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分析:歐洲登陸彗星項目是否物有所值?

作者: bluebrown (仨基友撸一把)   2014-11-17 18:19:06
標題:分析:歐洲登陸彗星項目是否物有所值?
新聞來源: BBC
http://goo.gl/TIWvbX
http://goo.gl/KChHX2
莫妮卡·格雷迪教授(Monica Grady)對於登陸器首次成功登陸彗星做出的反應,已經很
好說明了「羅塞塔」探測器(Rosetta)項目對科學家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她在現場歡呼雀躍,然後熱烈擁抱BBC科學事務編輯大衛·舒克曼(David Shukman)。莫
妮卡·格雷迪教授的表現代表了幾乎所有為完成這項目而付出數年努力的工作人員的激動
心情。
當登陸器在彗星登陸完成後,參與「羅塞塔」項目研究的科學家馬特·泰勒(Matt Taylor
)接受BBC採訪時表示,「有好幾代研究人員都到現場看實況直播,其中包括該項目的好幾
任經理。他們為了這個項目,奉獻出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但是現在就來評估這個項目是否真的成功,還為時尚早。
彗星探測器追星追了10年,在太空中飛行了約60億公里,才最終在彗星登陸。
要想在這個被稱為時間膠囊的彗星表面上著陸充滿了風險,因為這些由冰和岩石組成的球
體缺乏引力,地形非常複雜。
不幸的是,「菲萊號」(Philae)登陸器在著陸時,要靠3條腿上的冰螺栓將自己固定在彗
星表面,但是有兩個未能發揮作用。
登陸器在第一次接觸到彗星表面時,又被彈回到空中,高度約有一公里。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由於登陸器著陸時存在一定斜度,距原來設定的著陸地點還有一段距
離,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出選擇。
登陸器可能落在一個斜坡上,而且被一座懸崖的陰影籠罩著,因此無法得到足夠陽光來給
電池充電。
無論登陸結果如何,在談到科學回報時,人們總要對類似這樣的項目成本提出質疑,特別
是在當前的金融形勢下,開展這樣的項目是否合理?
泰勒博士在推特上引用了電視劇《A字特攻隊》(A-Team)中由T先生(Mr T)飾演的怪
頭(BA Baracus)所說的一句流行語,來回應這種質疑。這句流行語是:「我憐憫這些傻
瓜(I pity the fool)」。
歐洲航天局(Esa)載人航天與執行部總監托馬斯·瑞特(Thomas Reiter)承認,項目總
耗資14億歐元看上去非常巨大。
但他進一步解釋,「如果你把這個項目耗資總額除上20年的開發和運行費用,得出的結
果相當於每個歐洲公民每年只需支付幾分錢,就可以獲得這個新的知識。
4架巨型客機
物理學家安德魯·斯蒂爾(Andrew Steele)在其Scienceogram網站上,計算出了這個項目
的開銷。他說,「羅萊塔」探測器登陸彗星項目在1996年至2015年期間的開銷,相當於每
個歐洲公民貢獻3.50歐元,大約相當於每人每年平均貢獻0.2歐元。
這筆款項可以購買4架空客A380客機。 但是自從就「羅萊塔」項目達成協議以來,項目本
身已經創造了數以百計的就業機會。
「羅萊塔」的資金來源由歐洲航天局(Esa)的20個成員國通過簽署協議共同承擔的。
來自科學與工程運動團體(Case)的莎拉·梅因博士(Sarah Main)指出,像「羅萊塔」
這類基礎科學研究是可以產生效益的。
她接受BBC採訪時說,「對我們周圍世界的各種研究,我們將其稱之為基礎研究。而基礎研
究對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生活質量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無論它是基於別人已經做過的基礎研究項目,來繼續深入研究,還是產生出一種全新的
應用方式。這與癌症研究很相似:除非你理解了在細胞中導致癌症的機理過程,否則你不
可能設計出一個新的抗癌藥物.」
梅因博士還引用了萬維網的例子來論證。萬維網是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誕生的,當時這個
系統是為了幫助粒子物理學家更加有效交流。
「還有一些研究是專門用於評估一般研究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它將一切研究都考慮在內,
無論其有多深奧,並提出問題:這些項目帶來了什麼經濟效益?」
「我們已經看到政府對科學研究的投資帶來了顯著的回報,並直接推動了經濟增長。有一
項研究報告顯示,科學研究項目可以使經濟在三年後增長20%。」
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克里斯·林托特(Chris Lintott)今年年初接受BBC採訪時也非常同
意這樣的觀點。「這些資金並沒有花在彗星上,而是花在地球上了。這些錢花在人身上了
,花在技術上了,花在英國以及歐洲的工業上了。」
人們希望類似這樣引起國際關注的項目可以激發培養未來的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
最近,報考大學理科的高中生人數有所增加當然部分原因與教學水平提高有關,但是必須
承認,這也與媒體大量報導,使學生對理科的興趣大增有關。」
但是不能把羅塞特項目視為招聘的工具。歐洲航天局載人航天與執行部總監托馬斯·瑞特
表示,這個項目開展的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對人類起源最根本問題進行探索。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要為我們星球的歷史這個根本問題找出答案,要探索出地球是如何演
變的,生命是否真的起源於地球,還是幾十億年前由彗星帶到地球上來的?」
「我認為這樣的項目確實是否物有所值。」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