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1949年後落成的最美建築?

因為之前寫過相關報告,這邊幫忙補充說明一下
※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所以如果要談1949以降的台灣最美建築,
: 我希望鄉民們要先理解一件事情:
: 1949(嚴格說是1930)以降的國際建築風潮是"現代主義",不太喜歡繁複的古典妝飾,
什麼是「現代主義(Modernism)」的建築呢?
就是一種講究幾何切割、要求空間必須妥善利用、同時排斥裝飾性物件的建築風格。
這種建築風格大興於戰後,在講求實用性得同時撻伐奢華與浪費,亦是對於過去復古主義
與追求形式的反動浪潮,強調「建築」就是要有「建築」的功能。
也因此,在追求最大功利性的心態下,這種標準、可預測、可計量、有效率生產的「水泥
方塊」、「水泥平台」的建築被大量生產,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當我們在讚揚十八世紀末期的木造或是洋風建築,然後批評這批戰後的建築物有多麼「醜
」、有多麼「華國美學」時,如果沒有考量完工當下的主流風格,只抱持著「貴古賤今」
的想法其實是很狹隘的。
即使光、平、簡、禿的「水泥方塊」隨著二十世紀末期「後現代主義」逐漸取代「現代主
義」後消失殆盡,但在 1960 年代左右的時空背景下,這種的建築風格其實並不醜,甚至
可以說是當年的國際主流風格,因為當時的審美觀就是喜歡這樣。
https://i.imgur.com/td9lI8e.png
: 所以如果你堅持美的標準就是總統府的英式風格,或台北賓館的法式風格,
: 那下面你不用看了,
: 因為1949以後不會有建築大師還願意搞這這種古典但過時的風格,
: 就算到日本也一樣。
舉日本的車站為例,關於戰前戰後的建築美學,鐵道版已經戰過很多次了:
1908 - 1951 之間的北海道札幌駅
https://i.imgur.com/iXIW1hR.jpg
國鐵時代的北海道札幌駅
https://i.imgur.com/SPQvlNp.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