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告] 組務徵選-觀念題目(happytiger)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3-12-23 22:43:50
以下題目請自行查閱相關網路資訊, 並依宗教或人文板面的情境來舉例作答: 一、請簡
述羅伯特議事規則的設計意義,你覺得它在大眾議論時的優點為何?在宗教場域的
學術討論應如何設計或執行之?
A:羅伯特議事規則十二原則:動議中心、主持中立、機會均等、立場明確、發言完整、面
對主持、限時限次、一時一件、遵守裁判、文明表達、充分辯論和多數裁決。 六步法是
:動議、附議、陳述議題、辯論、表決、宣布結果,公開透明程序降低不公現象,減少人
為干預與舞弊方式,在異中求同,對於大眾議論可充分理解問題,提高決策品質,然而在
學術網路資源有限,只需縮減幾項指原則,中立版主,機會均等發言,遵守裁判,而六步
法縮至辯論、表決、宣布結果便可,簡化流程,增加辦事效率。
二、請簡述三例套套邏輯在宗教場域出現的情況,並陳述可能隱含的問題,三例
需為不同宗教體系套。
A:佛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是套套邏輯的表現,但後者跳套套邏輯的框架,表態世
界因你心態而有所不同。
基督教:
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黑暗就不會繼續橫行了,任何殘留的黑暗都會被驅散。同樣,現
在上帝之道已經顯現,偶像崇拜的黑暗也不會再繼續肆虐了。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會被他的
教導照亮,很明顯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黑暗就不會繼續橫行了是套套邏輯用法,用上帝
來彰顯黑暗可以被驅趕,表態上帝如同光明帶來希望。
道教: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利萬物是套套邏輯,不爭表態跳出框架,讓人有反向思
考何為幫助,何為自私行為。
套套邏輯本身沒有對錯,本質只是換句話說一種說法,只是放在不適當的地方,會感覺
只是陳述廢話,致使解決問題造成無窮迴圈,身為佛教版版主來說,面對佛教問題在於對
本身問題的熟悉度,因為對佛教背景理解可以解析是否為套套邏輯問題,但對於其他宗教
下則有勞本身板眾的說明才有機會理解,那是會否造成判決上的不公,應該是不至於,因
為沒有人精通各宗教教義,但套套邏輯在辯論之中混水戰,可藉由版眾說明、辯論剃除此
困擾,以信仰之躍為基礎之下,及檢視違反版規之上來判決。
三、請簡述打稻草人的定義,從宗教論述上常見的言辯中找出三例,三例需為不
同宗教體系,文本需要是網路可尋的既存文本,不能自己編撰文本
A:“打稻草人”通常指的是一種辯論或論述技巧,即攻擊或扭曲對手觀點的描述,使其變
得容易反駁或無法接受,從而使得自己的觀點看起來更合理或更有優勢。
1.基督教:
原始罪觀念的反駁:有些批評者可能會扭曲基督教原始罪觀念,將其描述為“上帝為了一
次人類的過錯就責罰整個人類”。這種簡化和極端化的論述是扭曲原始罪觀念的真實含義
,以便於進行反駁。
2.伊斯蘭教:
聖戰的歪曲詮釋:有些對伊斯蘭教聖戰觀念的批評者可能故意將其描述為“伊斯蘭教鼓勵
以暴力手段推行信仰”,從而將伊斯蘭教的戰爭概念扭曲為一種支持恐怖主義或暴力行為
的信仰。
3.佛教:
放棄世俗生活的誤解:有些對佛教觀念不了解的人可能將出家修行解釋為“逃避現實”或
“放棄責任”,扭曲了佛教放下世俗執著、修行解脫的真正內涵。
在這些例子中,扭曲或歪曲對手的觀點是為了使其更容易被攻擊或否定,這種打稻草人的
論述技巧在宗教辯論中有時會被使用,但並不是建立在對真實觀點的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

四、請簡述在自己信仰的宗教板面與公眾行政板面的"信仰之躍"(leap of faith)的使用
情境,你覺得在兩者情境下,何時進行信仰之躍是合理的?何時不是? (非宗教板面幹
部者,可以跳過前面,只回答後面問題)
A:
合理的情境:
1.個人信仰決定:在宗教上,信仰之躍可能在個人尋求意義或探尋精神滿足感
