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沒有登革熱的日子要來了 印尼「奇蹟蚊子」防疫效果佳

作者: fenrir (司馬傑奇)   2021-06-18 00:51:10
1.媒體來源: 地球圖輯隊
2.記者署名: 山謬
3.完整新聞標題: 沒有登革熱的日子要來了 印尼「奇蹟蚊子」防疫效果佳
4.完整新聞內文:
經過兩年多來在印尼日惹市地區的實驗,如今科學家們發現,讓世人免受登革熱之苦的日
子可能已經離人類不遠了。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6/66/df/60c9c4fa966df.jpg
在經歷了數年的實驗後,科學家掌握的這項技術,或許能讓人們就此迎來沒有登革熱的日
子。
路透社/達志影像
完勝登革熱的日子將來臨?
本月 9號,非營利組織世界蚊子計畫(World Mosquito Program,WMP)的科學家發表了他
們在印尼日惹市用感染過細菌「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的蚊子防治登革熱的成果,
實驗成果不僅超出研究人員的預期,更讓人們首度看到人類完勝登革熱病毒的曙光。
威脅數億人的疾病
登革熱是一種主要經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非洲、亞洲、美洲都曾傳出病例,通常會導致病
患發燒,同時還會在頭部、後眼窩、肌肉關節等地方感到疼痛。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
計顯示,每年會罹患上登革熱的病例數可以上看數百萬例。
https://youtu.be/ut2UxF5gEDI
在影片中,世界蚊子計畫透過簡單的動畫,向人們介紹沃爾巴克氏體細菌成功讓人們戰勝
登革熱的關鍵。
戰勝登革熱得靠細菌 改造蚊子不容易傳播疾病
而這回科學家發現能讓人們有望終結登革熱的關鍵,就在一種名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身
上。這種細菌在 60%的昆蟲上都能發現,舉凡部分果蠅、蝴蝶、蜻蜓,甚至是部分蚊子
的身上都曾發現牠,但登革熱的主要病媒蚊「埃及斑紋」(Aedes aegypti),卻是少數幾
種在自然情況下不太會染上沃爾巴克氏體的昆蟲。
科學家發現,相較於一般的蚊子,登革熱病毒在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埃及斑蚊體內複製的
過程會大受影響,使得人們日後就算被叮咬,也比較不會因此而感染登革熱。
影響繁殖 長治久安的好方法
但讓埃及斑蚊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好處還不只如此,科學家還發現,埃及斑蚊身上有無沃
爾巴克氏體,其實會大幅影響到蟲卵孵化成功的機率。
倘若母蚊身上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那麼無論公蚊感染與否,牠們都會產下能順利孵化的
蟲卵,只是這些後代身上也都會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然而,倘若母蚊身上沒有感染沃爾巴
克氏體,那麼當牠與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公蚊產下蟲卵時,這些蟲卵孵化的難度會大幅
提高。
因此,從沃爾巴克氏體的這項特性來看,科學家相信只要施放夠多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埃
及斑蚊,就可以有效、長時間地提高未來染上沃爾巴克氏體埃及斑蚊在族群中的比例,讓
後世的人們感染登革熱的機率大幅降低。
這種種特點,也讓另一名研究者安德斯(Katie Anders)將沃爾巴克氏體喻為「自然界的奇
蹟」。
不算新技術 隨機實驗驗證成果
不過嚴格說起來,利用沃爾巴克氏體防治登革熱稱不上一項嶄新的技術,2014年時巴西的
研究單位Fiocruz也曾用過相同的技術在社區裡做實驗。但是,想要大規模地應用這項技
術防治登革熱,非營利組織世界蚊子計畫的傳染病專家西蒙斯(Cameron Simmons)指出,
科學家們還需要看到大規模隨機實驗的結果才行。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6/78/6e/60c9c4fa0786e.jpg
在印尼日惹市,科學家選擇了一塊約 26平方公里大的地區展開他們的登革熱防治實驗。
圖為 2016年時印尼政府派人前來噴藥殺蚊時,日惹市的孩子們在陣陣煙霧中興奮地手舞
足蹈。
路透社/達志影像
日惹市當實驗區 有無改造蚊子差很多
因此大約從兩年多前開始,世界蚊子計畫的科學家們在日惹市內劃定了一塊約 26平方公
里大、上頭住著 30萬居民的區域展開實驗。一行人將實驗區域劃分成 24組,並以 2周一
次的頻率,在其中 12區裡固定擺放裡頭裝著水,以及已經染上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埃及斑
蚊卵的容器,為期長達 18-28周不等。
兩年多的實驗下來,科學家們看到了出色的成果。在施放染上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埃及斑紋
的區域,體內檢測出登革熱病毒的病患數比未施放地區少了 77%,需要住院治療的病患數
也減少了 86%。
「這(實驗成果)令我們感到非常振奮,老實說,成效比我們原先預期的還要好上很多。」
其中一位研究者安德斯表示。
實驗結束後全面施放
事實上,這項實驗取得的成果出色到科學家們在今年 1月實驗結束後,決定將染上沃爾巴
克氏體細菌的蚊子也施放到實驗期間沒有施放的區域,希望能進一步降低人們感染登革熱
的機率。
「印尼每年有 700萬人感染登革熱,」世界蚊子計畫在印尼的首席研究員烏塔里尼(Adi
Utarini)指出,「這次實驗顯示,用沃爾巴克氏體感染埃及斑蚊確實能有效減少都市人口
染上登革熱」。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6/bd/6a/60c9c3b04bd6a.jpg
在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後,如今科學家們正積極尋求WHO的認證,更希望大幅降低這項
技術的成本。圖為 2014年,科學家在巴西進行類似實驗時的照片,盒子裡裝的也是已經
染上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
路透社/達志影像
努力獲得WHO認證
在實驗成果出爐後,現在世界蚊子計畫正在努力爭取WHO的認可,一旦用感染沃爾巴克氏
體蚊子防治登革熱的手法獲得認證,世界蚊子計畫的方法就能獲得聯合國方面的注資,幫
助他們擴大施放這些經改造的蚊子,也能將施放的成本從每人不到 10美元(折台幣約 279
元)進一步壓低至世界蚊子計畫的目標:每人不到 1美元(折台幣約 27.8元)。
成果振奮但仍要小心 基因有影響
然而,雖然這項實驗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但曾與世界蚊子計畫合作過的生物學家霍夫曼
(Ary Hoffmann)建議,科學家還是要定期追蹤當地的登革熱疫情和確認感染沃爾巴克氏體
蚊子的比例,因為一旦蚊子、沃爾巴克氏體,甚至是登革熱病毒的基因改變,登革熱防治
效果就可能會因而產生變化。
霍夫曼說道:「這是項出色的科技,但人們的眼光應該要放得更長遠。」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dq.yam.com/post.php?id=13964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