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說不得的人權:沙烏地「暴怒外交」

作者: chooxs (洛倫)   2018-08-07 13:44:45
說不得的人權:沙烏地「暴怒外交」驅逐加拿大大使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293524
2018/08/06 轉角說
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8/06/99/5094197.jpg
擱狠話、驅逐大使,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槓上加拿大? 圖/路透社
┌────────────────────────────────────┐
│ 我們絕不允許其他國家干涉王國的內政! │
└────────────────────────────────────┘
沙烏地時間8月6日清晨1點,沙國外交部突然發出緊急官方聲明,嚴重譴責加拿大政府「
違反國際倫理」、「侵犯內政主權」。作為「懲戒」,沙烏地還宣布:即日起,將全面凍
結對加貿易與投資合作,加國駐沙大使也即刻成為「不受歡迎人物」,需於24小時內離境

聲明宣佈後,沙國網路立刻掀起一波針對加拿大的「愛國言論戰」。至於兩國衝突的爆發
緣由,則是日前無端遭到沙烏地逮捕的女權鬥士薩瑪爾.巴達威(Samar Badawi),以及
她那已被囚禁6年、曾引發全球聲援的弟弟拉伊夫.巴達威(Raif Badawi)。
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8/06/99/5094187.jpg
圖左為本次被捕的姊姊瑪爾.巴達威;圖右則是先前因為一句話而被判1,000下鞭刑的弟
弟拉伊夫.巴達威。 圖/巴達威姐弟 Twitter
誰是「薩瑪爾.巴達威」?
加拿大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外交衝突,引爆於7月30日,當時的沙國政府突然無預警、無緣
由地逮捕了沙烏地女權運動家薩瑪爾.巴達威——現年37歲的薩馬爾,是過去10年來,沙
烏地最著名的女權運動家之一,包括沙烏地女性投票權在2015年的解禁、到今年7月的女
性開車上路權放寬...薩瑪爾總是無役不與。
在過去,薩瑪爾曾是沙烏地父系封建制度與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直到她27歲為止,她都一
直遭受自己親生父親的暴力凌虐、甚至是藥物控制,再也受不了的她於是在2008年選擇「
離家出走」,隻身躲入吉達的「受暴婦女庇護中心」,誰知憤怒的父親卻向法院提出「不
服從罪」的訴訟,檢舉女兒反抗父親作為「男性法定監護人」的權力。
極端保守的沙烏地社會,至今仍行使著「男性監護人制度」,無論是出國、結婚、就業、
駕車、置產、旅行,甚至是接受手術,沙烏地女性都需要如父親、丈夫或兄長的「男性族
長」同意背書。沙國當局表示,此一制度是沙國傳統文化中,為了「保護女性權益」所衍
生的照顧體系;但實質運行中,女性往往終身無法自立、而得附庸於男性親人的「庇護」
,進而成為人身自由或法律層面上的「次等人類」。
以長年遭受父親家暴的薩瑪爾為例,雖然法院最終駁回了「不服從罪」的控訴,卻也要求
薩瑪爾「回家去」,誰知薩瑪爾與後來又因為父親拒絕允諾自己結婚而與爸爸互告,並在
訴訟過程中,遭到沙烏地法院以「不服從罪現行犯」為由逮捕入獄,相關案件這時才引發
國際人權團體的聲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e4zON-XE
夫婦、姐弟都入獄:一家都是沙烏地「良心犯」?
