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倏忽的塵埃——歷史天平上的南海仲裁案(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7-23 05:13:52
倏忽的塵埃——歷史天平上的南海仲裁案(七)
  公元671年,玄奘法師西行求法返回長安後的第26個年頭。
  一位名叫義淨的高僧,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求法路。但這一次,他並未選擇西行
陸路,而是從南海出遊。從揚州,到廣州,義淨搭乘一艘波斯商船出海,過瓊州,泛海二
十多天后抵達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義淨在那裡學習了半年聲韻學後,孤身前行,先
後落腳末羅瑜國(今蘇門答臘)、羯荼國(今吉打)、裸人國(今尼科巴群島)等地,又
歷時一年多抵達印度。義淨在玄奘曾經學習過的那爛陀寺求學11年後又從南海返回,途
中在室利佛逝、末羅瑜收集並抄寫佛經又10年。公元695年,義淨返回洛陽。在西行
和遊歷南海的25年間,義淨走訪南海周邊古國30多個,不僅給這些古國的文化與傳統
留下了寶貴的技術,還把很多中華文化傳播到這些地區。
  鮮為人知的是,同一時期前往印度的中國僧侶竟有60多位之多。而且,他們中的絕
大多數都取道南海,因為那時的南海,交通相對便利、快捷、安全。這些僧侶中,有些人
後來長期居住南洋,成為早期華僑。他們在研佛求法的同時,還深刻帶動了南海周邊的哲
學、文學、醫藥、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領域的發展。
  這只是南海史中短暫的歷史片段。
  南海,成型於第四紀冰期的結束,海水上升,分隔開曾經連城一片的東南亞類次大陸
,中央窪地成了今天的南海,其地理歷史不過萬年。但是,正是這片年輕的水域,從肇始
之初就承載著周邊各國最和平與純粹的願望,它們用葉葉扁舟為使者,相互交往與交融,
相互吸納與學習。包容,是南海亙古未變的品格,這種特性,造就了這片海域長期的穩定
與發展,使之從未像地中海或波羅的海那樣被無休的戰爭所糾纏,直至西方殖民者的到來

  南海廣闊海面上,南海漫長人類活動史中,不僅各類宗教和思想流派在交匯與碰撞,
各種技術也在流傳與分享,各種物種廣為傳播,各種文學生根與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力量。
今天,在南海周邊的巴城、泗水、馬尼拉、萬丹、北大年、馬六甲、吉蘭丹、大城、八莫
等地,很多古代文明交匯點的特徵依稀可見,那是南海包容品格的傳承。
  技術分享是南海包容品格傳承的重要動力。在今天的馬來西亞、泰國、老撾、緬甸,
有一種類似筒裙的下裳服飾,在馬來西亞叫“紗籠”,泰國叫“帕同”,老撾叫“帕辛”
,緬甸稱“隆基”,據傳可以溯源到三國時期。當時,吳國孫權派朱應和康泰出使扶南國
(今柬埔寨一帶),幫助當地人改進了織布技術,創造出用布圍裹的下裳,改變了當地男
性裸俗的習慣。在農業方面,《閩書》詳細記載了明朝萬曆年間番薯從菲律賓傳入中國的
經過。而宋代時中國南方種植的水稻,據《事物紀原》記載,則傳自占城,即今天的越南
。在工藝方面,交趾(今越南)的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法在漢代就傳入中原。明朝永樂四
年,明成祖營建都城北京,交趾宦臣阮安負責總體設計了北京城留存至今的九門內城格局
。他後來還參與了紫禁城的規劃。在中醫藥方面,今天我們熟悉的薏仁米,傳自越南;乳
香、片腦、沉香、降香則來自馬六甲、彭亨、柔佛一帶;蘇木、大楓子、胡椒、檳榔傳自
暹羅(今泰國);而白荳蔻則由柬埔寨傳入。這些外來藥材傳入中國的情況,被記述在《
新修本草》、《本草拾遺》等醫書中。
  人文交流是南海包容品格傳承的重要方式。在朱應和康泰出使後的東晉及宋齊梁陳時
期,扶南遣使中國20餘次。位於今天泰國南部的狼牙修國在公元515年至568年間
經南海來使4次。明清時期,暹羅在公務、翻譯、外交、財政等各領域還大量任用中國人
為官吏。《海國見聞錄》寫道,暹羅“尊敬中國,用漢人為官屬。理國政,掌財賦”。為
了能與南海周邊國家更加通暢地交往與溝通,中國不少朝代都有官辦的外語培訓機構。明
永樂五年,朝廷設“四夷館”,隸屬翰林院,館內有“緬甸館”“暹羅館”等,選國子監
生學習外語,聘外國教師授課。1577年,朝廷從暹羅請回4位教師握文源、握文帖、
握文鐵和握悶辣,招收學員12人。1371年,暹羅還向明朝朝廷派出第一批官員組成
的留學生,在北京的國子監學習漢學。
  藝術交融是南海包容品格傳承的內涵外延。《後漢書》記載,公元120年,撣國(
今緬甸)王雍由調向東漢宮廷獻“幻人”。他們算是最早期的魔術師,能“變化、吐火、
自支解、易牛馬頭”。唐朝白居易有詩“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
宿搖,花鬘鬥藪龍蛇動”描述的則是驃國(今緬甸)藝人獻樂長安的景象。還有,中國古
代製瓷藝術的每一次改進和創新,離不開南海交通與南海周邊各國的豐富物產。明代彩瓷
工藝走向巔峰就與鄭和下西洋從蘇門答臘和檳榔嶼帶回的蘇泥、勃青以及文萊、蘇門答臘
的紫啡、胭脂石密切相關。
  這些故事,很多西方人未必知道,也許不屑於知道。但他們必須要知道,歷史上的南
海,見證過列國紛爭,見證過陳兵論戰,見證過殖民侵略,見證過乾涉佔有,見證過掠奪
壓榨,見證過文化清洗,見證過陰謀詭計。今天某些西方人演繹的一切伎倆,在歷史面前
,如塵埃般,不名一文。
  歷史上的南海,廣博浩淼,胸襟開闊,包容以寬。
 歷史上的南海,把那些正向的能量一一載入史冊。至於那些雞鳴狗盜的勾當,只會隨
風飄散,不留影踪。
  在涵今茹古的南海歷史巨幅捲軸中,在歷史的天平上,南海仲裁案之流的小把戲,宛
若微塵,倏忽飛散。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7/20/c_1119248874.htm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16-07-23 13:29:00
既然是小把戲幹嘛瘋狂強調 還po了七篇系列文 不得不說這文還真是奇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