因此,應當指出,歐盟其他國家公司
的股息在英國脫歐後將受到重創。
到目前為止,歐盟的假設是,英國無協議脫歐將給歐盟部分地區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即
便是受到重創的地區——比如愛爾蘭,這種影響也是可以通過對這類小型經濟體進行某種
補償加以控制的。由於英國仍然是受保護的高價市場,歐盟生產商不會面臨激烈的競爭,
因此可能會在不損失太多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將英國關稅轉嫁給英國消費者。與此同時,
由於英國出口商的替代市場只能是有限的國內市場或者低價的全球出口,英國出口商將吸
收歐盟的關稅。
但如上所述,一旦美英貿易協定簽署,這一切都將發生變化。歐盟貿易協定的計算結果將
變成整個歐盟商業領域內的嚴重虧損。
不僅如此。一旦英國簽署美英貿易協定,即使英國關稅不變,歐盟企業在英國市場上的銷
售價格將直接下降20%,同樣地,假設沒有歐盟關稅,英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將以比現在
低20%的價格出售給他們。由於英國每年從歐盟進口的商品比向歐盟出口多1000億英鎊,
這20%的價格下降將在英國和歐盟採取任何措施之前,就使歐盟損失200億英鎊。這部分金
額也將直接來自歐盟的商業紅利。
因此,當英國簽署美英貿易協定時,歐盟將立即損失200億英鎊。如果沒有英歐協議,在
英歐互征關稅的情況下,歐盟還將繼續損失180億英鎊,這樣一年就是380億英鎊——幾乎
相當於歐盟企業股息的8%。這意味著歐盟將更傾向於在英國脫歐問題上採取談判方式,從
而阻止英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當然,這樣可能會使川普總統感到不滿,我們的新政府
也不可能放棄這樣一個重要的戰略協議。
這一切最終表明,英國在布魯塞爾獲得解決方案的途徑來自華盛頓與川普總統。強森首相
計畫在短時間內採取這條路線,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二、英國會走向“無協議脫歐”嗎?
https://m.sohu.com/a/340907793_618422
趙柯
自今年7月鮑裡斯·強森取代特雷莎·梅成為英國首相後,英國走向“無協議脫歐”的預
期大為提高。強森是“脫歐派”領袖,主張英國必須盡快完成“脫歐”,即使這樣做的代
價是“無協議脫歐”。“無協議脫歐”無論對英國還是歐盟都影響巨大,這一過程所蘊含
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會造成國際資本市場的動盪,進而對處於艱難增長中的全球經濟形成新
一輪的負面衝擊,甚至還會引發地緣政治危機。正因如此,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英國是否
會真的走向“無協議脫歐”。
何謂“無協議脫歐”
“無協議脫歐”,也被稱為硬脫歐,是指英國在未與歐盟達成任何協議情況下,單方面脫
離歐盟,放棄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各項權利,同時也解除作為成員國的所有義務。這意味著
2019年10月31日午夜一過,英國便自動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區,英國不再享受歐盟內
部市場的四大自由(資本、勞動力、商品、服務自由流動),英國與歐盟國家間的經貿往
來將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來進行:英國和歐盟國家之間在重簽貿易協定之前將恢復關稅
;英國和歐盟國家之間的海陸空邊境將重新設置物理性的邊境管控(海關、出入境監管等
);英國出口的商品和服務在獲取市場准入前無法進入歐盟單一市場。
對於以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為代表的“軟脫歐派”而言,“無協議脫歐”不符合英國的
根本利益,認為所謂的脫歐之後可以在“全球英國”的廣闊天地下大有作為,即便不是痴
人說夢的政治幻覺,也是一種“遠水不解近渴”的政治幼稚。因為歐盟是一個擁有5億人
口的大市場,也是全球最具深度和廣度、最為成熟的大市場之一,以放棄歐盟大市場為代
價,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全球英國”,才是最大的錯誤。何況在一個大國競爭的時代,連
美國都感到力不從心,英國更不可能成為全球舞台上真正有力量的“孤膽英雄”,英國必
須是歐洲的一部分,才會有力量,才能有前途。
無協議的“硬脫歐”代價很大,所以在之前梅政府的脫歐法案中,設置了一個脫歐過渡階
段,以便於英國和歐盟有充分的時間在脫歐手續完成後重新設定雙方的關係框架。在過渡
期英國將繼續留在歐盟內部市場和關稅同盟內,直到2020年12月31日。如果英國在2020年
7月1日之前提出要求,過渡期可以延長一次。如果過渡期延長,英國必須繼續承認歐盟法
律的管轄權,但在歐盟事務中沒有投票權,並有義務繼續支付歐盟會員費。英國在此期間
可以與非歐盟國家簽署歐盟管轄權內的政府間協議,比如投資與貿易協議,但這些協議締
結只能在過渡期結束後才能生效。為了避免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設立物理性的“硬邊界
”,梅政府的脫歐法案擬定了一個後備條款:可以延長脫歐過渡期或者讓整個英國永久留
在歐盟的關稅聯盟。
很顯然,梅政府的脫歐計畫與脫歐強硬派“重新奪回主權”的設想大相逕庭,脫歐派指責
梅政府的計畫讓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本質上是“維持現狀”。即便是
在“軟脫歐派”看來,梅的方案也是對歐盟讓步太大,把英國實質上留在歐盟的同時,還
喪失了英國原本在歐盟事務上的話語權,是一個披著脫歐“外衣”的“假脫歐”。正是這
種兩面不討好,導致了梅政府的垮台,而以強森為代表的脫歐強硬派才順勢崛起。在強森
成為首相之後,“無協議脫歐”成為了英國政府正式的政策選項。
“無協議脫歐”對英國影響負面
