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張家棟:菲應從白皮書讀懂南海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7-16 12:48:30
張家棟:菲應從白皮書讀懂南海
  12日,所謂的南海仲裁結果出爐。次日,中國政府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
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重申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初衷沒有變。
  細讀白皮書可知,中國的南海政策沒有受到仲裁結果影響,體現出三個“不變”:
  一是關於主權權益的主張沒有變。白皮書以政府文書的形式,系統闡述中國對南海諸
島的主權是歷史上確立的這一事實,體現官方的鄭重態度。
  二是維持南海局勢穩定和安全的決心沒有變。白皮書重申,中國堅持通過談判協商解
決爭議,堅持通過規則機制管控分歧,堅持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
  三是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初衷沒有變。白皮書介紹,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已與14
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國家,通過雙邊談判,簽訂了邊界條約,劃定和勘定的邊界約佔中國
陸地邊界長度的90%。
  上述前兩點可能會讓菲律賓失望,但第三點又給菲律賓提供了出路。如果菲律賓能夠
正視問題實質,仲裁危機反而可能給問題的解決帶來契機。
  菲律賓對仲裁案期待過高,花費巨資與中國打了一場“海洋法代理人戰爭”,積聚出
一種將因此對中國占據全面法律優勢的“想像力泡沫”。但其實,南海爭端非常複雜:從
縱向看,涉及歷史與現實;從橫向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法律。仲裁只涉及
國際法體系、《海洋法公約》中的個別條款,法律地位不高,僅具有參考價值。更何況,
沒有中國的同意,菲律賓從仲裁中什麼都得不到。
  白皮書在第三部分明確提到,通過談判解決、妥善管控南海有關爭議是中菲共識。對
拒絕直接談判的後果,菲方應有清醒認識。菲律賓如抱著仲裁結果不放,反而會得不償失

  臨時仲裁庭選擇性重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一些條款,看似削弱南海所有島嶼
的法律地位,但這也近乎對菲律賓竊佔中業島等中國領土的法律藉口釜底抽薪,反過來降
低中國強制性收復中業島等的法律門檻。不僅如此,群島國家和一些依靠海水淡化、外來
資源的島國,甚至陸地國家,由於主權地位可能受到威脅,勢必強烈反彈。
  白皮書的出台更標誌著中國國內達成一致,下決心推進南沙建設,徹底改善中國在南
沙的存在狀況。這一結構性變化是仲裁結果所無法抵消的。
  事實上,中國與南海其他聲索國之間存在很大談判與合作空間,並非零和遊戲。中國
重主權,以彌補戰略縱深的缺陷;其他國家重利益,以解決發展所需的資源。兩者雖戰略
重點不同,但可錯位合作。
  簡而言之,白皮書給中菲關係改善提供了機會。期待菲律賓新一任領導人讀懂其中的
善意,對中、美、菲關係有更務實的認識,制訂獨立的對華政策,盡快重開雙邊海上爭議
磋商。仲裁案在中國輿論界激起強烈反應,政府面臨強大壓力,妥協空間進一步下降。如
果菲律賓政府不抓住機會,迅速改善中菲關係,最終傷不起的,還是菲律賓自己。(作者
是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7/9181672.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