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貿易戰90天停火未解憂 港商紛謀撤離大陸

作者: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2018-12-06 21:32:13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2/6/n10893697.htm
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完整新聞標題:
貿易戰90天停火未解憂 港商紛謀撤離大陸
3.完整新聞內文:
轉移外地困難重重 部份或倒閉或轉行
川習會達成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90天,但夾在中美之間的香港未解憂。有
港商代表預料,未來近一成的港商或將倒閉或轉行。(大紀元合成圖)
人氣: 873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12-06 11:42 AM
標籤: 中美貿易戰, 港商, 撤離大陸
【大紀元2018年1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川習會達成中美貿
易戰暫時「停火」90天,但夾在中美之間的香港未解憂。
大陸港商雖然暫時避過2019年1月加關稅至25%的「緊箍咒」,但聖誕新年訂單
行情不敢樂觀,未來辦廠、撤資之路也不易走,可謂左右為難。有港商代表預
料,未來近一成的港商或將倒閉或轉行。
另外,蘋果公司最大供應夥伴富士康再傳出擬在越南設廠,以規避貿易戰,有
港商也透露正馬不停蹄考察東南亞各地,另闢發展空間。
5日公布的日經香港11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7.1,較10月的48.6續跌,創
下近兩年半新低;企業新訂單增速亦較前一個月下滑,同創2016年6月最低水平

報告指,中美貿易戰繼續成為影響香港私營經濟活動的關鍵因素,新業務流量
連續第8個月下滑,對中國的出口下降速度更是3年中最快,企業為此亦進一步
降低產出。
目前,中美貿易談判暫達協議,美國同意暫緩2019年1月1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
商品關稅從10%提高至25%,但兩國最終能否達成真正協議,前景仍不明朗。
近一成中小企擬倒閉或轉行
國際中小企聯合商會會長羅志光稱,該會有逾50家企業在貿易戰衝擊下打算倒
閉或轉行。(宋碧龍/大紀元)
擁有680個會員的國際中小企聯合商會會長羅志光稱,早前商會進行問卷調查,
貿易戰衝擊下,逾50家已打算倒閉或轉行,占總數約8%。一半會員感覺到生意
收縮30至40%,20%會員趨向審慎樂觀地經營,另20%會員無回應。
他稱雖然「停火」協議表面上環境寬鬆了,但中美之間關係交惡,令港商「戰
戰兢兢,如履薄冰」。對於未來的貿易戰談判成果,他難以預料結果好壞,所
以港商普遍的心態是「早一點處理,哀莫大於心死」,有的不敢接單,有的則
選擇退出。
羅志光本身從事供應鏈和物流倉庫業務,亦在珠三角設廠。他的應對方式是減
少進口,縮減開支和運輸期,做好最壞的打算。
持續時間難料 港商悲觀
相對十年前的金融海嘯,羅志光指今日營商環境更糟,因為2008年是經濟環境
逆轉,捱過數月半載就度過難關。但今次是政治影響經濟,很難衡量時間性,
故港商普遍比較悲觀,加上美國在貿易戰上政策多變,不少中小企無所適從,
轉向用消極的方法去應對,「寧可放棄苦心經營一切,選擇退出。」
另外,美國國會早前報告,擔憂香港將軍民兩用高科技產品轉運大陸,建議重
新考慮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羅致光稱,本港一些敏感電子行業更受衝擊,旗
下會員擬計劃搬廠去東南亞,避免被徵收關稅,但面對很多障礙。
在東莞設廠29年的香港金邊實業董事總經理劉達邦,對於90天緩衝期的感受是
「有好過無」,但認為實質幫助不大。因為過年期間工廠按慣例放假3至4週,
只有2個多月受惠。未來雙方談判時間和最終成效,仍是未知數。
中小型企聯合會榮譽主席、香港金邊實業董事總經理劉達邦。(宋碧龍/大紀元)
美國訂單占四分之一的劉達邦坦言,2019年9月起,對貿易戰新聞關注度大增,
「隨時都要看新聞」。避過3月第一輪特朗普對鋼鐵和鋁材加徵關稅、7月第二
輪對「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品加關稅,但逃不過第三輪、即9月宣布對2,000
億美元中國產品加10%的關稅。關稅最終會否加至25%,他不敢樂觀。
