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專欄] 立陶宛的籃球建國故事

作者: avalox (...)   2021-06-22 18:55:13
※ [本文轉錄自 avalox 信箱]
作者: avalox (...) 看板: NBA
標題: [專欄] 立陶宛的籃球為什麼強
時間: Thu Jul 7 00:31:01 2016
立陶宛的籃球為什麼強|大象公會
原創 2016-07-06 呂北客 大象公會
原文連結(含多圖):
http://goo.gl/NdNRLo
既無明顯身高優勢,人口也不足 300 萬的立陶宛,卻能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籃球強國,造
就這個奇跡的,是偶然的歷史巧合,也是多舛的國運。
文|呂北客
籃球對運動員的身體天賦要求極高,特別是身高一項。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身材普遍較高
,那它很有可能就是個籃球強國。
人口基數也是成為籃球強國的重要條件,在國際籃球聯合會上排名靠前的國家通常不會是
人口低於一千萬的小國。如最近三年籃球排名前五位的國家中,美國人口是 3.19 億人,
阿根廷 4800 萬人,西班牙 4640 萬,法國 6620 萬——但只有一個例外,世界排名第三
的立陶宛,人口只有 300 萬。
稍微資深的籃球迷應該記得 2000 年雪梨奧運會的男籃半決賽,那是自美國組建“夢幻隊
”參加國際賽事以來,第一次被人逼到輸球的邊緣:比賽時間只剩下 1 分 12 秒,比分
還焦灼在 80:80,與這支不可一世的美國“全明星”打得難解難分的,正是人口小國立陶
宛。
美國之所以會從 1992 年起開始選派 NBA 球員組成“夢幻隊”征戰奧運,也是來自立
陶宛人的刺激——1988 年,由大學生球員組成的美國奧運籃球隊在半決賽輸給了蘇聯,
美國輿論忿忿不平說:“我們居然輸給了俄國人!”其實蘇聯隊首發五人中並沒有俄羅斯
人,除了大前鋒來自烏克蘭,其餘四人都是立陶宛人。
最愛籃球的國家
立陶宛是個人口小國,卻盛產巨人球員,很容易給人“立陶宛人天生身材高大,擁有打籃
球種族天賦”的印象。2005 年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立陶宛 19-24 歲男性平均身高為
177.2cm。按統計學規律,立陶宛人的這個身高,相對平均身高要矮得多,但人口眾多的
中國、印度來說,的確在選材上可以大大彌補人口總數的差距。
但是,立陶宛人的這個身高資料與俄羅斯 24 歲男性的抽樣結果相仿,略低於歐洲平均水
準(177.6cm),與荷蘭、德國、瑞典這樣高人輩出的國家相比,身高有明顯差距。立陶
宛人顯然沒有什麼特別的“種族優勢”。
但立陶宛有一項優勢是獨一無二的。立陶宛可能是全世界最熱愛籃球的國家,即使發明了
籃球運動的美國也無法相比。
最能說明這一點的莫過於 2014 年世界盃籃球賽,這個國家有 222 萬人看過國家隊的比
賽直播,占全國人口的 76%。其中最熱門的一場比賽當然是與美國對決的半決賽,至少
有 74 萬立陶宛人看了直播。而2015年歐錦賽,義大利國內觀眾最多的一場也只有 58 萬
;法國籃球隊的歷史最高收視紀錄也只有 70 萬。
立陶宛人愛籃球,甚至給該國收視調查造成了一種奇特現象:只要有國際籃球大賽的年份
,當年的收視冠、亞、季軍就都是立陶宛隊的比賽。如 2015 年收視率最高的 10 個節目
有 7 個是球賽,總統新年致辭被擠到了第 19 位,還不如歐錦賽前立陶宛與澳大利亞的
友誼賽觀眾多。
超高熱情帶來了可觀的參與人數,據歐洲籃聯估計,立陶宛註冊及非註冊籃球運動員的總
數為 147733 人,是俄羅斯的一半,德國的五分之一,其中半數為青年球員。雖然絕對數
依然不算多,但立陶宛籃球運動員的平均品質應高於周圍的體育強國,原因很簡單:立陶
宛把絕大多數體育資源都投在了籃球運動上。雖然人口不足 300 萬,但卻擁有 17 座可
容納千人以上的籃球場館。
在立陶宛這個人均收入並不高的小國,唯一能掙到百萬美元年薪的運動員就是籃球球員,
雖然立陶宛籃球最頂尖的選手還往往不會留在國內。
在成人多級聯賽體系之外,立陶宛還有一個大學生籃球聯賽,其中男籃聯賽還分為兩級。
每年有 500 多名球員被大學生聯賽培養成材,為成人球隊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在歐
洲,只有立陶宛一國擁有這樣完善的一套體系。
有這樣的基礎,立陶宛籃球能達到今天的地位倒也無足為奇。然而,歐洲本是足球的熱土
,幾乎每個歐洲國家的第一運動都是足球,為何立陶宛人卻偏偏要這麼熱愛籃球呢?
