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聯合國報告:已有逾1100名平民在烏衝突中喪生

作者: allgamba (魂~)   2014-07-29 19:19:59
烏克蘭平民傷亡慘重,東部民眾仇恨政府軍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729/c29civilians/zh-hant/
SABRINA TAVERNISE, NOAH SNEIDER 2014年07月29日
烏克蘭頓涅茨克——一個人是退休廚師。另一個人靠給車輛安裝報警器為生。還有一個人
是食雜店裡的清潔工,遇難時她正好出門去買牛肉餡,準備給兒子做肉丸湯。
就在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了馬航MH17航班的悲劇上時,外界幾乎沒有留意到這三
名平民的死亡。在席捲烏克蘭東部的戰鬥中,已有約800人喪生。
烏軍一路推進,從叛軍控制下收復失地,但其進程帶來了高昂的生命代價。根據聯合國本
周一公布的一項統計,自4月中旬烏克蘭政府啟動與本地叛亂分子的戰鬥以來,已有799名
平民死亡,至少有2155人受傷。
殺戮加深了烏克蘭東部民眾對親西方的烏克蘭政府的仇恨,而且對親俄叛軍的兵員招募起
到了強烈的推動作用。即使烏克蘭軍方能及時地擊潰叛軍,重新佔領東部,平民的傷亡依
然很可能在這裡留下深深的怨恨,還可能使接下來數十年里的和解行動變得更加複雜。
烏克蘭東部衝突的死亡人數在不斷上升,這是這場戰爭的性質直接決定的——它是過去15
年里,歐洲第一次出現公開的戰爭行為。大部分戰鬥採取了低科技的空襲模式和以老掉牙
的武器發動遠距離炮擊的模式,這些戰術可以對平民造成巨大的傷害。(聯合國表示,相
比之下,330名烏軍死亡。叛軍的死亡人數不明。)
在周二公布的一份報告中,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記錄了四起使用無制導格
拉德型(Grad)火箭彈攻擊的案例,過去九天里,這些火箭彈至少炸死了頓涅茨克及周邊地
區的16名平民。儘管叛軍和烏軍都使用這種火箭彈——它是從二戰(World War II)時期的
武器演變而來的——然而該組織的調查「有力地顯示了烏政府軍應為」這四起襲擊「負責
」。
「在人口稠密地區使用這類武器是違反戰爭法的,」人權觀察組織緊急情況資深研究員歐
萊·索凡(Ole Solvang)表示。「烏克蘭政府的國際盟友美國和歐盟(European Union)應
該譴責烏政府使用此類武器的做法,並勸說他們停下來。」
烏克蘭軍方強烈否認了烏軍曾參與任何一起導致平民傷亡的襲擊。烏軍方發言人弗拉迪斯
拉夫·謝列茲尼奧夫(Vladislav Seleznyov)沒有對報告本身做出評論,不過他說,烏軍
已被下令不許傷害平民。
他說,「在居民區使用火炮是被禁止的。」說到格拉德型火箭彈,他表示,「是的,我們
確實擁有這些武器,但我們從未在平民區使用它們。這不可能。」
然而,考慮到叛軍把自己的行藏深深融入了平民之中,烏克蘭軍方對叛軍的軍事行動還是
加大了平民傷亡的可能性。
最近幾周,隨着烏軍緩慢地向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推進,兩地居民關注着他們以北的小城
斯洛夫揚斯克的遭遇,擔心最糟糕的情況即將發生。烏軍轟炸了叛軍在斯洛夫揚斯克的落
腳點,把他們聚集的街區夷為平地,而後佔領了這座小城。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是兩座區
域的首府,人口加起來有150萬。
居民的擔憂迅速化為了現實。叛軍在盧甘斯克的一座主要的大本營就位於一間徵兵辦公室
里,毗鄰當地主要的公交車站,這座大本營遭到了密集的轟炸,留下散落了一地的電線,
一條條地散布在被彈片炸爛的路面上。
過去數周,烏軍已從北部和西部向頓涅茨克推進,當地的馬林卡、彼得羅夫斯基和庫比舍
夫斯基街區已經遭受了猛烈的火箭彈襲擊。據人權觀察組織透露,攻擊這三個地區的炮火
是從烏克蘭軍隊控制的陣地發出的。謝列茲尼奧夫表示,他無法就具體事件發表評論。
奎布舍夫斯克(Kuibyshevsky)是一片樹木茂密的區域,附近有一家牙科診所和一座圖書館
。7月21日,在該地區,41歲的警報裝置商人謝爾蓋·亞克申(Sergei Yakshin)走向自己
的車。但他還沒走到車旁,一枚火箭彈就在附近爆炸了,他和另一名男子當場被炸死。在
不遠的地方,另一枚火箭彈擊中了72歲的退休人員瓦倫丁娜·A·舒爾邁(Valentina A.
