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陳培哲到底是何方神聖?

作者: stratege (摸那乳到)   2021-06-08 21:13:00
※ 引述《william0916 (wei)》之銘言:
: 最近疫苗吵來吵去,議題一直繞著打壓國產疫苗的陳培哲。有網友挖出一個消息,他
: 可能是對岸藥廠的某顧問
: 嗯嗯...大家自己想像吧
: 連結
: http://www.core-biopharma.com/scientific-advisors.html?l=zh-cn
: https://i.imgur.com/cwU1lyX.jpg
我也想知道陳培哲是何方神聖
所以孤狗大神丟給我這篇文章
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0084
陳培哲是何方神聖?接連遭周玉蔻點名、總統府澄清
文 / 彭杏珠
近半個月以來,「疫苗」成為全民最關注的議題,有位鮮少出現在媒體的中研院院士,
頻頻對外發表談話,他就是昨日(6月7日)被媒體人周玉蔻點名「嚴重違反專業倫理」
的食藥署審查委員──中研院院士陳培哲。他到底是誰?說了什麼?竟惹來名嘴指責,
連總統府都罕見地對外澄清。
5月30日,陳培哲首次針對疫苗發表意見。他直言,疫情指揮中心對民間引進疫苗的刁
難是「把人民的生命放在權力之後」,顯示這是一個「非常傲慢的政府」,令人失望。
6月4日,他又對外表示,大部分國家研發疫苗,策略都是分散風險,會採取兩到三個技
術平台,「台灣都賭在蛋白質,民進黨政府就是不相信科學!」
6月5日,陳培哲進一步分析,連知名美國生技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所研發的蛋
白質次單位疫苗,至今都尚未獲審查認證,台灣又如何做到?甚至斷言「國產疫苗,7
月絕對不可能做出來」。
陳培哲是民進黨長期的支持者,熱愛台灣這塊鄉土
他的談話單刀直入,一次比一次犀利,展現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精神。
陳培哲到底是何許人?不僅名嘴周玉蔻在臉書發文:「東窗事發偷溜閃人?陳培哲昨天
請辭疫苗審查委員」,「陳培哲近日頻頻攻擊國產疫苗,遭質疑還是國產疫苗最關鍵的
解盲階段,甚至涉及業者業界的利益,審查委員(指陳培哲)這樣的發言,嚴重違反專
業倫理」。
昨天晚上,總統府也隨即對外澄清:陳院士請辭審查委員一事曝光,外界才注意到,原
來陳院士兼有這個身分。對於陳院士這種說法(稱其辭去國產疫苗審查委員是因蔡英文
總統的說法),令人感到不解與遺憾。陳院士是科學家……,在科學證據與結果尚未確
定前,任何非科學的指涉,對投入研發的人員,以及專家學者,並不公平。
其實,陳培哲是民進黨長期的支持者,熱愛台灣這塊鄉土,放棄美國的發展機會,於30
幾年前返台任教。目前是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台大內科主治醫師,同時也
是中研院院士,為國際知名的病毒學及肝炎肝癌學者。
30幾年來,學術上的研究成果,讓他獲獎無數,如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教育部學術
獎等等,還獲選為世界科學院士(2011年)。
5月底的審查委員會議,是陳培哲主動辭職的關鍵
短短幾天,他為何從專注學術研究的教授,搖身一變成為時事的針砭者,進而成為新聞
焦點人物?
這與他海外留學有關。陳培哲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遠赴美國,攻讀賓夕凡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的微生物博士學位。這趟異國之旅,帶
給他莫大啟發,養成「直接討論,就事論事」的精神。他曾與學生分享,「科學研究是
很清楚的,討論批評的是做的東西,並不是在批評人」「Science(科學)做的好壞與
做人無關,在台灣很多人分不清楚」。
同時他也熱愛文學及哲學,參加過詩社的朗讀、旁聽過語言學的課程,廣泛接受各學門
思想的洗禮。並「以文會友」,被同儕形容為「思想有結構、思考通透清澈」的學者。
熟識陳培哲的人,毫不訝異他最近的犀利言論。「老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帶的實驗室風
格也是這樣,」一位台大校友說,老師常不斷提醒學生要思考,讀醫學院、當醫師到底
是一份Job(工作)還是Career(志業)?
終其一生追求科學的陳培哲,對近來的「疫苗」爭議,終於隱忍不住了,而5月底的食
藥署審查委員會議,正是他主動辭職的關鍵。
據悉,當天的決議讓他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他發現委員會已失去獨立性與專業性
,也無法科學審查,自認無法達到委員會的要求,5月31日發文給食藥署署長吳秀梅、
專家小組召集人鍾飲文、審查委員們,以及相關工作人員,辭去委員一職。
民主社會理應容許不同聲音,不能成為一言堂
事件愈演愈烈,陳培哲事後也接受《遠見雜誌》的專訪,以下即是他第一人稱的訪談內
容:
我必須捍衛數十年所奉行的科學與專業理念,我知道自己的審查委員身份,不宜對外評
論「疫苗技術」的看法,所以我是在5月31日正式辭職後,才發表對「疫苗技術」的專
業看法。
我感到很納悶,審查委員名單是機密,為何外界有人會知道?還特地拿這個身分攻擊我
,但攻擊我的人沒有做好功課,我已經辭職了(周玉蔻說他6月6日辭去委員資格)。
當我決定對外發言時,已做好被網軍抹黑、側翼攻擊的「心理準備」,我知道這絕對不
是唯一一次,以目前的政治氛圍,以後還會遭受更多指摘與污衊,但我勇於承擔,並泰
然處之。
相比以前的黨外人士,如「被關」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他們對於
台灣民主自由的努力與犧牲奉獻,「我算什麼?這點委屈抹黑比他們的苦難差太遠了。
」他們(指民進黨的前輩們)都比我勇敢,我還是會發揮專業所長,繼續說該說的話,「
頂多就是被抓去關起來」。
在記者的訪談期間,從電話那端傳來的聲音,是如此平靜與泰然。
今年66歲的陳培哲擁有國際學術地位,他早已「毀譽不動如須彌」,不斷再三呼籲,台
灣能成為民主自由的文明社會,絕非一蹴可幾,民主社會理應公開討論學術及研究,容
許不同聲音,不能成為一言堂,期許政府能與人民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再執行,而不是
一意孤行,不顧及廣大民意,堅持貫徹個人的指令。
陳培哲為了這塊深愛的鄉土,「我一定會繼續努力,說該說的話,」他毫不猶豫地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