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最想說服川普的 其實是美國企業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7-02 02:09:47
最想說服川普的 其實是美國企業
觀察者 https://www.guancha.cn/AndrewSheng/2019_07_01_507659_s.shtml
沈聯濤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美國跨國公司也許喜歡這種主意,即強迫中國改變它的政策和做法,包括補貼國有企業,
和要求外企分享專利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因為這使它們處於競爭劣勢。然而,隨著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的貿易戰不斷升級,我們有必要問:這些公司實際上願意付出什麼
樣的代價呢?
二戰後的世界秩序是靠三個相互重疊的全球交換網絡支撐的:貿易、投資與金融、信息。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美國的跨國公司發揮了主導作用。2017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額達
到46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57%。全球的外匯年周轉額擴大了22倍,部分原因是交易成
本下降。
然而近年來,真正飛速發展的是數據和信息的流動。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截至
2016年,數據流動對GDP增長的影響已經大於商品貿易。這些流動包括信息和想法本身,
也包括涉及商品、服務或金融跨境交易的數據流動。
不過在許多美國人看來,這些不平衡的流動對美國不利。他們認為,無需多說,看看美國
的巨額貿易逆差就明白了。2018年美國貿易逆差超過6220億美元,其中中國佔了大約3780
億美元。
但這種簡單的跨境貿易逆差指標存在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它沒有考慮進在外國境內開展的
業務。2016年(最近的有可用數據的年份),美國跨國公司(包括它們在外國的子公司)
在國外創造了5.8兆美元的銷售額。
這一數字不僅使美國2016年的2.2兆美元直接出口相形見絀,而且超過了所有外國跨國公
司在美國市場的4.1兆美元總銷售額。因此,在海外市場銷售方面,美國2016年的“盈餘
”達到1.7兆美元,是當年美國502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三倍。這對美國跨國公司來說意味
著巨大的利潤,它們的海外銷售額與對外直接投資(FDI)之比顯示,公司的初始投資翻
了一番。
從地理角度看,美國的跨國銷售和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歐洲。2016年,美國跨國公司
在歐洲的銷售額達到2.8兆美元,略低於其全球銷售額的一半。但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到
3.3兆美元,這意味著每一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產生了0.85美元的銷售額。所以,歐洲的
表現是低於美國跨國公司的平均市場水平的。
亞太地區在美國的貿易和美國跨國公司的銷售方面均排在第二位,但利潤更加豐厚。2018
年,亞太地區僅佔美國出口的29%多一點,但佔到美國進口的39.5%,從而導致5068億美元
的整體貿易逆差。但回看2016年的數據,美國跨國公司在亞太地區的銷售額達到1.58兆美
元,而它提供的外國直接投資是8810億美元。在亞太地區每投資一美元,美國跨國公司的
銷售收入就達到1.80美元。
有一個國家拉高了這個平均值,那就是中國。2016年,美國跨國公司的銷售額為3453億美
元,對華投資額為973億美元。這意味著銷售與對外直接投資之比從2009年的267%上升到
驚人的355%。(歐洲這一比率要低得多,2009年為123%,2016年為85%,反映出下降的趨
勢。)
與美國公司在中國的銷售相比,中國公司在美國的銷售是小巫見大巫。2016年,中國公司
在美國的銷售僅為350億美元。事實上,按這個標準衡量,美國存在3100億美元的“盈餘
”,比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還多出20億美元。也就是說,把跨境貿易和海外銷售放在一起考
慮的話,中美兩國的地位大致是平衡的。與此同時,美國跨國公司繼續在中國獲取著巨額
利潤,而且這種利潤會繼續增加,除非受到不明智的干預。
問題在於,川普的貿易戰恰恰就是“不明智的干預”。如果貿易戰繼續升級,美國跨國公
司倒有可能成為川普所說的“最大輸家”。
這些損失遠不只是在華銷售下降那麼簡單。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將削弱全球的經濟增長
和資產價格,因為價格上升與貿易量下降結合在一起,將有效地打擊規模經濟,造成利潤
和投資減少的惡性循環。
與川普的希望相反,美聯儲降息不會抵消這種發展帶來的影響。美國跨國公司將被迫減少
股票回購(股票回購近年飆升,2018年超過8060億美元),由此導致的股市下跌將傷害比
如美國的養老金領取者,這些人大量投資於美國的股市。
長期來看,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建起隔離牆,很可能導致全球交流網絡中的摩擦和瓶頸增
多。這些網絡不僅對經濟繁榮以及美國跨國公司的利潤至關重要,對和平與合作也至關重
要。對這些網絡的運作有舉足輕重作用的是互聯網,而互聯網甚至也可能劃分為四個或者
更多的模塊化系統,每個系統由不同的規則和原則管理,並被防火牆隔離。
由於認識到未來的危險,500多家美國公司與140多個代表製造商、零售商和其他產業的組
織在一封信件上籤字,懇請川普不要對中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應該與這個世界上增長最
快的消費市場通過談判達成貿易協議。如果有什麼人打算說服川普改變路線的話,那麼很
可能就是美國的企業了。不過,只要涉及到川普,就沒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7-02 02:15:00
主要問題在美國跨國資本於境外取得來自美國消費者的超額利潤,卻沒有機制分配回美國社會,造成民眾不滿。治本方法應是從內政上改善國內分配機制,而不是打貿易戰。
作者: chosenone (獲選者)   2019-07-02 09:24:00
推樓上。事實上美國跨國公司是有回饋,但是很時候被宣傳成沒有。就像台企在中國或東南亞設工廠,賺的錢還是會讓在台灣總公司的員工們受益。而那些工廠如果回台灣卻又未必找得到工人,不然就是要漲薪水福利,價格勢必又變成缺競爭性,因為你美國人遷回去。競爭的他國公司可不會乖乖遷。全球化帶來的勞工問題,應該要有一個世界組織合作去搞定。你要保障本國勞工,也許繞個圈讓他國發展中、未開發國勞工,可能效果還比較大。^得到保障為何企業外移,生產線送出國?還不就國外成本便宜,特別是很多國家勞動法令不健全,變成血汗工廠,省下的都是苛刻他國員工來的。如果保障他們,提高勞權,相對不就沒那麼便宜好操,本國勞工也相對變得比較可愛了。畢竟在他國設工廠,管理上絕對比在本國管自己人難。語言和文化差異都會造成管理困難。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7-02 10:31:00
華爾街資本家們應主動想辦法讓利拉攏民心,不能只搞遊說國會操縱選舉、勾結政治精英那套。雖然後者成本比前者低,但短多長空。民間壓力愈積愈大,最後爆發誰都沒好日子過。像Sanders最近說要抽0.5%股票交易稅讓目前美國人欠的1.6兆學貸一筆勾銷,我認為就是玉石俱焚的作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