北美移民的種子
立陶宛本該是最不會發展籃球的國家之一,因為籃球是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校的一名體育
教授發明的,基督教青年會這個新教團體把它傳遍全球——包括中國,而立陶宛是個天主
教氛圍濃郁的國家,基督教青年會在這裡沒有立足之地,更沒有帶著籃球去立陶宛教學。
當時最受基督教青年會照顧的東歐國家是立陶宛的鄰國拉脫維亞,他們把該國的國際化都
市里加變成了東歐籃球的中心,也讓拉脫維亞成為歐洲最早的籃球強國。1935 年的第一
屆歐錦賽,拉脫維亞勇奪冠軍。
當時立陶宛曾與拉脫維亞對決,但被對方以 123:10 的比分狂虐。輸球的立陶宛人也未必
會多麼在意,畢竟直到 20 世紀 30 年代,籃球在立陶宛人心目中,還只是一種與先傳入
立陶宛的籃網球(Netball)相似的“女子運動”。
但是,這場比賽刺激了三個美國人,他們改變了立陶宛的歷史——當年立陶宛臨時首都考
納斯的世界立陶宛人大會上,一群美籍立陶宛裔籃球運動員也在其間。看到母國體育如此
落後,其中三人當即決定留下來。
他們成了立陶宛籃球的種子,兩年後,更多美籍球員加入立陶宛籃球。其中最重要的“外
援”當數 1936 年柏林奧運會上,帶領美國隊奪得金牌的主力中鋒Frank Lubin。Lubin的
父母是立陶宛移民,成為奧運明星後,一家人榮歸故里,他的妻姐卻摔斷了腿,必須留下
來養傷。立陶宛人趁機提出邀請,讓Lubin做了國家籃球隊的第一任主教練。
立陶宛裔移民在美國移民中的數量少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卻能貢獻如此多的籃球運動
員,也是一樁巧合:19 世紀末飄揚過海去美國的立陶宛人把芝加哥選作重要聚居地。這
裡正好是美國籃球運動發源地,早期的籃球推廣活動主要在這裡的學校。立陶宛移民後代
只要愛體育,最容易選擇的運動就是籃球。
以美籍球員為主,貫徹美式訓練的立陶宛隊很快成為歐洲籃球的一支強隊。1937 年的第
二屆籃球歐錦賽,他們首次獲邀參賽,結果竟五戰全勝,並在決賽以 24:23 力克義大利
,奪得最終的冠軍。
這次奪冠激發了立陶宛人參與、從事籃球的群眾熱情。一夜之間家家戶戶的院子都裝上了
籃筐,農村的穀倉也被改造為沒有座位的籃球館,立陶宛真正變成了一個籃球國度。
1939 年,為舉辦第三屆歐錦賽,考納斯修建了歐洲第一座專業籃球館,立陶宛隊在這裡
成功衛冕,奠定了考納斯籃球之城的地位。
民族意識的沃土
一個國家在某項運動上強盛一時並不稀奇,但要保持下去則並非易事。不少東歐國家曾在
一些運動上佔據霸主地位,但政治動盪和缺乏商業市場讓他們很快跌落。曾在世界足壇不
可一世的匈牙利,如今已多年缺席世界盃;二戰前與立陶宛爭得難解難分的拉脫維亞籃球
隊,90 年代獨立以來從未參加過奧運會與世錦賽。
立陶宛的國運更加多舛。二戰前的蘇德秘密協定中,它被劃給蘇聯,從此失去獨立地位。
在抵抗蘇聯吞併時因屠殺和流亡而人口驟減,籃球事業也被摧殘殆盡:美籍球員被迫離開
,本土球員要麼流亡,要麼加入遊擊抵抗力量。
但正是這種境況,令籃球在立陶宛人精神上的地位大幅提升。由於對自己在蘇聯的處境不
甘心,任何可被作為民族標誌的事都被捧為立陶宛人的珍貴傳統,在戰前剛剛奪取歐洲冠