美國訂單對港商很重要
至於如何應對,是開拓其它海外市場、或是撤資大陸?劉達邦稱,兩條路都不
易走,因為美國訂單對他們非常重要。「我們花了8年時間開拓美國市場,首三
年無訂單,之後越來越好」。貿易戰開打後,7月接的訂單到明年4月結束,過
去幾個月他拼命趕工,客戶也願意配合提早取貨,以期避過關稅一劫,估算下
來,約有三分一至三分二的貨可以免繳稅。但9月後,最近運過去的四個貨櫃已
經要加稅,按合同是由客戶付,「要看清關的情況」,他仍有些忐忑不安,擔
心會被退貨。
每年聖誕都是廠商拿訂單的黃金時期。貿易戰陰霾下,上週他專門赴美,前後
見過十個供應商。雖然供應商對關稅看法各異,但有供應商讚他們的質量好,
成本只有美國當地的三分之一,即使加徵25%關稅也願意和他們合作,這讓他看
到一點曙光。「我們最重要的訂單還是美國。」他直言,沒有美國訂單的話,
工廠的前景難料。
反觀大陸訂單雖占16%,但大陸政策多變,加上人工貴、工業轉型,利潤空間越
來越小,已經令他意興闌珊。前幾年已有客戶勸他到印尼等地設廠,但他以工
廠設備大,辦廠難婉拒了。沒有想到這麼大把年紀,最終還是因關稅問題,要
考慮搬走一部分。
富士康擬越南設iPhone廠 港商亦加緊撤離
加關稅陰霾下,外資紛紛部署撤離中國以減低貿易戰衝擊。蘋果公司最大供應
夥伴富士康,再傳出考慮在越南設iPhone工廠。此舉被視為在中國投資的大型
製造業公司將生產線外移的重大案例之一。
據越南投資評論(Vietnam Investment Review)報導,富士康所屬的鴻海集團
正與河內當局合作,考慮在越南設立iPhone組裝工廠。
越南工商會主席武進祿在11月22日曾向該國總理阮春福提出鴻海設廠事宜。而
該國官員目前正與鴻海討論此事,但未透露詳情。
先前有分析師和外資報告警告說,由於美元匯率強勢加上3款新iPhone手機售價
過高,這些產品在新興市場上的銷售遇阻,成長幅度有限。
若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對從中國進口的iPhone和蘋果筆電加徵10%的關稅
,更讓市場對於在中國的蘋果供應鏈廠商的獲利前景感到憂慮,而以iPhone組
裝代工為主的鴻海自然也難以倖免。
《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引述消息稱,鴻海計劃在今年底前裁撤10萬名員工,以
應對明年全球經濟成長減速,以及蘋果要求降價的壓力。但該集團董事長郭台
銘否認裁員10萬人的說法。
鴻海近來積極在越南布局,其子公司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公司在10月中旬公
告說,該公司透過轉投資取得越南北江省(Bac Giang)一家科技公司的股權,
交易金額達1.3億美元。
港商馬不停蹄考察東南亞
不過在越南設廠也非容易,因為當地的基礎設施較落後,勞動力亦不如中國和
印度具有多元及流動的人口。
本身擔任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的劉達邦直言,「搬廠不容易」,除
成本外,亦至少需時兩年才能建廠,但不走又不行。他所屬的商會,約有300多
名會員,保守估計,20%的會員打算撤離。「其實做美國訂單的,好幾年前已經
搬了。」比如劉達邦東莞工廠附近一個手袋廠,四年前已在客戶要求下搬到柬
埔寨,否則客戶會要求減價。
最近幾個月,劉達邦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好幾個國家考察,包括馬來西亞、台灣
等地。越南早幾年就去過,雖然條例、法規和大陸類似,但越南只有4,000萬勞
動人口,規模不及一個廣東省,發展空間有限。未來還會去泰國考察,因為當
地零關稅。但除了稅項之外,也要考察當地法規,有些國家不讓外資完全獨資
,外資占比和中國一樣,最多49%。最理想的是找到當地同類型的企業,以收購
部分股份或合作方式經營,這樣可省去昂貴的搬遷費用。◇#
責任編輯:李薇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2/6/n10893697.htm
5.備註:
作者: bragollach   2017-12-06 21:32:00
支那港仔怎麼不跟豬國同生共死?又要當間諜了?
作者: bartwang (利禦寇)   2018-12-06 21:36:00
不管大紀元真假,我看了真的很爽
作者: Anikk (安..)   2018-12-06 21:38:00
大紀元……
作者: blue999 (FLY)   2018-12-06 21:39:00
大紀年 吱吱最愛的報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