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越南能在中美貿易戰中幸免於難嗎?

作者: Wall62   2018-08-31 22:47:21
標題:越南能在中美貿易戰中幸免於難嗎?
新聞來源:
https://tinyurl.com/ycerzunf
BROOK LARMER
大象打架,螞蟻遭殃:這句高棉諺語可以準確地形容不斷升級的美中貿易戰的危機感。世
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在關稅問題上像兩隻大象一樣纏鬥,而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亞洲,似
乎面臨被踩傷的危險。隨著貿易戰進入第三個月,美國將在今年秋季再對2000億美元商品
加徵關稅,將衝突擴大三倍。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清晰的事實是:在全球化的經濟中,
沒有什麼是孤立存在的。在貿易戰中,不存在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參戰雙方想讓關稅只擊
中目標,而他們周圍的一切都毫髮無損是不可能的。為了懲罰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操作、減
少37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川普政府也在對美國在亞洲的一些盟友造成傷害——迫使他們
像大象腳下的螞蟻一樣,爭先恐後地尋求逃脫。
想想越南的困境。中國和美國在越南都有自己的暴力歷史,現在都是越南最重要的貿易夥
伴。去年,兩個大國總共吃下了越南約35%的出口,推動了越南從一個不甚活躍的大米和
咖啡供應國向製造業中心的轉變。當貿易戰爆發時,河內也出現了不祥的新聞標題。人民
幣迅速貶值引發了越南貨幣短暫的拋售,並導致越南股市下跌。流言紛紛傳出:中國廉價
消費品可能大量湧入;美國保護主義蔓延可能會影響和威脅到越南的重要出口。另外,還
有一個切實的擔憂:將近50億美元的越南出口是中國增值供應鏈的一部分,這意味著這些
出口商可能會受到美國懲罰性關稅的影響。
很快,另一種反應開始發生。在貿易戰的危險驅使下,許多在中國持有股份的外國公司—
—那些大象腳下的螞蟻——開始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這一發展趨勢的跡象之一是
7月中旬,一群訪客出現在越南北部海岸下龍灣(Halong Bay)附近。穿白襯衫打黑領帶的
男子們不是遊客。他們代表了從紡織到電子等行業的72家日本企業,正在尋求經濟庇護。
「這些日本公司中有很多在中國運營,」當地投資促進中心的官員阮德捷(Nguyen Duc
Tiep,音)告訴一家越南雜誌,「他們希望將投資市場擴大到中國以外,以規避中國生產
成本上升和美中貿易戰造成的風險。貿易戰使得日本公司很難從中國向美國出口產品。」
日本商人可能是這場貿易戰的第一批經濟受害者。但是,把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出來並不是
一個新現象。在過去幾年中,隨著中國工廠的工資大幅增長,包括外企和中國公司在內的
許多企業都已開始把它們的至少一部分業務轉移到東南亞,以利用那裡低廉的生產成本。
在工資幾乎不及中國三分之一的越南,愛迪達斯目前在那裡生產的運動鞋是其在中國生產
的兩倍,英特爾和三星電子也已在南亞投資了數十億美元。越南的出口導向型增長依賴於
吸引外國投資,現在美國和中國的政策也許正在加速投資的到來。「對很多公司來說,中
美貿易衝突是一個催化劑,推動它們探索以前未曾考慮過的變化,」香港律所貝克·麥堅
時(Baker McKenzie)的稅收與貿易合伙人喬恩·考利(Jon Cowley)說。「對其他人來說,
這是一個加速他們已經開始的進程的東西。中美貿易衝突只是正在推動他們越過終點線。

貿易戰仍處於初期,開戰才兩個月,所以,這些企業做法中的許多才剛有模樣。儘管如此
,為確保在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其他地方的整個區域有更多製造能力的競爭已經開始
。7月下旬,蘋果電源元件的台資生產商台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批准了以21.4億美
元收購其泰國子公司的交易,以應對日益增長的貿易風險。同樣在今年夏天,生產胡佛
(Hoover)吸塵器和密爾沃基(Milwaukee)電動工具的香港製造商創科實業(T.T.I.)在越南
建了一個新工廠,並在美國建了其第六個工廠。創科實業大約76%的營收來自北美。「我
們一直都在說,我們不希望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瑟夫·蓋
裡(Joseph Galli)今年8月在強調「靈活供應鏈」的重要性時說。
供應鏈聽起來不冒犯任何人,但這場貿易戰的附帶痛苦正確切地發生在供應鏈上。中國以
報復性關稅打擊的美國出口產品大多是在美國國內生產的簡單商品:豬肉、大豆、威士忌
。但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特別是高技術產品,是在中國組裝的複雜產品,用於組裝這些
