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ZAO:中國換臉視頻應用是否威脅龐大的刷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09-08 15:24:12
標題: ZAO:中國換臉視頻應用是否威脅龐大的刷臉產業
新聞來源: https://is.gd/lLwbBA
一款名為「ZAO-逢臉造戲」的應用軟件使用AI人工智能技術風靡中國,用戶只需要一張正
臉照,就能將自己替換為影視作品當中的人物。這款換臉APP迅速走紅中國社交網絡的同
時,也引起巨大爭議。
ZAO於8月30日正式發佈,廣受歡迎,一度登上蘋果應用商店中國區免費下載榜榜首,其服
務器也因用戶激增數次崩潰。
但隨之而來的是外界對版權、隱私、信息安全等問題的擔憂,有人指責ZAO的用戶協議導
致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和過度攫取用戶授權,或擔心換臉視頻會被用於破壞人臉識別系統。
9月3日,ZAO運營團隊就爭議發佈致歉聲明,修改了此前的用戶協議。
ZAO隸屬於中國長沙深度融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中國社交軟件陌陌聯合創
始人兼遊戲業務部總裁雷小亮,ZAO實為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9月3日同一天,針對媒體公開報導和用戶曝光的ZAO用戶隱私協議不規範,存在數據洩露
風險等網絡數據安全問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對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
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問詢約談。
由於「刷臉支付」、「刷臉解鎖」在許多中國城市已成日常,ZAO的走紅還進一步引發了
用戶對支付風險和財產安全的擔憂。
對此,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旗下支付平台支付寶作出保證,目前網上製作的換臉視
頻無論多逼真,都無法突破「刷臉支付」的面部識別系統。
ZAO是什麼?爭議由何而來?
ZAO是一款使用AI技術換臉的應用程序,它將用戶提交的正面自拍映射到影視節目的剪輯
片段中,替換人物角色的臉,生成逼真的視頻。
這一類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人臉進行替換的技術被稱作Deepfakes(深度造假),所用
到的算法於2017年被開發。但該技術後來被用於將色情電影角色的臉部替換為明星面部,
引起巨大爭議。推特、Gfycat和Reddit等社交媒體網站都禁止了AI換臉色情視頻。
ZAO迅速走紅的同時,一些用戶注意到,其用戶協議中包含的多項條款都隱藏法律風險。
例如,用戶進行視頻換臉操作同時就意味著,同意或確保肖像權利人授予ZAO及其關聯公
司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包括但不限
於:人臉照片、圖片、視頻資料等肖像資料中所含的肖像權利人的肖像權,以及利用技術
對肖像權利人的肖像進行形式改動。
用戶必須同意用戶協議後才能使用ZAO的換臉功能,ZAO借此不光免費獲得了用戶上傳照片
中肖像信息的使用權和轉授權,還將侵權的風險轉嫁給了用戶。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專家意見評論稱,這樣一來「軟件開發者有權在未經用戶進一步許
可的情況下將該授權轉讓給任何第三方。」專家認為,這違反了中國大陸的法律。
在用戶協議條款引發大量爭議後,ZAO運營團隊公開致歉,聲稱」不會存儲個人面部生物
識別特徵信息「,並修改了用戶協議,新版用戶協議刪除了上述引來爭議的表述。
但是,中國社交平台微信迅速屏蔽ZAO,以安全風險為由,禁止用戶在微信平台上上傳ZAO
換臉視頻。
這款APP的火爆程度可能也超出其運營團隊的預期,ZAO新浪微博的官方帳號表示,ZAO在8
月份花了700萬租服務器,但上線第一晚就已經消耗了每月服務器容量的三分之一。
8月31日上線第二天已有用戶抱怨服務器速度太慢,其微博官方賬號表示「心累」,服務
器已進入滿負荷狀態。
ZAO生成視頻能否突破「刷臉支付」?
出自中國的支付寶是全球最大移動支付平台,擁有超過8.7億用戶,它向用戶保證,ZAO創
建的視頻無法突破其刷臉支付系統。
許多支付寶用戶通過刷臉支付,甚至可以在商店或餐廳消費時,直接看向攝像頭進行人臉
識別,完成支付。
開發支付寶的中國阿里巴巴集團表示,刷臉支付使用了複雜的算法,以確保不被靜止照片
或換臉視頻所矇蔽。
支付寶在其新浪微博賬戶表示:「目前,網上各類換臉軟件有很多,但不管換的有多逼真
,都是無法突破刷臉支付的。」
「在進行人臉識別前,也會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測,來判斷採集到的人臉是否是
照片、視頻或者軟件模擬生成的,能有效地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
ZAO運營團隊也在聲明中表示:使用其應用軟件不會產生支付風險。
「刷臉支付安全門檻極高,僅通過一張照片實現的"換臉"技術完全無法突破刷臉支付的安
全系統。權威支付平台也均從專業技術角度,強調『換臉』完全不可能威脅支付安全,」
ZAO運營團隊說。
媒體關注點
外界對該應用程序的擔憂引起了中國媒體的關注。
《新京報》的一篇評論提出疑問:好玩的AI換臉,也可能威脅國家安全?
文章表示,儘管ZAO軟件暫時還沒造成實際上的危害,但具有潛在危害:「有手機號,有
面部圖像,通過技術合成,犯罪分子可以替你和你家人通話了。」因此,「有必要及早以
明確的法律條款予以規範。」
《廣州日報》的一篇社論說:「換臉視頻雖好玩,但潛在安全風險不可忽視。」
《澎湃新聞》發表文章《ZAO火爆卻注定短命背後:換臉攻擊一直都存在?》,當中提到
「由於人工智能技術所具有的高度的不確定性、創新性和複雜性,面對千變萬化的應用場
景,目前想要所有亂象得到根治也絶非易事。」
「畢竟技術本無罪,全看使用技術的人想拿它做什麼。目前來看,更重要的是相關AI企業
應該堅守自身底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