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經濟學人 中國的科技拓荒者

作者: mlkj (￾N )   2016-08-09 17:09:15
原文
http://tinyurl.com/zm4sf8k
翻譯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31637918
Economist Aug 6th 2016
Google離開、臉書遭禁、亞馬遜還在掙扎向前。如果還需要另外的證據,來證明中國的科
技市場是另一個世界;那本週的事件,看起來提供了一個決定性的證據。提供叫車服務,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Uber,決定將中國公司賣給競爭對手滴滴出行。跟之
前許多公司一樣,Uber的中國夢已熄滅。
對許多人來說,Uber投降帶來的教訓很明顯。中國就像是科技業的加拉巴哥群島
(Galapagos Islands,因達爾文演化論而名聲大噪的群島,有許多特有種),獨特的和孤
立的環境,讓當地企業能在當中蓬勃發展。中國廠商在政府法規、金盾的保護下,得以避
開外界的競爭。而這樣的保護,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創新,但可以藉由複製西方世界的商業
模式,得以興旺發展。簡單來說,中國很封閉,中國企業嬌生慣養、才能花在模仿上。
乍看下,Uber的撤退確實符合這樣的情形。Uber將中國讓給了滴滴:它將專注在美國及其
他市場。Uber的投降,部分原因是法規。7月底中國官方宣布,補貼是不合法的 — Uber
一年花上十億美金,提高中國駕駛及乘客的使用意願。而現在,2012年才成立(比Uber引
入叫車服務還晚了三年)的低低,可以發光發熱了。但如果更靠近一點看,將會浮出更樂
觀的圖象 — 不只是滴滴,而是中國科技業整體。
收到消息
Getting the message
對中國市場的孤立本質的尋常故事是,外國企業往往被完全阻擋在外,或因監管機構而步
履蹣跚。中國政府的確在某些領域限制競爭 — 這也是為何中國有些劣質的西方模仿品,
比如說搜尋引擎的百度,或是糟糕版的臉書 — 人人網。但中國並不如批評者所說的那樣
不可理喻。WhatsApp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通訊軟體,隸屬臉書,在中國可自由取得;但在
中國的微信面前卻相形見拙(微信也擊敗另一間中國網路巨擘阿里巴巴)。中國也是蘋果
Iphone最大的市場。而Uber為了深耕中國(全世界最大的叫車市場),也做了英勇的奮鬥:
獲得滴滴17.7%的股份,也算是不錯的安慰獎。而中國的科技巨擘也並沒有將自外於世界
。他們投資了美國的新創公司,包括Snapchat、Lyft,也買下了手遊公司,比如說芬蘭的
Supercell跟以色列的Playtika。
可以在中國市場上露臉是很好的事,但如果無法當上贏家,那就不是這回事了。這點,中
國科技業領導者所受的誇讚就太少了。叫車服務,跟許多線上服務一樣,是割喉、贏者全
拿的市場:滴滴本身就是2015年兩間公司合併而來。Uber輸了。以全球市場來說,Uber在
2015年底完成了第十億車次的服務,這已是公司成立五年後的事;而滴滴僅在中國一地,
光是2015年就提供十四億車次服務,Uber一直無法將中國的市占率提高到10%以上。滴滴
了解本地文化,跟社群媒體的整合做得較好,且一開始就將外部司機納入自己的app內。
當中國監管機構宣布補貼不合法、叫停這場叫車軟體大戰時,Uber其實早就輸了。
類似地,無論金盾如何設定,中國以外的地方,還沒有一個像微信提供如此多複合功能的
軟體。一個月有超過七億人使用微信,微信結合了文字、語音訊息、網頁瀏覽、遊戲跟支
付功能。從付停車費、醫院掛號、到點餐或一杯咖啡的費用,微信都能派上用場。微信不
像是app,比較像是一個完整的手機操作系統。中國手機使用者,上網的時間中,估計花
上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微信上;匯豐銀行認為,微信有超過八百億美金的價值。對中國用戶
來說,西方的app無可救藥地落後。
要反擊居高臨下,廣泛認為中國網路公司只會模仿西方、無法自行創新的說法,微信是最
好的例子。但微信不是唯一的例子。阿里巴巴開創了中國線上交易,並在之中聰明地加入
暫緩付款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幫助買賣雙方建立互信。現在,阿里巴巴還利用龐大的客人
資料庫,提供包括信用評等、數位行銷、簽證審核、約會網站使用者認證等功能。功能類
似推特的新浪微博,有內建支付功能,支援閱讀付費內容,這都是推特沒有的功能。因有
支付、虛擬貨物、遊戲的收入,中國的網路公司也不像西方網路公司那麼依賴廣告。
現在中國企業與西方企業間的點子交流,已是雙向了。臉書想將支付、交易功能整合至
Messenger,就是受到微信的啟發;Snapchat的功能擴充,從單純的通訊軟體成為媒體入
口,還有Google、臉書跟微軟突然對即時通訊軟體機器人(bot)感興趣都是。西方消費者
正經歷一段由中國成功故事所形塑的移動網路體驗。想在未來的移動商務中取得成功的企
業,不能再僅把目光放在矽谷,也應看看太平洋的彼岸。
數位巨龍
Digital dragons
政策制定者也應向中國學習。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數位市場,可以看到更多贏者全拿的優
點及缺點。正如微信所展現的,一個單一具主導力的app,尤其還擁有支付功能,對使用
者來說是令人訝異地便利。但獨佔也可能產生危險;滴滴現在有90%的市占率,沒有任何
有力的競爭者,可預期乘客將付出更多、而運匠會拿得更少。要如何在便利性及主導性中
取得平衡,是數位時代中監管者的大哉問。一個教訓已很明顯:跟人人網、百度比起來,
滴滴跟微信是因為有強勁的對手才變強的。如果中國的科技拓荒者們想成為真正的世界冠
軍,競爭將會是他們的好朋友。密切注意吧,世界。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6-08-09 18:58:00
怎麼有種日本手機產業的感覺?
作者: MOTONARI (強)   2016-08-09 19:01:00
市場規模差很多
作者: ianlin45 (Ian)   2016-08-09 20:18:00
日本手機產業模式也只能用在日本其他國家也不想學習它跟現在的中國網路業無法相提並論
作者: wo2323 (狡猾小狼)   2016-08-09 23:28:00
中國市場光吃自己就夠了 日本根本不能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