的過程中發生。當一個人在探索宗教信仰時,有時可能需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
不確定性,並做出信仰之躍來接納或探索一種信仰。
2.信仰的價值:對於許多信徒來說,信仰之躍是一種體驗,是與宗教信仰相關
的一種深刻內在體驗,能夠帶來希望、意義和安慰,以此為基礎開展言論。
不合理的情境:
1.強制性信仰: 當信仰之躍成為強制性的,即強加於個人或群體,迫使他們接
受某種信仰而非自由選擇時,這就不是合理的使用。
2.忽視現實: 如果信仰之躍導致忽視科學事實、倫理原則或對他人的傷害,這
種使用是不合理的。
以各板信仰之躍"(leap of faith)為主旨,在此基底下做出程序過程的判決, 宗教的信
仰之躍對宗教本身而言基本上都合理的,只是一樣不該牴觸現實版規及法律,如世俗基本
教義派回教徒認定非我宗教皆可殺,這種違反人性及宗教選擇、國家法律的見解就不應該
承認正確,並當判決上的依據。
五、請簡述乞題的定義,舉宗教與人文討論中常見的乞題現象各兩則,並說明你如何判斷
一項宗教陳述是否有乞題的可能?
A:乞題(Begging the Question)是一種邏輯錯誤,指的是在論證過程中,假定了論點所
要證明的部分,而未能提供充足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論點。換句話說,就是用自己要證明的
觀點來作為論證的前提,未能提供新的證據或理由支持論點。
在宗教和人文討論中,乞題常見於以下情況:
宗教中的乞題:
1.聖經作為真理的前提:在基督教或其他宗教討論中,將宗教經典(如《聖經》)中的某
些陳述當作真理,而未提供外部證據或論據來證明這些陳述的真實性。例如,認為《聖經
》是真理,因此里面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2.神的存在假設: 在討論神的存在時,假設神的存在而未提供實質性證據。例如,宣稱
上帝存在,因為《某本宗教經典》說過上帝存在。
人文領域的乞題:
假定某一倫理觀點的正確性:在倫理學或道德討論中,假定某一特定倫理觀點的正確性,
而未提供實質性的論據來證明這個觀點的合理性。例如,假定“善良”的定義,並以此為
前提進行討論。
政治立場的假設:在政治討論中,假設某一政治立場的正確性而未提供充足的論據支持這
個立場。例如,假設某一政治理念正確,並以此為前提進行辯論。
判斷一個宗教陳述是否存在乞題的可能性,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循環論證:是否在論證中用到了與結論相同的論點,或者使用了未經證明的前提作為證據

證據的缺乏:是否存在提出陳述但沒有提供外部或充足證據支持這個陳述的情況。
假設的過度簡化:是否在陳述中過度簡化或假設了一些基礎的前提條件,但未提供證據支
持這些假設。
了解乞題的特征和出現情況有助於分辨邏輯論證中的問題,有效地評估和分析宗教陳述或
其他論證的邏輯性和合理性。
六、請說明Tu quoque(Appeal to hypocrisy)在宗教場合上常出現的情形,   舉出
兩處,兩處需為不同宗教,每處舉兩例,一例採宗教領導立場、另一例採信徒立場。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宗教領導立場:
1.基督教:一位基督教教會的牧師公開批評另一個教派或宗教領袖的行為,聲稱
其不道德或不合宜。然而,這位牧師自己也被指控或發現有類似的行為,例如
貪污、虛偽或其他不端行為。
2.伊斯蘭教:一位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指責其他派系或教派的領袖在道德或教義
上存在問題,但隨後被曝出他自己也涉及類似的問題,例如在財務管理或個人
品行方面的爭議。
信徒立場:
1. 基督教:基督教信徒可能會批評另一個教派的信徒,指責他們的行為不符合教義或
道德規範。然而,這位批評者可能也有同樣的行為或道德上的缺失,但卻選擇無視自身問
題而專注於別人的錯誤。
2. 伊斯蘭教: 一位伊斯蘭教的信徒可能會指責另一群教徒沒有正確地遵循教義或實
踐宗教的核心價值觀。但是,這位指責者自己卻也未能做到符合宗教的教義,可能在日常
生活中違背教義或價值觀。
這些情況都展示了“Tu quoque”謬誤,即在宗教領袖或信徒之間相互指責對方的不合
適行為,卻忽視了自身同樣存在的問題或矛盾。
七、請簡述你心中如何規範或帶領大眾討論能比較容易讓討論呈現健康、良性的
狀態?