在國際團體的施壓下,薩瑪爾最終順利獲釋,並且順利地與為自己奔走的人權律師——瓦
利德.阿布海爾(Waleed Abulkhair)——成婚。婚後兩人繼續致力於沙烏地的女性投票
權、女性駕車權、以及廢除男性監護制度...等平權倡議,薩瑪爾也因此於2012年3月,從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爾.歐巴馬,與時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手中,獲頒「國際婦女勇氣
獎」。
然而獲獎之後,薩瑪爾的人生卻急轉直下。2012年6月,薩瑪爾的弟弟——沙烏地知名的
民主倡議部落客,拉伊夫.巴達威——突然遭到沙國政府逮捕。當局指控拉伊夫在網路上
開設「沙烏地自由派自由論壇」,並發文寫下:
┌─────────────────────────────────────┐
│ 無論你是穆斯林、猶太人、基督徒、還是無神論者,我們都是平等的...... │
└─────────────────────────────────────┘
此一言論被沙烏地政府涉嫌叛國,且散播異端與瀆神思想。
被捕的拉伊夫,曾一度瀕臨死刑判決,然而全案卻遭遇國際社會的極大關切,雖然全球人
權團體極力奔走,甚至積極遊說挪威的諾貝爾委員會比照「劉曉波模式」,授予拉伊夫諾
貝爾和平獎以向沙國施壓;但最終沙國法院仍判處拉伊夫「準死刑」:1,000下鞭刑、10
年有期徒刑與約新台幣800萬元的罰金。
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8/06/99/5094256.jpg
圖/路透社
在弟弟入獄期間,作為聲援者與親族的薩瑪爾,不僅人身自由也連帶遭遇管控,他那身為
人權律師的丈夫阿布海爾,也因為拉伊夫辯護,而莫名遭遇沙烏地以《反恐法》逮捕,並
遭判入獄15年。
在國際特赦組織的聲援名單中,拉伊夫.巴達威與瓦利德.阿布海爾,都被列名為沙烏地
的「良心犯」。但為兩人自由奔走的家人們,卻接連遭遇逮捕與出境管制,唯有拉伊夫的
妻子海達(Ensaf Haidar)成功帶著孩子們離開沙烏地,並在加拿大取得政治難民的庇護
身份。
近年來,隨著沙烏地王室繼承的大洗牌,甫於2017年6月成功上位、成為王儲的穆罕默德
.賓.薩爾曼王子(Prince Mohammad bin Salman,簡稱MBS),也致力於推動各項「開
放政策」,並為了吸引外資、解放國內消費與人力市場,而於今年夏天正式解禁了沙烏地
女性的單獨駕車禁令——此一政策,雖被沙烏地宣傳為「社會開放與變革的開始」;但在
大張旗鼓解禁的同時,十多位長年致力於女性開車倡議的運動人士,卻同時無端被控「叛
國」而紛紛入獄,而7月30日被捕的薩爾瑪,也是其中之一。
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8/06/99/5094257.jpg
獲獎之後,薩瑪爾(中)的人生卻急轉直下。 圖/美聯社
加拿大的「即刻放人」,惹火沙烏地王國
薩瑪爾被捕的消息傳出後,庇護拉伊夫一家的加拿大政府,也隨即作出反應。
8月2日,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就公開表示:「獲悉薩瑪爾.巴達威
——也就是拉伊夫.巴達威的姐姐——被沙烏地阿拉伯逮捕的消息,我國感到非常憂心。
在此困難時刻,加拿大政府仍會堅定地支持巴達威一家,我們也將繼續鄭重地呼籲沙國政
府:盡快釋放拉伊夫與薩瑪爾。」
翌日,加拿大外交部也明文表示,籲請「沙烏地當局『即刻釋放』巴達威姐弟,與其他所
有和平倡議的人權運動者」。相關聲明在8月3日公布後,加拿大駐沙烏地使館的官方
Twitter,也於當地時間8月5日下午1點轉文翻譯——然而12個小時後,憤怒的沙國外交部
就做出了意外且嚴重的回應:
┌─────────────────────────────────────┐
│ 對於加拿大外交部與加拿大大使館的聲明,沙烏地政府認為:這簡直是不可置信...│
│ 沙烏地認為,加拿大的聲明,是明目張膽地干涉我國內政,這不僅違反了國際常 │
│ 態、也違反了國際禮儀。 │
└─────────────────────────────────────┘
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8/06/99/5094283.jpg
「加拿大的聲明,是明目張膽地干涉我國內政!」圖為沙國外長朱拜爾。 圖/路透社
沙烏地強調,加拿大的官方態度,充滿了各種偏見與傲慢的誤解,他們所謂的「人權運動
者」都是受法院認證、合理定罪的「罪犯」;而加方聲明用詞中,甚至用上了「命令式的