產品的外國零部件和原材料多得驚人。例如,一台運往美國的「中國製造」筆記型電腦裡
可能有一個韓國螢幕、一個日本硬盤和一個來自台灣的內存晶片。關稅傷害這個國際供應
鏈中的每一部分。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在內的亞洲最先進的經濟體都高度全球化,以至
於它們很容易在這場保護主義戰火中中槍。
台灣可能會承受最大的損失。根據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數據,台灣提
供了中國全部進口中間商品的18%,這種出口佔台灣國內生產總值的14%。正如台北淡江大
學經濟學家蔡明芳對彭博社(Bloomberg)所說:「川普的關稅正在給台灣公司更多搬往東
南亞的動力。」
貿易戰掀起的塵埃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亞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貿易區。根據世界貿易組
織的數據,2017年,亞洲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增長速度在全球最高,分別為9.6%和6.7%。
18個月前,越南和其他10個環太平洋國家的領導人都以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的簽署將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前景。針對北京不
公平的貿易做法(比如盜取知識產權,以及迫使在中國做生意的外國公司分享技術等),
包括美國和日本但不包括中國的TPP,也會給作為一個集體的協定國提供反擊的機會。
川普總統不假思索地拒絕了TPP。如今,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減弱,美國又獨自
發動了貿易戰,許多昔日的亞洲夥伴、以及許多美國企業都被夾在了中間,它們都在尋找
最安全的出路。
為了抵消貿易衝突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大幅度降低了對亞洲國家的關稅。這似乎在提醒
人們,待到貿易戰結束之後,中國在未來的很多年裡,仍將是亞洲唯一的超級大國。然而
,這種吸引力可能不足以阻止製造商從中國轉向東南亞。比如,美國鞋履及配飾製造商史
提夫·馬登(Steve Madden)正將手袋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柬埔寨,今年轉移15%,2019年
再轉移30%。(美國時裝行業協會[U.S. Fashion Industry Association]7月份發布的一
份研究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紡織企業預計將在未來兩年減少在中國的生產,這些企業認
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將生產轉移到一個新的地方既昂貴又複雜
。考慮到貿易戰推動者的喜怒無常,以及美國政治混亂的反反覆復,一些高管正勉力支撐
,希望這一切都會過去。但是,隨著即將對又一批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目標
清單上總共有6031種產品)加徵新關稅,貿易戰看起來不再像是一次短期危機。
隨著戰鬥的升級,人們擔心中國公司也會把更多的業務向南轉移,使用「關稅避讓」策略
將貨物運往美國。至少越南人對中國人的進入保持警惕。越南與自己這個北方鄰國的敵對
歷史——上千年的中華帝國統治,慘烈的1979年邊境戰爭,在南海持續不斷的爭端——影
響了最近針對中國企業的抗議活動。越南可能從中美兩國的貿易衝突中獲益這一點,幾乎
像是一種因果報應。美國雖然也與越南進行過曠日持久的戰爭,但如今已經成為越南最強
大的盟友之一。
沒有人能預測貿易戰帶來的所有痛苦和轉變。越南政府持謹慎態度,甚至預測貿易戰對未
來五年的經濟增長可能造成微不足道的下滑。其他人則樂觀得多。今年7月,渣打銀行
(Standard Chartered)將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7%,理由是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
。除了吸引企業來這裡來對沖它們在中國的風險,越南還可能吸引來美國買家,這些買家
正急於從中國以外的地方進口,以達到貨源的多樣化。「以前的共識是,TPP將是催化劑
,」麥可·科卡拉里(Michael Kokalari)說,他是以越南為重點的資產管理公司
VinaCapital的首席經濟師。「但貿易戰可能會真的打開閘門。在越南,打架的大象可能
會給最靈活(或最幸運)的螞蟻一個茁壯成長的機會。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英文版:https://nyti.ms/2wmHAA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