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颱風路徑預測不準是因為測不準原理嗎?

作者: jfsu (水精靈)   2021-07-23 00:03:38
※ 引述《touurtn (vv)》之銘言:
: 欸欸
: 原本期待星期五能放颱風假
: 結果現在預報又說不發陸警了
: 周末才會撲過來
: 超氣
: 說好星期五的颱風假呢
: 所以我說預報不準是因為測不準原理在作怪嗎?
: 還是超級電腦算太慢啊
: 都2021了 怎麼還算不出來
克勞薩大人讓天空興奮啦! go to CWB ! go to CWB !
咳咳,科技會越來越進步,電腦會越變越強。不過,電腦再怎麼強大,到目前為止,
它還是無法準確預測天氣。雖然單一分子的運動模式可以預測,但整個大氣太複雜了,
北京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即有可能造成千里之外的墨西哥灣颳起颶風。
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Nikolai Kardashev)提出,一旦人類科技文明
能控制整個行星的能源(第一類文明等級),不只能預測天氣、地震,更能控制天氣,
甚至可以採集海洋資源與地殼深處的礦產。
一個颱風的力量遠遠比目前我們製造出的氫彈還強(可惜我們仍無法完全利用核融合
發電),以科技進步的速度來看,至少還要一百年之後我們就可以控制天氣,類似電影
《氣象戰》中,人類用氣候控制衛星系統「荷蘭男孩」來控制地球上的天氣。
天氣其實就是反映了大氣的狀況,大家最討厭的牛頓運動定律、氣體定律、熱力學...
等,主宰了大氣的變化。預測天氣是基於觀測數據並推算出氣壓、溫度...等等参數的
初始值,並根據方程式計算各參數未來的數值。這些科學運算的預測方式是由挪威
氣象學家皮耶克尼斯(Vilhelm Bjerknes)於1904年提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再由英國氣象學家理查森(Lewis Fry Richardson)加以發揚光大,所以說,
預測天氣用數值分析的確是神!
1922年,他試著產生一個不但能計算當日天氣、更可以在未來使用的數學模組。不過,
由於當時電腦尚未發明,他花了差不多6個星期的時間才計算出某個地區6小時的天氣
變化預測,氣壓變化達145百帕斯卡,誤差比你媽的屁股還大!
這大概是他在計算的時候感染了阿克婭病毒才會變成這樣,還不如早點回家洗洗睡
卡實在。
ps.對於這個模組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數值天氣預報》(Weather Prediction by
Numerical Process)這個關鍵字。
1953年,當年嘲笑理查森的人可能笑不出來。天才數學家&計算機之父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領導的高等氣象計畫研究所利用當時的第一台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只花了六分鐘就預測了
未來24小時的天氣。第一份電腦計算的數值天氣預報於焉誕生。
當時的人們認為只要有足夠強大的電腦將可預測一小時、一週、一年甚至是永遠的
天氣。馮紐曼更預言了,未來的電腦將又大又貴,只有$$$$的企業或大國才買的起;
此外,他更相信電腦將能準確地預測天氣。
呸!(轉頭) 呸,好吧,我知道大家一定會覺得馮紐曼又再講幹話。的確,電腦朝著他
預測的反方向發展,現在已經進步到人手一機,什麼智慧電視、智慧小三都出來了。
我們無法預測超過一星期的天氣,正因無法掌握每一個微小的初始條件,而這些微小
的初始條件卻會隨著時間呈現幾何級數的放大(當然也可能變小)。雖然如此,
「機率」還是可以算得出來。
Anyway,以目前科技來看,現在的氣象預報已經很準了。打開電視、使用手機就知道
氣溫多少、會不會下雨,在100年前,理查森在預測失敗之後,這正是在他心中所
描繪的願景!
雖然如此,看似一切盡在計算之中,但大自然的力量仍是超乎我們所預期。
reference
1.科技大觀園 : 洞燭機先–從天氣到短期氣候預測
2.wiki
3.蝴蝶效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