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沒有台積電大概會像什麼國家?

作者: Historia (歷史本文)   2023-03-08 17:10:05
※ 引述《Goldpaper (金紙)》之銘言:
: 國家發展還是要先有錢
: 其他什麼人權發展藝術藝文都是附帶養起來的
: 如果台灣沒有台積電
: 台灣大概會像是現在的哪一個國家阿
: 感覺台灣要失去這個神山也不遠了
: 眼睛要看長遠一點早點做心理準備
: 有沒有相關的八卦?
此文,一併悼念一位在三十七歲就因過度輪班而因為健康因素不幸往生的的好兄弟。
破題先說,沒有高科技電子業的台灣,大概跟現在的菲律賓和中南美洲差不多,到處是
人口販子、娼妓、毒品、黑幫還有各種非法的勾當。
台灣產業升級以及電子業的發展在90年代被稱作台灣經濟奇蹟,但這個奇蹟的背後其實是
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資本在台灣投資,配合上台灣人民的努力生產勞動的成果。
在當時挺流行的一種風格,今天叫做City-pop,最近又流行了起來。似乎是暗示著人們,
就算離鄉背井到了都市有了一份光彩高薪的工作,也不見得能找到自己追尋的人生。
所以人們追求短暫的歡愉,網民們用社群網路麻痺自己,流連網上任由青春年華老去。
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文學、電視劇、流行音樂經常描述那種屬於都市人的疏離與寂寞,在
這幾年依然引起了廣大的共鳴,但究竟這種疏離感的源頭是什麼,很少人能說得清楚。
我從人群中發現,那一種被剝離原生環境的痛苦,就好像黃明志的《飄向北方》所唱的一
樣「飄向北方,別問我家鄉,高聳古老的城牆擋不住憂傷。我飄向北方,家人是否無恙,
肩上沉重的行囊盛滿了惆悵。」
都會區的年輕勞動力,很多都是由外地的鄉下農村遷入的,他們離鄉背井,告別了家鄉父
老兄弟與初戀的小姑娘,只是為了多掙點錢來到了大城市。而大城市吸引人的誘因是優渥
的薪水與看似繁華的生活,其背後的力量,那是自由主義式的大量資金,我們可以說,資
本主義的力量就在這些大城市裡面運作著。
這些資本建構出來的可以是富士康之類的勞動密集工廠,或者是像台積電這樣技術密集在
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關鍵,也可以像是當年海地,法國人所投資的糖業公司與甘蔗種植園
,它們同樣需要大量的青年勞動力與跨國資本進行結合,讓一個區域甚至是一個國家在短
短幾十年之間富裕起來。
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們確實在短期之間,掙到了留在鄉下或許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但他
們付出的代價遠遠不只是勞動而已。都市人其實就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生理狀態沒什
麼問題,但是心理狀態卻是有很大的問題。
動物園裡的動物常常出現的是,在園子裡面不斷地兜圈,或坐或躺,總是安靜不下來。牠
們的心裡是不快樂的,他們想念非洲的草原或是南亞的叢林,想念他們成群結隊的伙伴及
親友,那對牠們來說才是一個自然的環境。而動物園能保障牠們食物充足、不生病,但這
個環境始終不是牠們歸屬的地方。
都市人的問題就是就是像這樣,他們有樓可住,街上有許多餐館,下班後也可以到酒館喝
個兩杯,但都市把人們從家鄉拉了出來,去頭去尾的只要人們最具有工作能力的一段時間
,用高額的薪資讓你拼命的工作。但人生的其他部分,像是成家立業、結婚生子、退休養
老,那些人生花錢的部份,公司是不理的。公司要的是你能工作的部份,能賺錢的青壯年
時期。
而離開家鄉的到都市工作的疏離感,其實是一種警訊。你本來應該在家鄉和父母兄弟姊妹
一起生活,可能是耕田、打鐵、修車或是做一點小生意,在家鄉的小鎮上你本來會有很多
熟悉的朋友與親戚,你會跟從小就認識的小鎮上的年輕姑娘結婚,有很多孩子,這些都失
而不可復得。
這是一個人生的選擇,也是機會成本問題,當你選擇進入了大都市的商社或工廠工作,你
在短期間得到了很多的錢,但那些你失去的東西你再也無法追回。我們要注意,當所有人
都追逐著資本而居的同時,我們得到的會不會比失去的更多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