首先受到“無協議脫歐”衝擊的是英國的金融業。美國銀行此前已經宣佈將美銀的歐洲業
務中心從英國倫敦遷到愛爾蘭的都柏林,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大通選擇了都柏林,摩根士丹
利、德意志銀行、高盛、花旗和日本的野村銀行則選擇了法蘭克福。這些金融機構“逃離
”倫敦是有現實需求的。在倫敦的金融機構如果在英國脫歐後想繼續向歐盟27個成員國境
內的客戶銷售金融產品和提供金融服務,需要重新申請歐盟金融經營許可證,整個程序最
長需要等待18個月。這對於奉行“時間就是金錢”的金融業而言,成本是巨大的。何況,
這些在倫敦的金融機構的大量業務與歐元有關,它們離不開歐盟大市場。此外,英國44%
的出口市場是歐盟國家,還有18%的出口市場是與歐盟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脫歐之
後,英國的對外貿易是否還能維持在目前的水平上,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而金融業務與對
外貿易又是息息相關。金融業為英國每年貢獻2160億歐元的稅收,佔英國經濟總量的12%
,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脫歐的陰影下顯然已經變得不那麼牢靠了。
硬脫歐的預期對英國實體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為了不失去對歐
盟市場的准入資格,從2019年3月份開始,數百家公司已經或準備遷離英國。日本電子行
業的龍頭公司索尼將歐洲總部登記地從英國改為荷蘭,以生產吸塵器聞名的英國家電製造
商戴森公司將總部從英國遷至新加坡,有180多年歷史的英國老牌企業鐵行輪船公司把旗
下英吉利海峽全數6艘渡輪改變註冊地。脫歐也嚴重打擊了作為英國傳統支柱產業的汽車
製造業,寶馬公司稱將被迫把在英國的生產線轉移到荷蘭;捷豹路虎宣佈裁員4500名,4
月暫時停產;福特公司公佈8億美元的虧損預警,關閉了英國發動機工廠;本田則關閉了
在斯文頓的工廠。其他行業也有不少企業已經或準備搬遷,荷蘭外國投資局8月26日的數
據顯示,從英國搬到荷蘭的公司將近100家,正考慮遷往荷蘭的還有325家。
硬脫歐的預期還造成了勞動力市場的萎縮和市場信心的下降。英國2019年7月通過招聘機
構聘請的正式員工薪資增長幅度為2017年4月以來的最低,英國招聘與就業聯合會與畢馬
威發佈的月度報告顯示,英國企業連續第五個月減少新正式員工的數量。萊斯銀行衡量企
業信心的一項指標從7月的13%滑落至1%,為2011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研究公司
GFK的調查顯示,8月英國消費者信心指標創2013年以來的新低。
“無協議脫歐”不是英國政治主流
強森擔任英國首相以來,一直把“無協議脫歐”作為威懾手段,對內打擊議會內的反對派
,對外謀求歐盟讓步。但從目前的效果看,這一戰術並未取得成功。強森稱他與歐盟就修
訂前首相特雷莎·梅達成的脫歐協議的協商正在取得進展,但歐盟負責脫歐談判的首席代
表巴尼爾(Michel Barnier)立刻反駁說倫敦方面沒有提出任何新的可行方案。德國駐歐
盟大使甚至表示,歐盟和英國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最新一輪談判是浪費時間。在國內,強森
從9月3日起遭遇了“三連敗”:9月3日,保守黨20多名議員“倒戈”,支持從強森手中奪
取議會議程控制權的提案;4日,英國議會下議院通過了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同日,
強森又因未能獲得650個下議院席位中的2/3支持,無法提前舉行大選。這都說明,“無協
議脫歐”的主張至少在目前還不是英國政治的主流。
隨著英國國內關於“脫歐”議題的深入討論,英國民眾越來越認識到“脫歐”對自身生活
的真實影響。比如,在歐盟內部跨境旅行、學習、工作等便利條件可能消失;英鎊貶值帶
來的自身財富的縮水;許多企業搬離英國所造成的就業機會的減少等等;再加上歐盟以及
德、法等國就英國“脫歐”的強硬表態,要讓英國“付出代價”,這讓民眾加劇對“無協
議脫歐”方案的擔憂。甚至有評論尖酸地挖苦說,英國的脫歐談判,不過是在盤算用多少
錢來支付英國以前本就享有的權利和利益。
脫歐問題引發的震動,讓國際輿論和眾多觀察家們,更多地聚焦在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歷史
恩怨和現實的緊張關係上。強森上台後雙方最近圍繞脫歐條件的重新談判,也經常是彼此
間“惡言相向”,都擺出一副“恩斷義絕”的姿態。結果,就像所有失敗的“婚姻”一樣
,國際社會在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中觀察到的,是雙方在最終階段“吃相難看”的“相
互了斷”,而忘記了英國和歐盟之前在“婚姻”中的一切美好。
英國自1960年代開始,就對歐盟的前身歐共體展開熱烈的“追求”,雖然被兩度拒絕,但
最終於1973年正式加入。英國的加入其實對歐洲一體化作用重大。歐元的前身——歐洲貨
幣體系——就是英國與德法在1970年代緊密合作的成果;歐洲單一市場建設中“四大自由
”原則的確立——實現人員、商品、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也與英國的努力密不可分
;英國的軍事力量,也是當前歐盟加強防務建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樣,英國也非常依賴
歐盟的大市場。真正支撐婚姻的不是天真的浪漫,而是眾多生活的細節。英國與歐盟之間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彼此建立了無數的“細節”,不是一句簡單的“分手”就可
以“一別兩寬,各自歡喜”。老鷹樂隊的名曲《加州旅館》中曾有一句歌詞:你可以隨時
結賬,但卻永遠無法離開。這正是英國在當今脫歐談判中的真實寫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