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美國成人肥胖症臨床指引

作者: survivorsc (炫)   2014-04-12 12:58:45
推薦圖文好讀版: http://ppt.cc/Bstt
純文字版:
自從AMA(美國醫學會)在去年認定肥胖為疾病後,最新剛出版的馬上應運而生~
這個眾所皆知的形容詞”肥胖”一下子就變的超有學問的!
雖然要把這個新疾病從診斷到治療建立起來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不過所有與肥
胖相關的我們先來趕快一睹這熱騰騰的最高指導原則的丰采~從此不在減肥的路
上走岔路了
首先,大家需要找出到底是誰需要減重!到底標準在哪裡??!!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BMI(體重/(身高)2)了,
在這篇美國的指引中,定義體重正常者為18.5≦BMI<25.0,因此
體重過重者BMI>25.0-29.9 kg/m2
肥胖者BMI≧30 kg/m2
就是我們的目標
不過我們台灣人的BMI標準更加嚴格
至於測量腰圍有沒有意義呢?
可惜目前由於無法充分解決腰圍界定值與相關健康風險的問題,如何選擇適當的
界定值有點武斷,所以還是建議以BMI做為篩檢工具,而腰圍可當做危險因子
再來,我們必須了解絕對不是為嚴慫聽有經過多方研究的的肥胖的壞處和減重的
好處有什麼,這樣才有減肥的動機阿!
肥胖的壞處
1.體重過重及肥胖會使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上升, 另外肥胖(BMI
≧30.0)與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
2.BMI愈高,中風的風險愈高
3.BMI愈高,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愈高
4.體重過重(BMI 25.0 to 29.9)與全死因死亡風險上升無相關;但BMI在肥胖(BMI
≧30.0)或以上者,與全死因死亡風險上升有相關
減重的好處
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體重過重者與肥胖者,
改變生活型態使體重減輕3%-5%
1.在臨床上可降低三酸甘油酯、血糖、糖化血色素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2.更多的減重可改善血壓、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減少血壓藥、血糖藥
與血脂肪藥物的使用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這篇指引的重頭戲~同時也是大家關注的五大問題
第一、二大問題再前面順利解決~那我們來看減重的飲食策略
Q3-飲食策略
這邊非常實用的提供兩大有證據的有效方法(方向?)可降低食物與熱量攝取~讓我
們知道到底該怎麼吃才好才不會走了冤枉路又餓到
藉由減低熱量,平均約在第6個月可達到減重的最大值。第6個月的總體重可減
4-12公斤,一年後總體重可減少4-10公斤,2年後可減少3-4公斤
在負熱量平衡的前提下~我們來比較看看各種減肥飲食的效果
Q4-全面性生活型態介入對減重及減重後體重維持的效果
生活型態介入需要三管齊下
這些看起來是老生常談的廢話~但重點就是做不到阿!!當然就需要幫助
大家可能多少有看過大醫院開設的減肥班~這真的可以瘦嗎?該不會是騙錢的
吧!NO,以下這幾點可是有科學根據超有效的呢
1.由介入師為個人或團體提供面對面、高度密集的減重課程(6個月有14節以上
的課程)
2.介入師以電子傳播方式(含電話)做個別化回饋可用於減重,但是其減重程度
可能比面對面的方式來得小
3.極低熱量飲食(<800大卡/天)只限於專業人員在醫療監控的環境下使用
4.建議已減重的體重過重者與肥胖者,參與長期(一年以上)體重維持課程,包含
不論是面對面或是電訪方式的體重維持課程,與介入師定期接觸(每月一次或更
頻繁),持續參與高階活動(例如200-300分鐘/週)、定期量體重(每週或更頻
繁)及維持限制熱量攝取的飲食(以維持減重後的體重)
透過行為治療維持6個月以上的生活型態改變,能為體重過重者與肥胖者減重平
均8公斤,與一般照護或未治療的對照組比較,超過一般照護的減重量。減重之
後,會有體重回增的現象,時間愈長體重回增愈多,參與長期高度密集的全面性
生活型態介入,與一般照護相比,可以減少體重的回增(上升1-2kg)。若無法達成
高度密集的生活型態介入,中度密集,也就是每月1-2次、面對面的全面性生活
型態介入課程,在6-12個月內平均減重 2-4公斤,還是大於一般照護
除了生活及飲食改變以外,當然還可以配合其他醫學治療包括藥物及手術,可惜
的是這篇新出爐的指引並沒有提到如何使用藥物這部分,不過,仍然有提到第五
個我們關心的問題
Q5-減重手術的效果與安全性
BMI≧40或BMI≧35合併有肥胖造成身體疾病的成人,其具有減肥動機但在行為
治療或合併藥物治療下未能有足夠的減重以達到健康目標時,也就是怎麼減都沒
效而且健康問題一一浮現的時候><這時,最後的殺手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