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朝鮮2012年獲中國學者協助掌握ICBM核心技術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7-12-22 18:08:38
http://chinese.joins.com/big5/article.aspx?art_id=174868
朝鮮2012年獲中國學者協助掌握ICBM核心技術
朴龍漢(音)軍事安保研究所研究委員,李哲宰 記者 | 2017.12.22 11:42
據悉,朝鮮在2012年前後掌握了製造洲際彈道導彈(ICBM)時所需的核心技術,且大部分是
通過與中國人共同研究而得出。
這是韓國《中央日報》軍事安全研究所與導彈專家暨已離任的韓國國防大學教授權容守對
自2007年以後十年間朝鮮科技人員發表的549篇論文進行整體調查的結果。調查對象是著
名國際學術雜誌資料庫"SCOPUS"收錄的論文中朝鮮學者發表的論文。
其中軍事領域的論文為29篇,特別是與導彈相關的「電磁波屏蔽」和「複合材料」等領域
也有10篇。電磁波屏蔽是阻止電磁波對周邊器材產生可引發運行故障的影響的技術。複合
材料是可減輕導彈自身重量並耐高溫的技術。洲際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後可經受住7000度
以上高溫的耐熱材料也屬於這一類複合材料。
在耐熱材料中,朝鮮對「奈米電纜」和「高強度超高溫複合材料強化材料技術開發」進行
了集中投資。「奈米電纜」是一種放熱性較高的材料,主要用於製造耐高溫的半導體。朝
鮮金日成綜合大學旗下的朝鮮研究人員金龍鎮(音)發表了四篇關於奈米電纜的論文。已離
任的權容守教授解釋稱,「我們對這幾篇論文進行了研究,發現朝鮮的導彈材料和零件技
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奈米電纜論文很好地反映了最新研究動向」。接著他分析稱,
"2012年後未再看到導彈材料和零件技術的研究成果。由此可推測朝鮮應該是在這前後成
功掌握了導彈核心技術」。
朝鮮官方媒體在今年8月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蒞臨國防科學院化學材料研究所時曾報
導稱,「我國成功研發了製造洲際彈道導彈所需的複合材料,並將其國產化」。
此外研究還發現,朝鮮已掌握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的技術。金日成大學的研究人員權哲鎬(
音)發表了關於超音速導彈用操作側翼的論文。論文內容是關於在導彈側面安裝三角形側
翼(canard)以協助精密誘導的方法。實際上,朝鮮今年5月試射導彈後主張稱「可精密打
擊敵艦等海上和地面的個別目標」。 已離任的權容守教授表示,「朝鮮可能運用了權哲
鎬論文中研究的技術」。
在所有論文(549篇)中,金日成大學旗下研究人員的論文有236篇。從論文作者來看,朝鮮
國家科學院(相當於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金光賢(音)論文數量最多,共發表了15篇
。韓國科技情報研究院中心主任崔賢奎(音)評價稱,「朝鮮正在集中研究控制、系統工程
和電氣電子工程。金正恩上台後,朝鮮還積極推進電腦科學、數學和物理學領域的研究。
比起基礎科學,朝鮮更注重實用的應用科學研究」。
而朝鮮的這些研究大部分是跟中國共同進行的。崔賢奎主任表示,「在朝鮮科技人員發表
的論文中,有88.7%是共同研究,且朝鮮國際合作的對象主要是中國,占80.9%,比例最高
。朝鮮有海外經驗的技術人員共有212名,其中192名在中國從事過研究」。這些朝鮮科技
人員在中國大學的附屬研究所參與共同研究,且在返回朝鮮後也一直與中方保持合作關係
。一位朝鮮科技人員出身的脫北者表示,「以前朝鮮科技人員主要是去莫斯科留學,並與
蘇聯人共同研究,但最近主要是在中國從事研究」。
此外還有人指出,朝鮮正在開發相關技術,並將上述研究成果用於導彈等軍事領域,而卻
沒有阻止朝鮮這一行為的辦法。韓國國防研究院(KIDA)研究委員金鎮亞(音)主要從事關於
中國對朝制裁和戰略物資管理的研究。他表示,「去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的第2321號
對朝制裁決議禁止與朝鮮進行高等科學領域的技術合作或進行相關教育。只有中國共同參
與對朝制裁,才能期待制裁產生效果」。
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 http://cn.joins.com/big5
作者: previa (.)   2017-12-24 13:11:00
朝鮮就是中國培養可以對美國發動核攻擊的自殺炸彈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