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環委遲到月餘 環評審查陷空窗期

作者: Qorqios (詩人Q)   2023-09-02 12:22:40
1.媒體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記者署名: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新環委遲到月餘 環評審查陷空窗期
4.完整新聞內文:
環境部長薛富盛8月29日與媒體茶敘表示,新任環委名單將在9月出爐,部內也持續各項環
評前置工作。然而,環委卸任過超過一個月,新環委上任也還有準備期,環評審查已出現
較過往還長的空窗期。環保團體表示,環評空窗期太久,環境部未來面臨來自能源局及業
者的壓力,恐怕會密集排審,影響審查品質,建議仍應給環委充足時間熟悉案件。
海洋風場(Formosa1)。資料照。攝影:李蘇竣
海洋風場(Formosa1)。資料照。攝影:李蘇竣
環委已於7月卸任 接棒名單未出爐
上屆環評委員7月31日卸任,環保署通常於8月初公布新環委名單,但今年環保署升格環境
部,新環委任命因此延後,名單至今未出爐。
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8月29日與媒體茶敘表示,新任環委名單將在9月出爐,部內也持續各
項環評前置工作。環保團體表示,新環委上任前的空窗期較長,恐造成未來密集排審,呼
籲環境部應給予環委充足審查時間。
近幾年的離岸風場環評審查,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施仲平幾乎場場出席。他觀
察表示,這兩年屢見業者直接忽略民眾、列席機關,或地方政府所提意見的情況;過去若
提問未獲業者回應,環團可在現場請求釐清,後來環保署改變民眾參與形式,只能仰賴環
委代為指出問題。
回憶起上一屆環委,只有少數會主動要求業者回應民眾,施仲平感慨,環評制度開放公民
參與、邀請機關列席,就是希望不同聲音能輔助環委做出較全面的決定。他也期待新環委
信任民眾,「打開耳朵聽,不用只光靠自己去盯案子」。
第14屆環委 曾歷台商回流、農地工廠等重大政策
回顧2021年上任的第14屆環評委員,經歷不少重要案件。2019年行政院鼓勵台商回流投資
,劃定產業園區;農地工廠輔導合法化,彰縣府隨後提出「擬定彰化水五金田園生產聚落
特定區主要計畫」政策環評;2021年離岸風電進入區塊開發階段,啟動選商機制,業者接
連送案。近年水下噪音問題受重視,也出現浮式風機、振動錘打樁、負壓沉箱基礎等過去
未見的技術應用。
天然氣發電附屬設施方面,2021年引起爭議且進入全國公投的三接案,以及橫跨7縣市外
海的中油永安至通霄備援輸氣海管,分別在去年3月、今年7月通過環評。因應氣候變遷的
乾旱風險,經濟部規劃台南、新竹兩海淡廠也在去年過關,每日產生30萬噸淡水。
引起社會關注的四接開發案未在上一屆環委任內完成,前專案小組召集人簡連貴卸任前受
訪表示,他支持環評應有多元參與,但若民眾刻意杯葛議事,其實「並不是很民主」,四
接未完成審查「有點可惜」。
民眾在四接第五次環評審查中進入會議室抗議。資料照。攝影:陳昭宏
民眾在四接第五次環評審查中進入會議室抗議。資料照。攝影:陳昭宏
面對接棒的新任環委「遲到」,施仲平表示有點憂心。因為無論是參與選商還是實際開發
,能源局都有設下時間限制,若環評空窗期太久,環境部未來面臨來自能源局及業者的壓
力,恐怕會密集排審、影響審查品質,建議環境部仍應謹慎排審、給環委充足時間熟悉案
件。
回應「光電場進環評」 環境部: 最快明年初提草案
第14屆環評委員在2021年8月上任,其中七名屆期無法續任的環委在7月底卸任,包括朱信
、李育明、李俊福、李培芬、孫振義、張學文、簡連貴。
朱信曾四度在環評大會提出臨時動議,要求環保署考慮一定規模以上、或設在特定區位的
光電案場實施環評審查;今年3月的提案更獲環委一致連署同意。當時環保署僅表示會納
入參考,並修訂《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但至今遲未有動
靜。
環境部升格後,改由環境保護司負責環評業務,司長劉宗勇透露,目前正在向各機關徵詢
《認定標準》的修改意見,「光電進環評」是討論事項之一,最快明年初會提出草案,屆
時將邀請民間共同研商。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e-info.org.tw/node/237547
6.備註:
請持續關注環保議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