『即刻釋放』」,「失格的作法,我國絕不接受!」
聲明表示,為了反擊加拿大方面的離譜作法,沙烏地政府即刻起將凍結兩國之間的所有經
貿往來與投資協議;沙國方面不僅要召回駐加大使,加拿大駐沙大使侯拉克(Dennis
Horak)也即刻被列名為「不受歡迎人物」,必須在24小時內離境。
凍結經貿合作、驅逐了加拿大大使後,沙烏地外交部還進一步表示:若是加拿大繼續「干
預內政」,沙烏地也不排除「以牙還牙,比照辦理」。威脅一出,「#沙烏地_驅逐_加拿
大_大使」(阿拉伯文翻譯)也成為了沙烏地網路上的熱門關鍵字,各種辱罵加拿大,甚
至支持魁北克與加拿大第一民族「獨立建國」的倡議,也與沙烏地的愛國言論一同爆發。
面對沙烏地驅逐大使的暴怒決定,加國使館、外交部與外長方慧蘭本人,雖然第一時間保
持沉默,但隨後也於8月6日強硬回擊「加拿大永遠與人權站在同一邊」,並再次強調對巴
達威一家的聲援宣告;與此同時,因北美貿易問題而與加拿大產生摩擦的美國政府,亦於
同日向沙烏地表達對「薩瑪爾.巴達威案的關切」。
在過去,沙烏地曾數次以原油出口禁令作為外交要脅,但對於同樣產油的加拿大來說,沙
國入加的原油進口量每日還不及9萬桶,僅佔整體進口量的10%左右,對於北美用油的影
響相對有限;然而像是私有化之後的加拿大小麥局,其過半股權都掌握在沙烏地基金的手
中,沙烏地市場亦是加拿大糧食農作的重要市場大國。
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8/06/99/5094287.jpg
截至目前為止,包括要被驅逐出境的大使侯拉克,或者是加國使館、外交部與外長方慧蘭
本人都保持靜默;但也沒有撤回對巴達威一家的聲援宣告。圖為拉伊夫的太太海達。
圖/歐新社
作者: bestolen (被偷的夜叉)   2018-08-07 15:33:00
實在無法理解美國為何對伊朗這個開明穆斯林國家如此贈恨卻對更加邪惡封閉保守的沙烏地的惡行視而不見
作者: ssarc (ftb)   2018-08-07 15:39:00
政治正確
作者: cebu   2018-08-07 15:47:00
實在無法理解台灣紅統為何對共國這個獨裁統治手段邪惡國家如此喜愛卻只會酸中華民國台灣的自由民主且附和共國對我國的抹黑
作者: cidy   2018-08-07 15:48:00
王儲的本性暴露了,所謂改革不過強化自身權力,清除宗教影響
作者: chosenone (獲選者)   2018-08-07 17:36:00
一樓,因為利益啊。其實從歷史來看,老美已經算是個對外關係偏理想性的國家了,前一個霸主大英帝國可是勢利得很,在歐陸和全世界攪和沒在管你什麼民主人權。
作者: chernenko (我馬上來,安德羅波夫)   2018-08-07 17:58:00
伊朗是開明穆斯林國家???五十步笑百步
作者: snocia (雪夏)   2018-08-07 20:27:00
和中東某些美國熱愛的君主制國家比起來的確很開明尤其是女權。沙烏地前陣子改革了之後終於看到伊朗的車尾燈優質的沙烏地在改革之前,女性幾乎沒有任何自主權許多行為都要父親、兄弟或丈夫背書才算有效,包含出門沙烏地女性最近終於能開車了,而伊朗女性早就能開計程車了沙烏地女性能讀的大學極少,而且都是女子大學而伊朗女性考大學是和男性一起競爭,和台灣一樣。
作者: Iamidiots (我是白癡)   2018-08-07 23:01:00
純粹是國家利益,還有當年伊朗大使館事件還讓美國臉上無光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8-08-07 23:56:00
伊朗在中東算是相對比較開明了 我一直以為是常識...
作者: Roger5566 (我難過)   2018-08-08 00:52:00
有關係就沒關係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8-08-09 02:04:00
推文哈哈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8-08-09 02:34:00
巴勒維時代vs.柯梅尼時代vs.現代
作者: CenaWang (CenaWang)   2018-08-09 12:53:00
玻璃心暴怒!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8-11 17:30:00
還好 中國在非洲搞外交 也沒在管人權把美國放太高 再來批判 本身就是不合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