Surmai),舒爾邁在當地一家食雜店工作,以養活失明的丈夫。一塊彈片穿透了阿拉·A·
瓦休季納(Alla A. Vasyutina)家的牆壁,這名60歲的廚師在廚房中因為流血過多而死亡

舒爾邁的兒子謝爾蓋(Sergei)穿着內衣站在那裡,眼睛發紅,說道,「她想給我們做湯。
」他說,「我告訴她,『媽媽,不要出去。」他在停屍房中幾乎認不出母親的遺體。她的
一半臉和身體的左側都沒了。
母親的死亡激怒了舒爾邁。「只要他們給我一把槍,我就能開始作戰,」他說。「今後,
不是我們死,就是他們死。沒有別的選擇。我們必須戰鬥到底。」
舒爾邁女士的朋友亞歷山德拉·魯德(Alexandra Rud)現年74歲,她表示自己像朋友一樣
,痛恨叛亂分子,但她將舒爾邁的死歸咎於政府。
「我想大聲告訴全世界,」她尖聲高喊道。「停下來!滾出去!離我們遠點!」魯德說話
時,遠處傳來陣陣炮聲。
確定平民死亡事件的責任方很難。例如,盧甘斯克的炮擊行動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基輔政
府的支持者指責叛亂分子,而俄羅斯的支持者則責備烏克蘭武裝力量。
一名塗著鮮艷紅唇的壯實女人喊道,「白痴!」她盯着盧甘斯克安寧(Peaceful)社區戴眼
鏡的保安鮑里斯·貝薩拉布(Boris Besarab),該社區在7月14日遭到攻擊。貝薩拉布此前
在解釋他為什麼認為彈道的角度意味着炮彈是由叛亂分子發射的。「摘下你的眼鏡吧,」
這個女人邊喊邊氣沖沖地走開了。「這就是為什麼烏克蘭在墮入地獄!」
這裡的爭論只是更大範圍內的爭議的迴響,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導致平民死亡的襲擊事件互
相指責。俄羅斯一直以造成平民死亡為由指責基輔,儘管俄羅斯很少提到叛亂分子也導致
平民死亡的事實。
在一個事件中,烏克蘭聲稱俄羅斯對斯尼日爾內市(Snizhne)的一棟公寓大樓實施空襲,
表示一架飛機飛越邊境,向南飛了逾12英里(約合19公里)。但炸彈炸出的10個洞的角度
,以及造成的損害的方向說明,轟炸機從西部飛往東部。一些居民稱,目標可能是0.25英
里以外的叛軍基地。
戰爭既有關現實,也涉及印象。在某些方面,面對人們的主觀願望,真相毫無影響力。在
被襲地區接受採訪的大多數人都指責烏克蘭武裝力量。在烏克蘭政府試圖使這個國家再度
統一之際,這種情況對它相當不利。
維多利亞·Y·約托瓦(Viktoria Y. Iotova)指着斯尼日爾內市列寧街14號喊道,「看看
吧,這就是你們的波羅申科(Poroshenko)!」在該街區,至少有11名平民死亡。波羅申科
指的是烏克蘭總統彼得羅·O·波羅申科(Petro O. Poroshenko)。
她邊哭邊說,「誰會對這些人的生命負責?」
David M. Herszenhorn自烏克蘭基輔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翻譯:張薇、許欣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4-07-29 20:30:00
戰爭不可能只死平民的,戰爭只會加劇東部的分離,尤其基輔財政困窘,無法一到位的將東部納入控制下
作者: ronray7799 (百變Q葫蘆娃)   2014-07-29 21:30:00
http://0rz.tw/MyUGO 基腐:這女人自己爆炸的與我無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