軍的籃球被視為僅次於天主教的民族主義象徵。立陶宛群眾體育也因為民族意識而重視籃
球,哪怕是被送往古拉格,立陶宛人也要把籃球帶在身邊。
二戰後重建的立陶宛專業籃球明顯帶有民族主義意味。1944 年在考納斯體育館門口組建
的俱樂部紮爾基裡斯(lgiris),在立陶宛語裡是“綠色叢林”之意,與德語裡的葛
籣瓦爾德(Grunwald)同義,取的正是六百多年前,立陶宛-波蘭聯盟徹底擊潰條頓騎士
團的葛籣瓦爾德之戰的典故。
正是強大的群眾基礎為立陶宛籃球延續著活力,讓它在蘇聯體制稍有鬆動時即獲復興。立
陶宛籃球的再度崛起是從蘇聯國內聯賽開始的,紮爾基裡斯俱樂部利用蘇聯體制的漏洞,
提前為本土的優秀青年球員備好可以免除兵役的專科學校錄取通知書,避免籃球人才被中
央陸軍隊以一紙徵兵令強行調走。1985 年,倚靠這批球員,紮爾基裡斯打破了中央陸軍
對聯賽冠軍長達九年的壟斷,並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實現了三連冠。
憑藉聯賽中的傑出表現,立陶宛球員佔據了大多數蘇聯國家隊的主力位置。1988 年奧運
會上蘇聯擊敗美國奧運籃球隊的那場比賽,立陶宛球員的表現打動了 NBA 球探,一年後
,Sarunas Marciulionis成功加盟金州勇士隊,並把上籃動作“歐洲步”帶到了美國。
1991 年 9 月,立陶宛成為第一個脫離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他們的第二信仰——籃球終於
可以重返國際賽場。迎面而來的便是 1992 年的巴賽隆納奧運會,留給立陶宛的準備時間
並不充裕,新國家沒有預算撥給球隊。這一次,又是大洋彼岸的立陶宛籃球人支撐了祖國
,靠著Sarunas Marciulionis等人在美國發起募捐,立陶宛隊湊齊了參賽費用。
這一屆立陶宛隊雖然被Jordan領銜的“夢幻隊”擋在決賽門檻外,卻意外地與獨立國協爭
奪銅牌。這實在是立陶宛人最夢寐以求的對手,最終,他們以 82:78 戰勝了對手。
對這份榮譽,隊中球星Sabonis感慨地說:“在漢城,我(為蘇聯)拿到了金牌,但巴賽
隆納的這枚銅牌,才是我們立陶宛人的靈魂。”
作者: LEGENDBATTLE   2021-07-07 00:35:00
作者: ThisIsNotKFC (Time to Change)   2021-07-07 00:51:00
推好文
作者: AlexDelPiero (尤文隊長˙老皮)   2021-07-07 01:01:00
朋友嫁給立陶宛人 混血小孩出生後爸爸開的玩笑是媽媽太矮 怕以後長不高不能打籃球了(這國家真的超愛籃球啊XD) 然後非球員就有一堆長人.....
作者: freaky791011 (李扯)   2021-07-07 02:12:00
作者: alecpeng0125 (peng)   2021-07-07 07:00:00
好文推
作者: thekinginsid (william)   2021-07-07 08:51:00
好文
作者: duncanparker (聽海哭的聲音)   2021-07-07 13: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