A:
1.尊重多樣觀點:鼓勵尊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不論它們與你個人的立場是否相
符。
2.多包容性言論:避免使用侮辱、攻擊或貶低性的言論,尊重他人的尊嚴和觀點,
創造一個安全、包容的環境。
3.傾聽和理解:重視傾聽他人的觀點,理解他們的立場和動機,避免只是為了辯
論而爭論。
4.友流善交:用友善和親切的方式交流,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讓情緒左右討論。
5.依據事實和數據:強調事實和可查證的消息,避免散布虛假信息或未經證實的
謠言。
6.支持來源透明度:引用並支持可信賴的來源和數據,避免依賴匿名或不可靠的
消息。
7.鼓勵建設性爭論: 歡迎建設性的爭論和辯論,以促進思考和深入理解。
8.識別共同點: 強調不同觀點之間的共同點和可能的共識,以便尋找解決方案
或相互理解。
9.避免激化和極端化
1.警惕極端化言論:避免采用極端或激進的言論,這可能加劇對立和分裂。
2.平衡討論:保持平衡,盡可能避免偏見和過度簡化的論述,鼓勵全面考慮
問題的多個方面。
10.接受和展現謙遜:有時候可能會有錯誤或不完整的觀點,願意接受並修正自
己的觀點。
11.持開放心態:對於新觀點和不同的見解持開放的態度,願意學習和進步。
通過遵循這些原則,討論和對話可以更有建設性和積極性,促進更健康、更
富有成效的交流。
12.態度自我要求:縱然非在處理版務事情時,發言也應該慎重而非採戲謔、調
侃、輕浮用詞,態度更應該謙和柔順,如此在下判決時才會更讓人心服。
八、批踢踢為學術論壇,請說明你會如何看待宗教板面的學術討論?學術性與宗教教義衝
突時又如何? 請引基督系宗教、廣義佛教各一處文本, 並各採捍衛教義與捍衛學術自由
的情境做有條理的分析或主張,共二處四例,文本需為既存文本。
對於宗教板面的學術討論,需要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時,追求客觀、理性的學術研究和討
論。這意味著在探討宗教話題時,應該遵循學術標準,提出理性的論證和證據,並尊重不
同的宗教及教派信仰觀點,避免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當學術性和宗教教義發生沖突時
,需要平衡對於學術研究和學術自由的追求與尊重宗教教義和信仰。這需要建立一個包
容、理性的學術環境,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時,提倡學術自由、批判性思維和客觀分析。
以下是基督教和廣義佛教的例子:
基督教例子:
文本:《聖經》約翰福音8:7:“那不犯罪的,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捍衛教義:基督教傳統認為《聖經》是神的啟示,包含著信仰的基本原則。對於這段經文
,可能的捍衛教義的觀點是強調上帝對罪的審判和懺悔的重要性。
捍衛學術自由: 學術討論中可能提出的觀點是分析這段經文的語境、歷史背景和文化因
素,從不同的學術角度解釋這段經文,避免直接用作道德準則。
廣義佛教例子:
文本:佛經《大般涅槃經》中關於佛教教義的表述。
捍衛教義:廣義佛教強調佛經中的教義和教導,可能捍衛佛經作為修行者道路指南的地位
,以及大乘佛教教義的獨特性和真實性。
捍衛學術自由:學術討論可能提供對佛經的文本研究、歷史背景、文化解讀等,不同的學
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觀點,對佛教教義進行分析和解釋,但需避免對佛教實踐和
信仰的不敬或貶低。
在這些情境下,平衡學術自由和對宗教教義的尊重至關重要。在學術討論中,尊重宗教信
仰,同時堅持學術嚴謹性和客觀性,是確保宗教話題能夠在學術論壇中進行有效討論的關
鍵。
作者: nknuukyo (我無所能因敵成體)   2023-12-25 11:01:00
收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